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报业竞争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愈演愈烈。报业市场已成为国内传媒业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市场。所谓“新闻大战”、“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发行大战”、“报价大战”、“广告大战”等竞争,早已司空见惯。而所有这些大战背后最核心的较量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报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报业的竞争之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报业发展迅速,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报社得以更快地发展,读者也获益。但是,剧烈的竞争也发生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竞争不规范。其主要表现: 一、制造假新闻。某些报社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大搞"独家报道",对一些新闻故意拔高,甚至子虚乌有,凭空捏造,制造"轰动效应"。2001年十大假新闻,南方某报竟占据3席。二、故意大炒作。面对激烈竞争,有的报纸为提高知名度,借助所谓的新闻策划故意进行新闻炒作,把本来意义不大的事件放  相似文献   

4.
贾中兴 《青年记者》2006,(14):82-83
娱乐的产生是市场需要的产物。新闻娱乐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众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而将名人趣事及各种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灾害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为追求轰动效应,揭露别人隐私、侵吞别人名誉,恶意炒作名人事件,甚至是制造假新闻,这从我国新闻官司的不断攀升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是所谓“硬性新闻软着陆”,即媒体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吉顺 《记者摇篮》2005,(10):35-36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网络平台下独家新闻的锐减,新闻评论逐渐成为竞争的利器,因为相对于千报一面的时事新闻来说,新闻评论更容易做到独家。本论文结合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这两个时下比较前卫的报纸分析探讨了新闻评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结合沈阳广播电视报评论版(热门娱论)谈了娱乐评论也是广播电视报面临报业激烈竞争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广东是改革开发的前沿,也是中国报业空前发达的地区。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发展了报纸,也锤炼了随着报业不断发展的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7.
陈柏健 《新闻前哨》2006,(10):10-11
报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新闻产品质量的竞争,是新闻采编人员智力劳动和创造精神的比拼。一张报纸欲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其内部管理系统中设置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采编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新闻产品质量管理规程,无疑至关重要。有无这一套“制度设置”及其能否有效运转,不仅直接关系一线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更关系到报业终端产品品质和报纸核心竞争力能否获居“优势”与“强势”。  相似文献   

8.
严肃媒体和小报对待假新闻的态度不一英国传媒业发达,全国有1200多家报纸和超过10000家杂志,广播电视地面频道和卫星频道加起来超过500个,由于竞争激烈,各家媒体在市场中处的位置不同,英国媒体对待假新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以报纸为例,有10份日报和11份星期天报可被称为全国性报纸,发行量占到全部报纸发行的70%.全国性报纸又分成严肃大报( qualitypapers)和通俗小报(tabloid)两种,严肃大报以《泰晤士报》《卫报》为代表,通俗小报以《太阳报》为首.对于小报来说,假新闻也是新闻竞争的一种手段,小报的假新闻主要集中在娱乐和体育新闻方面,为追求新闻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眼球,小报经常爆出各种耸入听闻的消息.面对假新闻,大众也大多以娱乐态度来接受,由此甚至衍生出英国媒体愚人节假新闻的传统,每年4月1日英国媒体上的新闻有很多都是愚人的假新闻,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目益加剧,新闻言论成为媒体竞争的新宠,言论水平的高下成为决定媒体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广州报业中。这一新“战场”的开辟最早最迅速,争夺的程度也较为直接、激烈,与报业的“广州现象”一样,时评的“广州现象”,也多为业界注目、议论。总言之,经过几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目前的趋势看,全国报业竞争的战场正由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扩展。而作为中国党报体系的最基层,地市级党报以前在“一城一报”特殊政策的保护下,在新闻竞争中尚能“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1.
扩大信息量,确立新闻的主体地位伍进一在近几年的“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广告大战”、“发行大战”中,中国报业正在经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中国报业的竞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要求这种竞争应在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业市场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新闻战”。这场“新闻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等各中心城市。然而,一只脚踏入市场大门的中国报业,竞争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丁文成 《青年记者》2007,(14):99-99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最明智的对策就是在努力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扬长避短,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新闻,打好“地方牌”,给读者提供“人无我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热线新闻怎样吸引读的“注意力”,也就是如何打好争夺读的眼球之战,这是现在常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因此,注意力经济的存在、发展、繁荣,是报业市场的一个需求。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充分发挥注意力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网络平台下独 家新闻的锐减,新闻评论逐渐成为竞争的利器,因为相对于千 报一面的时事新闻来说,新闻评论更容易做到独家。本论文结 合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这两个时下比较前卫的报纸分析 探讨了新闻评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结合沈阳广 播电视报评论版(热门娱论)谈了娱乐评论也是广播电视报面 临报业激烈竞争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丁文成 《青年记者》2007,(14):99-99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最明智的对策就是在努力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扬长避短,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新闻,打好“地方牌”,给读者提供“人无我有”的信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山 《新闻传播》2007,(5):62-62
按照传统新闻理论,新闻应该不加渲染,用事实说话。而如今,由于各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的重压下,有的媒体不顾新闻质量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甚至出现假新闻或者使新闻走向娱乐化。如何做到质量与市场兼顾,笔者结合黑龙江电视台《公共新闻网》节目的新闻采编,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王瑶 《新闻实践》2002,(1):11-13
文化娱乐新闻已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重点领域。相对于政治、经济类题材来说,文化娱乐新闻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轻松与休闲,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也许是因为其消遣的特质,文化娱乐新闻的报道目前广泛地存在着不够严肃的态度。对于文化娱乐圈,因新闻失实或报道方式不当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手打的官司已经不成为“新闻”,受众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喧嚣与无序。文化娱乐新闻的道德失范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媒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市报的特征也成为各报相继追逐的目标之一。而在都市报的诸多特征当中,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偏重变化是其中主要的特征之一。那么,在研究都市报的特征,在探讨今后办报方向中,文化类内容的新闻制作应该是怎样一种走向时,对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做一下定性分析,还是有好处的。 笔者从事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的报道工作,从工作的实践当中经常要考虑“文化”与“娱乐”的区别,以求对稿件的处理有章可循。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几种分类的原则,但是从传统思维的角度来说,我现在采用的对这二者区分的方法,只能…  相似文献   

20.
黄熹 《新闻大学》2004,(2):73-74
拥有三大报业集团的广州报业向来以竞争激烈而闻名全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广州报业竞争的“主战场”也较以往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主流新闻的地位愈显突出。所谓主流新闻,是指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广为关注的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新闻。且不说《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这两家机关报,就连一向偏重社会新闻的《羊城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