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情系好八连     
王经文说我与好八连有缘。 王经文在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正式命名“南京路上好八连”前后担任好八连的政治指导员。前年,我拟将好八连命名前后在《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有关好八连的通讯特写.连同周总理为我修改新闻稿的回忆文章汇集成册,送给部分老同志。王经文同志知道后十分欣喜.特意给我写了一篇短文《八连老兵一席话》,我把它作为册的“代序”。他指出“记住那段历史,不忘传统本色。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采访组重访“南京路上好八连”。我作为60年代采访过八连的记者之一,这次重返八连采访,深知个中的难处。《人民前线》报对于好八连的宣传,从1963年算起,至今已经四次掀起宣传高潮。好八连获荣誉称号的27年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军内外报纸,差不多每年都要在一版显要位置宣传八连的新人新事新经验。这次我们组织重新宣传好八连,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文章做尽,点子想绝”,差不多是“山穷水复疑无路”了。然而,在八连采访的日子里,我们采访小组的同志却感到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吕兴臣最早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如今,“南京路上好八连”已成为全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拒腐蚀,永不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和学习榜样.60年代,毛泽东曾写《八连颂》赞扬好八连;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为好八连题词.然而,最早发现好八连这个典型,并把好八连事迹报道出去的是吕兴臣.  相似文献   

4.
今年清明上坟时 ,我对太婆讲的第一句话是 :“太婆 ,我给那个您叫‘正大’的节目组投稿了 ,我把您的故事告诉他们了。”太婆本是住在乡下浒墅关的 ,在她80岁生日那天 ,被接到城里住。从那时她才知道城里有电视 ,而她第一次看的节目就是《正大综艺》。那是周日下午4点的复播 ,她在看的时候将4点钟吃点心的时间也忘了 ,而且还不许别人同她讲话。以后的每周日下午4点钟 ,太婆总会用拐杖在地上敲敲 ,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然后轻轻地说 :“囡囡 ,帮我开开电视 ,我要看‘正大’了。”于是就又是一动不动地在电视前坐一个半小时。随着年岁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6.
“套近乎”一词不乏有些贬义,但在采访中,它还挺管用。初学采访时,我不善于“套近乎”一找到采访对象,掏出本子就提问。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1980年,我参加地方新闻集训班。在上采访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斯诺夫人海伦·福士德·斯诺的采访经验,使我深受启示:1937年4月,她第一次到延安去找毛主席采访,一见面就从笔记本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毛主席说:“我早就从这张照片中认识你了。这是斯诺给你照的。”这样一“套近乎”,使她和毛主席象老朋友似地交谈起来。1978年,她在西安采访王震,见面就说:“我记得我们俩是同年的。我在延安的时候是28岁,现在72岁了,你是不是72岁呢?”又是一个“套近乎”,不仅把她和王震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且一下就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智者严文井     
如果说,严文井同志是从他的“冰心大姐”那里得到启迪,学会了玩七巧板的话,那么,我就是从文井同志那里学着玩七巧板了———虽然我不是他的好学生。1991年春节,文井同志从冰心那里得到她抄录的三首录龚自珍的诗句集成的绝句,“在再三玩味之后,引起不少震动”。于是他写信给冰心请她“把所有同类‘少作’都抄给我”。他又认定:“谢集实乃谢作,自珍原句变成了冰心风味……后学者势必要下一番功夫,才能真正领会其中味也。”还说,“这不仅是为了研究谢,同时也是为了研究那个‘五四’”。后来,我和《当代》编辑部的同仁加上古典部的林东海,在3月1…  相似文献   

8.
新年刚过,在一个雪后初霁的中午,我如约前往毗邻中央电视台的梅地亚宾馆。我的采访对象是王小丫,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仅仅半年时间,王小丫就伴随着“用知识换取家庭梦想”的声音,在色彩纷呈的电视屏幕上崭露头角,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天上午她应邀到人民日报网络版做网上直播去了。由于路上堵车,她晚回来了一会儿,刚跟我们表示完道歉,就急不可待地说:“快请帮我拿一盒饭来吧!”谈起刚才和网民的聊天,她挺认真地说:“网民对我真是太客气了。听说有的‘名人’还被聊哭过呢。”这就是电视屏幕之外的王小丫,她的率…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5日,是国防部给上海警备区“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40周年纪念日。在中宣部、总政治部的关心下、在军区党委首长的领导下,在军区宣传部和人民前线报社的直接策划和参与组织下,“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40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宣传在军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取得了较大成功。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2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直接参与“好八连”先进事迹的报道,中央新闻单位发稿120多篇(幅),地方新闻媒体播发稿件500多篇(幅)。回顾“好八连”命名40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实践,作为一名警备区政治部的新闻干事,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用与时俱进的眼…  相似文献   

10.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60年代初树立起来的集体标兵,是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好八连官兵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一尘不染,拒腐防变,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至今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不过,这一宣传主题当初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最近,我因研究好八连的宣传报道,翻出了60年代初的几本采访记录,其中有一段是记载好八连这个典型是怎样被发现和开掘出来的。虽是旧事,却有点小意思——对于新闻记者怎样抓好典型报道可能有些参考价值。在报纸上第一次突出宣传八连事迹,要数上海的《解放日报》了。那是1959年7月23日,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登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约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新闻迷”。几年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新闻爱好者》创刊的消息,心里一直默默地“爱恋”着她,总想得到她。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亲戚的破书堆里拣到了1988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一看便被她吸引住了,仿佛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就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新的她。我村距县城50里,离周口市10余里。我几乎每  相似文献   

12.
优美的环境能触发人的灵感。战士书法家罗来君,其独特的书法技艺就得益于浩瀚的大海和“海上花园”鼓浪屿、乃至鼓浪屿好八连这样一个优美而又独特的环境。1992年8月,罗来君的一幅草书《杜牧山行》在日本姬路、神户等地展出并被国际书协收藏后,人们对罗来君这个人名不再陌生。他入伍第四年,其作品就先后在厦门市和福建省乃至全国性的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小年纪已是厦门书画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全军唯一年轻的“日本中日友好文化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协收藏作品中唯一最年轻的部队战士书法家。1993年4…  相似文献   

13.
业余时间在“方格田”里辛勤劳作了十余载,收获颇丰,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一摞摞红色缎面荣誉证书是对我的鼓舞和奖赏,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的妻子密不可分。十多年来,她大力支持我写稿,为我“爬格子”大开绿灯,我衷心地感谢这位家庭“编辑”。妻子承担了一切家务,甘愿当好“后勤兵”,从不说一句牢骚话。妻子还是我稿件的第一位读者,每当她看完一篇稿子总要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就连一个错别字她也不肯放过。从1995年起我被《上海铁道报》等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这些成绩中有我家庭“编辑”的一份功劳啊。感谢我的家庭“编辑”@彭道…  相似文献   

14.
概念模糊造成的差错 因概念模糊而造成的数字差错是比较常见的。一篇报道这样写道:“‘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来找我的亲生妈妈了!为了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几十年。也争取了几十年,现在终于得到了她的同意和理解。’顾正林口中的‘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养母。一个养育了他50年的老妇人。”养育一个正常人需要50年吗?显然“一个养育了他50年的老妇人”这一句的表达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从我第一次看到《新闻知识》后,我就喜欢上她了。‘通讯员经验谈’、‘业务研究’等专栏给了我这个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我和张宁同志相处共事17年了。她那直爽的性格,干练、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给我印象极深。特别是她任局长三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和震惊寰宇的业绩,但平凡工作中的敬业精神,默默无闻中蕴藏的以事业为重的奉献精神,时刻撞击着我的心。新官上任先“洗脸”1999年,张宁同志“多年媳妇熬成婆”,机遇把她推上了局长的位子。但她面临的工作并不轻松。由于种种难以言明的原因,档案馆库房暴满,乡镇机关90%以上没建档,县直机关档案工作部分滑坡。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做起?张局长说:“咱穷要穷得干净,先把‘脸’洗干净再说。”…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24日下午,我有幸就《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出版工作,访问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于溪同志。 宛:“于局长,请您谈谈《汉语大字典》的编纂缘起好吗?” 她爽快地答道:“好!”她略停了停,抬头望了望天花板,把记忆拉回到20多年前: “那还得从1975年广州会议说起。1975年5月23日至6月17日,国家出版局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了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座谈会,落实周总理的批示,改变‘大国家,小字典’的状况。出席会议的有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湖北、四川等13个省市的文教、出版部门负责同志和专业工作者,有中  相似文献   

19.
虫子的婚姻     
我和虫子同他的哥们儿王八在一起吃饭。王八抬头看了看我,问虫子:“你当时怎么认识你媳妇的?”虫子看着我,诡秘地笑了笑:“party上认识的。第二天她就给我打电话,说:‘虫子,今天月色不错,你约了哪个MM呢?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保尔·海泽的小说集,他提出的“猎鹰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谓“猎鹰理论”源于卜伽丘的《十日谈》第5日第9个故事前的引语,说的是一个名叫费得里哥的男子,为了追求一位阔太太耗尽了家财,总不能获得她的欢心,从此只能守贫度日。后来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鹰宰了款待她,她大为感动,就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丰厚的陪嫁。海泽从这段引语中悟出了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作者经常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故事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认为,海泽的“猎鹰理论”对于记者如何提高人物通讯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记者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不妨也这样问一问自己:“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通讯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通讯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想,只要我们的记者能经常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