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心牢骚话     
我登报的第一篇稿,是从“牢骚话”里拣来的。1991年12月19日,我去九连采访,正遇着指导员在那儿发牢骚。我没被牢骚话“吓”走,而是坐下来静心地听。原来,连队有个战士利用探家去做生意,偷税被追查到部队,指导员因此挨了一个处分。我在其他连队采访也发现有类似情况。不久,我到三连采访,把那位指导员的“牢骚话”说给谢连长听,他听后说:“这种现象我们连队早已杜绝了。”我把他们连队杜绝此现象的经验做法整理成一篇《防上探家不回家》的管理经验稿,投寄《人民前线报》,很快在二版变成了铅字。“牢骚话”中抓好稿,是我搞新闻报…  相似文献   

2.
1982年底,你打着“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小算盘”穿上了军装。由于你写得一手好字,把连队黑板报办得有板有眼,不久,一纸命令,当了连队文书。自当上文书的那一天起,你就琢磨如何干好这项工作。针对连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你建议连队办《银线月报》和《对哨广播》,并毛遂自荐担任这“一报一台”的“总编”。从此,你白天深入各分散点了解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稿编稿。仅半年时间,这两项工作就干得很有成色,上级机关的同志还总结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在《通信战士》杂志上。1984年夏,连队驻地街道失火…  相似文献   

3.
“班有评报员、周有评报日、月有评报会”,这是济南军区驻黄海前哨的第141医院勤务连近年形成的评报制度。他们运用《解放军报》刊载的正面典型经验指导连队日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该连连续8年被军区联勤部和联勤分部表彰为“基层连队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支部’等。(高中日、姚锋摄影报道)左上图每天的《解放军报》都成为官兵的“抢手货”。左下图在一周一次的“读报、评报”日上,评报员踊跃上台发言。右上图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定期检查评报员的《评报日记》。右下图党支部“一班人”和评报员在一…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南京军区某高炮团三连召开军人大会,“刺头兵”小王由于海训期间工作表现突出,被记连嘉奖一次。连队官兵说,小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是指导员“拔刺”有术。小王2004年底从河南某大城市入伍,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养成了怕苦怕累的思想,部队的艰苦生活让他感到十分不适应,闹着要回家,成了连队的“重点人”。一天深夜,他站岗下岗后私自离队,受到纪律处分。自此,小王感到在军营没有希望,再辛苦也是白忙活,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连队干部骨干找他谈心,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这么大的部队,少我一个兵算啥?”指导员靖增阳心想:要转变小王这个错…  相似文献   

5.
最近,人民前线报社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评报调查活动,发出制式问卷500份、调查内容有10多项,如:“你认为本报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你想在本报经常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等等,被调查的连队有100个,医院、仓库、院校、师旅团机关有40个。被调查的部队分布于南京军区各个单位;特别是基层连队,具有一定代表性。这次调查反响强烈,报社除回收了被调查单位寄来的问卷外,还收到读者自发写来的评报信1037封。据对广大官兵评报意见的归类和分析研究,赞扬肯定的占73%,批评的占8.6%,提建议的有18.4%。无论是赞扬、批评还是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报讯李进、王加红报道:近日北京卫戍区某团原新闻干事杨栋受到团领导的通报表彰,由他担任指导员的该团八连也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杨栋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官兵学习报道知识,并从连队经费拨款订4份《新闻与成才》,分发到各个执勤小点,还邀请老师进行讲课。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全连形成班有信息员,排有报道站,人人争当新闻骨干的良好局面。今年来,全连仅在省级以上报、刊、台刊播稿30余篇,成为全国闻名的“新闻连”。杨栋带出一个“新闻连”@李进 @王加红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领导上给我们一个任务,要我们报道一下连队的文娱生活。接受任务后,我们对连队生活作了初步了解,发现某坦克团三连的文娱活动开展得很好,尤其是该连的“官兵同乐晚会”搞得更是有声有色,全连的干部和大部分战士都在同乐晚会上表演过节目;  相似文献   

8.
赵在友“迷稿”的故事一串串 ,这里只能撷取其中的几则。1971年初 ,赵在友这个川北山里娃 ,有幸跨进了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他在完成艰巨繁重的铁道施工任务岁月里 ,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书学习、练习写作 ,把搜集整理的连队好人好事编写在《连队小报》上。一次 ,一位部队首长看了《连队小报》后备加赞赏 :你虽然初中都没有毕业 ,但办报的水平却像个高中毕业生 ,只要有信心和恒心 ,铁棒也能磨成锈花针!说不定 ,你将来还会成为记者!他从部队首长的赞扬中受到很大鼓舞 ,高兴了许久。后来 ,他在部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中 ,掌握了一定的写…  相似文献   

9.
俺是山旮旯的农民,照俺说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做个农民了。首先俺的名分就好听,连小学生都知道,俺是“农民伯伯”,是“衣食父母”,是“父老乡亲”,据说有文化的城里人还管咱们叫什么“地球修理者”、“国家主人”,俺听着就带劲。不像那些党员干部,唤做什么“公仆”。俺虽然没文化,但好歹知道“仆”就不好,丫环小子才叫仆,何况他们还是公仆,大家的仆人嘛,你想想,伺候全国这么多大人老爷他们能快活得起来吗?咱农民最幸福的要算工作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早就听说处在祖国“北极”的边防连队很偏远、很艰苦、也很神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瞅一瞅。2006年报社的领导把我安排在边防九团四连蹲点,终于有了机会零距离接触到“北极”的边防连队和官兵。  相似文献   

11.
“真稀奇!小泥腿子也当上了特约记者。”滑县上官镇华家村青年农民侯富强被《农村市场报》聘为特约记者的消息,成为该镇一个小小的新闻。今年20岁出头的小侯,1986年是一位“落榜举子”,1987年春,经过一番痛苦的选择,他干上了新闻报道这一行。白天走村串巷,求朋拜友,发现新闻马上采访;晚上秉烛夜战,写了改,改了写,有时干个通宵。一年过去了,少得可怜的稿费连邮票、信封、稿纸都买不出来。父母骂他不干农活,“爬方格能挡饥寒?”亲朋好友劝他改行经商,“要发家,把商抓;要想富、开办门市部。”但这些都未能动摇他写稿的决心。没钱买稿纸,他就向同学要;没钱订报纸,他隔两天到镇政府借阅一次,近两年,他未添一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12.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13.
报为媒     
林经翠 《军事记者》2006,(11):67-67
俺都已是“花甲”之年了,还保存着1966年3月17日的《解放军报》。那是俺头一次看到的《解放军报》,也是俺和丈夫从相爱到结婚的见证。你看,报上那篇《寻找规律,保养武器不生锈》的末尾,印着俺丈夫的名字。那时候他当兵,这篇稿子是寄到报社的,当兵不到两年就登报,还登了《解放军报》,真让俺佩服。看来看去,俺就动了爱慕之心。打从收到俺发出的“信号”,他就把印着他名字的报纸不断寄来。《解放军报》就像一根“红线”,牵着俺俩的情和爱。3年后俺们结了婚。俺结婚那时候不兴佩金戴银,他送给俺的“结婚礼物”也是一张《解放军报》,日期是1969的…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1,(12):61-61
俺是一只猪 那天上课俺画了一只猪贴在了前面同学的背上,他很快发现了,把猪撕下来怒视俺,俺很迷惑的问他:“你怎么知道你的后面有一只猪呢?” 精神病人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济南军区55074部队各营连的图书室内,一摞摞《解放军报》、军区报码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报纸入库登记本”。官兵在这里能很方便地查阅到去年至今任何一天的军报。一年前,该部韩在亮政委在连队蹲点时,发现个别单位由于报纸管理不当造成军报丢失、残缺不全,影响了官兵读报学习,也给查找资料带来了麻烦。韩政委当即指示,在该部建立军报收发登记制度:班、排确定有“报纸管理员”、连里有“报纸入库登记本”,当月报纸当月入库登记,并指定专人负责;政治处定期组织检查评比。这项制度建立一年多来,各营连都至少能找…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谈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中,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点,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情况,同时,作为军区机关人员,还有指导帮助基层的责任。了解基层、问计于官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到连队时,全连官兵对我这个机关干部毕恭毕敬,但看得出来,他们对我还是存在一种警惕和观望的态度,甚至个别战士还很冷漠,拒绝与我交流和接受采访。为了尽快融入连队生活,能够与官兵进行真诚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入伍不久,新兵一下连就“钻”进业余写作的天地,还参加了第七届军报新闻函授。虽然努力,可至今未见成效,一篇稿件也没见报。于是,一些战友劝我:“别瞎折腾了,在基层连队摘报道还能成什么‘气候’?”我不知道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帮我一把。87060部队甘崇堂甘崇堂同志: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的不在于他在何处干什么,而在于他怎么干。俗话说:“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从这个角度看,决不能把在基层搞报道说成“瞎折腾”、“成不了‘气候”’。当然,不能否认,在连队搞报道是很艰难的。一是接触范围小,一个连…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19.
周琳 《军事记者》2005,(4):i004-i004
不久前的一天,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红旗四连”鼓乐齐鸣.掌声阵阵.全连官兵为二级士官魏艳超和大学毕业的教师路慧敏举行婚礼。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的老师,小路嫁给一名士官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可她不改初衷,因为小魏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连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为此.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为士官小魏举行婚礼,回报他多年来对连队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也对大学生教师小路选择小魏表示敬佩。  相似文献   

20.
南京部队“临汾旅”兼职新闻干事曾海龙,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铁心干新闻事业的精神, 在部队官兵中留下一段段佳话。矢志不移搞报道 1979年,他从连队报道骨干提升为团兼职新闻干事,每年都有三四十篇见报任务。他组织报道骨干整天跑呀、写呀,常常干到夜晚十一二点钟才休息,天长日久,积劳成疾,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