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报纸品牌忠诚度的建设,是指报纸在品牌建设中着意针对读者对报纸的信赖所做的品牌建设工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从而达到报纸稳定、持续的发展。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是从读者对报纸的满意的概念中引出的概念,是指读者满意后产生的对报纸品牌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读者的忠诚度其实就是指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要想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就要在报纸品牌的打造上多下工夫。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从终极目标上看,表现在读者对报纸的依赖心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要做到报纸从业人员对报纸的忠…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心理进行研究是报纸编辑人员的必要工作,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的基础上来建立读者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读者对报纸的订阅量,满足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时候,按照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相关的因素,报纸编辑要对读者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进行不同内容的编写,再了解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需求,进而使报纸的编写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当今网络时代,在各种新媒体的诱惑下,一些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弃报纸而去。报纸面临着大量年轻读者流失、现有读者年龄老化的窘境。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如何培养未来读者,吸引年轻的不读报族,唤醒休眠的报纸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报社希望通过培养潜在读者的方式保持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读书时代就习惯于阅读报纸,成年后成为报纸稳定的读者。这时NIE工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报业领域。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报纸的受众群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报纸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变化服务好读者?这一定是当下报纸最需要面对的课题。毫无疑问,报纸读者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年群体比重明显增加,或者说报纸的忠实读者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年读者,因此,报纸报道必须因"老"而变,充分了解老年读者的意愿,把准老年读者的脉搏,反映老年读者的生活,服务老年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一)读者调查是报纸改革的助手,因为它能够及时地获得读者反馈,检验报纸的宣传效果。读者反馈,是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客观反应。按照控制论原理,报纸宣传作用于读者,必然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能够顺利地到达编辑部,又会对报纸的下一步宣传发生影响。这样,报纸和读者之间双向传通,循环往复,构成一个完善的生生不息的控制系统。在这里,读者反馈,是报纸发挥宣传作用的一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8.
读报札记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报纸编辑部在编排每一期报纸的时候,都应处处为读者着想。不仅要尽可能多地给读者以新鲜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要主动地帮助读者解决在阅读报纸时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引导读者正确地深入地理解报纸上所反映的国内外政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报业市场逐步形成大众化报纸和小众化报纸互补并存的格局。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报纸,按照读者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大众化报纸和小众化报纸两类。所谓大众化报纸,主要指读者结构层次比较齐全,读者面比较广的一类报纸。所谓小众化报纸,则是指读者结构层次相对单一,读者往往具有特定性(如  相似文献   

12.
当今网络时代,在各种新媒体的诱惑下,一些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弃报纸而去。报纸面临着大量年轻读者流失、现有读者年龄老化的窘境。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如何培养未来读者,吸引年轻  相似文献   

13.
策划——报纸发展的航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秀丽 《今传媒》2012,(4):82-83
从产业化运作的角度看,读者定位是报纸实现市场占有的基础。一方面,读者是报纸的消费者,一张报纸只有为读者所消费、所认可,才有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报纸等媒介"双重出售"或"两次出售"的特殊经营方式,又使报纸的读者定位与报纸的广告效益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一家报纸的读者越密集,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能获得更多的广告量。  相似文献   

14.
重视读者的感受已成为我国报纸的普遍做法,报纸读者意识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笔者试图从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化、独特化、专业化等角度,解析在版面设计中要时刻关照读者的阅读感受,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西安市民读报行为、习惯及偏好 1、每天都看报纸是半数报纸读者的媒介消费习惯. 本次调查表明,每大都看报纸的读者占55%,2-3天看一次报纸的读者占23%,很少看和不看的读者占22%.调查还显示,大多数读者每天看报纸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有24.6%的读者每天看报时间在1小时以上.有一半左右的市民是在中午以前读报.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保持着经常看报纸的习惯.这和西安报业的强势及其所拥有的强大的读者群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报纸编辑,首先就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感受读者需求,这是报纸编辑进行工作的切入点。成熟的报纸编辑可以清楚地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知晓读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来的内容也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纸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提升服务意识,以服务读者为原则,提升编辑的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新闻学原理说明,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读者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有人曾作过一个预测.以199o年西欧国家只有百分之七十的读者看报为基准,5年后,将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依然是报纸的读者。现在看来,这个预测并没有全面落空。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报纸的发行率下降是明显的。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种不景气的办法.除了报纸要迎合青年人的胃口以外,报纸的版面尤其要适应时代。人们甚至提出这样的一个命题:报纸的竞争是版面优劣的竞争——在报纸品牌越来越多,一份报纸在读者手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报纸必须在…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读者看报,通常很少一字不漏地从头到尾看完,一般都要有所取舍.报纸在读者手中,往往引起读者注意的首先是报纸的版面,而不是文章的内容.一个独具匠心、安排得体、特点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能夺人眼目,使读者"一见钟情",想把报纸看下去;反之,一个呆板平淡、毫无特点的版面,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读者也不想看.所以报纸版面如何,直接影响报纸的宣传效果和受众面.因此,如何让报纸版面引人注目,使读者对它产生兴趣,值得研究.在此,笔者就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运用版面语言编排报纸版面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读者的多寡是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由自主地要经受市场的考验,接受读者的挑选。所以,报纸要想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提高自身在读者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办报人就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读者,在心理上了解读者,在工作上贴近读者,也就是说要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要办好报纸,第一先让读者看得懂,第二让读者喜欢看,在此基础上,再重点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这是多年来我们办报者研究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意识契合读者接受意识的正确思路和指导原则。大家知道,对商店来说,顾客是“上帝”;对办报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因为报纸宣传的任务最终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完成。如果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内容不愿看,那么我们的劳动就毫无意义。毋庸置疑,对报纸宣传来讲,读者越多,一般来讲社会效果越好。要使报纸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要对应读者的接受意识设置栏目,安排内容,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