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2.
"三农"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党委机关报的农业记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三农""守望者"的角色,时刻想到农民利益,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而做好这些的关键,就是要对"三农"有深厚的感情,就是带着感情写"三农".  相似文献   

3.
杨雪 《新闻世界》2013,(10):60-61
“三衣”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挖掘农村中的“亮点”,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带着感情与责任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三农”报道要当好党、政府和农民的决策参谋,“三农”新闻报道要为农民谋利益,“三农”报道要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三农”报道要心贴心为衣服务。  相似文献   

4.
段新勇 《青年记者》2009,(14):41-41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报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好“三农”报道?大同日报社农村部记者坚持走向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着眼“三农”大背景,本着“深入农民心、写好农家事”的要求,不断探索“三农”报道的采写规律。  相似文献   

6.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7.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为紧迫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随着去、今两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各地方党报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热起来。但是由于“三农”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以致有不少不太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记者在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误区。所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想采写出有质量的“三农”问题报道来,就应系统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努力成为对“三农”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深入思考的专家,准确反映“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做好新时期“三农”问题报道,要选准“三农”问题关键点,调整报道思路、报道模式和报道视角,为全面推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收  相似文献   

11.
报刊审读     
新华日报的“三农”报道翻开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中旬的《新华日报》,发现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多了,到农民家里走走的记者多了,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办实事的报道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更加“三贴近”了。这是《新华日报》改进与创新“三农”宣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2.
周慰蔚 《视听界》2004,(1):77-77
近几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对“三农”的报道也是目前经济报道中的重点之一。笔者是采访农口的记者,在这二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对“三农”的报道,必须随着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因为,在对农报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报不能疏远农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一些媒体将报道的着眼点自觉与不自觉地转到都市生活、城市建设、大工业项目与时尚休闲等报道上,而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民则渐渐淡化,对于农业和农村报道慢慢失去了热情。党报日渐远离农民,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上出现偏差,报业迫于竞争压力,受到发行和广告影响。《宁波日报》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三农"报道。在许多同类城市党报取消"农村部"的情况下,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将"农村部"作为一个独立的采访部室,配备了七八名有一定资历的记者,报社领导经常指导策划部署"三农"报道,记者采访了大量鲜活的农村新闻。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也是目前经济报道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面对“三农”中的“热点”问题,记者切不可跟风跑,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也要讲导向。 摆在“三农”首位的农民增收问题,是媒体报道的热点。报上经常刊登各地在种养中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这种活生生的个例,对农民有一定的借鉴意  相似文献   

15.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方级党报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每年都占据大量的版面,现实中农民接触最多的报纸就是地市级党报,山东日照虽是个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但城市化程度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所以我们对“三农”问题历来关注。2001年,日照日报相继推出了“聚焦农民增收”、“增收亮点”专栏,通过一件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三农报道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这是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这是摆在每一个从事"三农"报道记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要从9个方面采取22条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时隔18年中央再次以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当前,做好“三农”问题已摆上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地方党报报道有关“三农”工作也热了起来。从以往“三农”工作报道中,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