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态思维是一种变动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化的思维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和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 记者的动态思维,是指记者根据报道环境和报道对象的发展变化,运用动态思维,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思维内容,对报道对象进行追踪、调查、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报道目标的思维过程。 一、有利于改“完成式报道”为“进行式报道” “完成式报道模式”是指等一件事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2.
黄忠勇 《视听纵横》2002,(3):102-103
系统论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作为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电视深度报道除应具备时间、地点、事件等一般新闻要素外,还有声画并茂、线多面广的特殊要素和传播手段的动态连续性。电视深度报道这种纪实报道和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立体性特征,决定了电视记思维方式的改变。连动性思维是采访电视深度报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原创新闻     
窦锦平 《青年记者》2002,(11):14-15
网络时代是崇尚原创的时代。网络媒体中那些加有“原创”标记的栏目和作品——原创新闻、原创报道、原创评论,总是赢得更多的点击率。国外许多著名新闻网站是靠原创新闻称雄网坛的。国内的大型新闻网站越来越重视原创,以丰富快捷的原创新闻,吸引受众。正缘于此,许多网络新闻传播学研究者认为:“原创新闻是新闻网站的取胜之道”,“速度和原创是网络新闻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原创”新闻的说法源于网络,意为非转载的自采新闻。在此,笔者将其定义为:本报记者率先发现采写、抢先发出、有创见、有影响的报道。它是融入记者创造性思维写出的报道,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报道。  相似文献   

5.
刘宇涵  陈媛媛 《大观周刊》2012,(26):282-282
“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也可以说,它是头脑所习惯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程序的总和,其具体包括从众型、权威型、经验型等。本文通过对上述几种典型的思维定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避免和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实现创新的方法,包括培养质疑思维、运用发散思维、进行互动思维等。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维”在国外公共图书馆的运用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也逐步尝试运用和推广“设计思维”,其中,开展“设计思维”培训是在国内大范围推广“设计思维”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图书馆中的设计思维”研修班为例,从培训的难点入手,提出国内开展“设计思维”培训应注重培养本土导师、循序渐进地将培训常态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以及注重对优秀案例的总结和分享。  相似文献   

7.
工作经验性报道如何突破传统封闭式的报道思维定势?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认识到:把辩证的思维运用到新闻事件的采访和写作中去是一条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化媒体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创新思维就其本质来说,是抽象的、复杂的,其外在表现却是客观的、有规律的。从新闻规律实践、媒体发展现状和受众需求实际出发,根据创新思维的要求,探索突出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层次、优化服务效能的方略、方向和方法,是谋求强化媒体服务功能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党报自身来说,思想观念严重滞后,是时政报道难以突破的无形障碍。结合实践经验和观察研究,笔者认为,束缚时政报道的观念障碍主要有容易泛化的政治思维、面面俱到的求全思维、陈陈相因的刻板思维、淹没个性的集体思维、"生吞活剥"的八股思维等。各级党报要敢于树立问题导向,勇于打破思维惯性,善于探索创新路径,尤其要强化新闻思维、人本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这样才能逐步改变时政报道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创新“三农”报道,这一直是许多地方党报的难题。今年2月份以来,《三峡日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尊重新闻规律,创新思维、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县市群工部的专版上推出了“走近乡(镇)村干部”专栏,现已刊登112篇文章,受到广泛好评。因为该专栏报道真正实现了宣传效果、新闻效果与信息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传媒产业面临着新的媒介生态,尤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让新闻网站也切身体会到了发展的危机感和变革的紧迫感。原创团队,这支地方新闻网站里不断壮大的网络记者队伍,在如今“人人都是记者”的传媒生态下也在摸索创新。从报道手段到传播途径,顺应全媒体潮流,打造App、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挥网络媒体原创整合报道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11,(7):63-64
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呈现巨大成就和显著效果的同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原创动力不足问题。文化企业要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黄建华 《大观周刊》2011,(52):144-144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总书记说。郎加明也说:“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而对学生而言.创新就是创造性地学习.而创造性地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创新思维.只要学生对课本所教导的、教师所传授的、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等.有新的看法.有新的见解,就可以看作是进行了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学生都可参与,教师容易组织操作。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应该注意“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闻媒体上报道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以"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提出新闻要出精品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改变写作模式,创新多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孟黎 《中国广播》2004,(11):33-34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它一般包括一级党委、政府重要的政治活动(如“两会”)、成就报道、改革报道、抗灾、战事报道、典型报道、科技报道、金融报道等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牵涉面广的战役性报道。深度报道是提升广播影响力的极好手段,而思维定式的嬗变,或者说变式思维的采用是报道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中编辑活动发生的四个变化:一是编辑媒体建模交互化,二是编辑手段技术化,三是编辑流程立体化,四是编、读、作关系协同化。在此基础上认为,编辑主体要适应数字出版工作,就必须首先重构自身的编辑思维,确立开放思维、立体思维、整合思维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传媒主流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方法】站在时代高度,聚焦社会焦点,采取平民视角,借势媒体融合,创新表达方式和手段。【结果】让主题报道“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燃”起来,不断做大做强。【结论】只有创新报道理念、呈现手段和方法,强化用户思维,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可视化报道具有让事实可视、让规律可视、让过程可视等传播优势,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三农”报道创新,是新闻媒体服务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三农”报道应善于用视听手段反映政策趋势、用数据手段把握发展趋势、用策展手段呈现全景态势,依托新技术开展沉浸式报道、多模态报道和智能化报道,反映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似文献   

19.
张永强 《大观周刊》2012,(36):171-172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发散学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创新教育,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只有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才有出路,才会达成新课程改革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务必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20.
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中,系统思维是综合决策能力和统揽全局能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流媒体的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体现出系统思维特征。我国主流媒体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从“主题、内容、形式与渠道”的一体性、多样性和相关性来看,均体现了主题报道策划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宣传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主题确立与内容选择的统一、传播渠道与表现方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