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美援朝时期是我军战时宣传工作做得最好的时期之一。这是一场特殊条件下进行的战争,"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一原理,在朝鲜战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间我军的宣传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有许多新的发展。在这场我党我军的新闻记者们第一次大规模参与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舆论战中,消息、评论、通讯、特写、漫画等诸多形式是军事记者们运用自如的各式"武器",而典型报道则是贯穿这些报道样式的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程潇 《军事记者》2014,(8):66-67
我军自建军起就是一支谱写传奇的军队,而在我军的新闻队伍中也同样不乏传奇。阎吾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记者,他深入实际,深入战场,与战士交友,与敌人战斗,始终说真话,写真情。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之最”:参加的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性报道最多。他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之后的所有局部战争,留下600多篇充满战斗性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闻名全国的老军事记者阎百同志今年一月逝世后,新华社播发的消息(首都新闻界朔风之中送阎吾)中写道:“抗战烽火中参加八路军并投身我军宣传事业的阎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之最’:参加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报道最多。……他在数十次战役、战斗中冲锋陷阵,不顾疲劳,屡历艰险,采写了大量歌颂英雄、鼓舞人民、揭露敌人的新闻名篇。硝烟远去,他写下的一篇篇动人心魄的战地情景新闻,一直激励着后来人,成为我国新闻院校的教材。”I据我所知,新华社为~名老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4.
发明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随军记者斯文顿在前线目击英法联军的一次次冲击都被防御严密的德军击退,许多士兵倒在血泊中,于是他建议将“霍尔特”型拖拉机改装成战车投入战场,很快得到军方采纳,不久,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在英国一家水柜工厂研制出来,这是世界上第一代坦克。发明圆珠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记者们进行战地采访时,由于自来水笔常因无墨水不能书写,而铅笔又经不起摩擦,当时在英国采访的匈牙利记者莱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闻界素有“情景记者”之称的老军事记者阎吾,在屡次战斗中,勇敢奔赴火线,亲临战地采访,写出了数百篇脍炙人口的战地新闻作品,他的这些带有“火药味”的作品,确如他的同行所言:“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是跳动着的、活灵活现的、连语言也是富有个性的,读者如被带到了现境,目睹其景,耳闻其声,喜怒哀乐随着记者的笔起伏”。的确,细读阎吾同志的作品,给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之感。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明日黄花”,只有一天的生命力。可是阎吾的作品却与世并存至今,并继续流传下去,其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他的作品可读性强、生命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我们是否设想,能否借鉴阎吾这种战地情  相似文献   

6.
我党我军的军事记者队伍从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日起,即随之形成。在烽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我军不仅有着一大批挥戈执笔、文武双全的男记者,而且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走出了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成就卓著的女记者。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男女军事记者们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命运选择驱使下.于烽火岁月里产生爱情,在战场上举行婚礼,成为夫妻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7.
1950年10月,当美国军队入侵朝鲜北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时刻,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新华社立即派出一批军事记者,奔赴朝鲜前线随军采访。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平壤分社和开城记者团的记者,活跃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大力报道中朝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伟大胜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罪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经活跃在战地的军事记者陈伯坚,最先随军跨过鸭绿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采访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伊拉克战争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媒体派出了自己的战地记者,我们看到、听到了中国记者们亲历的战争报道。于是,在这场首次直播的战争中,那些置身炮火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发回报道的记者也成为另一种焦点,另一类英雄。这些记者的工作令人尊敬,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记录下来,这不仅是记者们个人生命中难忘的历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令人难忘的一笔。于是,就有了这本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记录中国战地记者们的经历与心路的书:《我在伊拉克经历战火———十位华语记者的战地手记》。十位作者来自两岸三地,包括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9.
历时44年的《军事记者》今年第9期出版发行500期,这是一个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军事记者》1958年5月创刊,最初刊名为《解放军报通讯活页》,内部发行;1959年5月第一次改刊名为《解放军报通讯》;1985年1月第二次改刊名为《新闻与成才》;2001年1月第三次改刊名组织,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传播形势,肩负着宣传党的新闻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媒体发展、回答媒体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等重任的新闻专业期刊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正确导向,服务于全党全军的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型武器”。过去我们也经常组织策划一些典型报道,但是有些稿件见报后上级领导部门满意,群众不“感冒”,在读者中未引起预期的反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记者习惯于从领导角度居高临下地观察分析问题,单纯为了完成宣传任务一厢情愿地选择和报道典型。  相似文献   

11.
陈述与表现     
厄尼·派尔被认为是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最伟大的军事记者。优秀的战地通讯使他获得1944年普利策奖。他的代表作,有对北非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的连续报道。这里节选的是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写的一篇通讯。这篇战地通讯,主要是写一个受到士兵爱戴的上尉。然而,这个上尉出场时就已牺牲了。这篇可以说是人物没有出场的人  相似文献   

12.
军事新闻摄影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战争年代,军事新闻摄影是中国新兴的新闻摄影事业的中流砥柱。一批穿军装的战地摄影记者在物资匮乏、器材奇缺等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跟随部队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拍摄记录了弥足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和宝贵的军史资料,为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了一大批堪称“史诗式”的军事新闻摄影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军事新闻摄影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在报道抗美援朝、60年代全军大比武等重大新闻和推出雷锋、郭兴福等重大典型宣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新闻摄影佳…  相似文献   

13.
闫吾是我党、我军著名军事记者。他为宣传党缔造的人民军队,为发展新华社的军事报道,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他是全国参加战斗最多,写下战地情景、战斗通讯最丰富的军事记者,也是在前线指挥战役报道最多的军事报道的组织者、指挥者。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过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初秋,我们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派两名记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这在宜昌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新闻策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大读的空前关注和对新闻活动的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15.
跃上新高度办出新水平○《新闻出版报》总编辑本刊特稿  当新的世纪到来之时,获悉《新闻与成才》杂志更名为《军事记者》,作为曾在部队从事过军事新闻宣传的一个老兵,又作为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新闻官”,我十分高兴地以这种“双重身分”热烈祝贺《军事记者》的诞生,并预祝她在新世纪的艳阳春雨中,根深叶茂,硕果满枝。  名曰《军事记者》,理所当然要姓“军”、言军、写军,要通过军事记者和军队广大专业和业余新闻队伍的笔触,反映火热的、现代化的军事生活,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风貌。毛泽东同志说过…  相似文献   

16.
沈黎明 《新闻天地》2007,(10):33-36
闾丘露薇,一个很古典很女性化的名字,祥和而婉约,仿佛是上古传说中浸着露珠的一株仙草。然而这位凤凰卫视的女记者、主持人,还有一个非常刚毅的称谓——“战地玫瑰”,这个充满硝烟气息的名字得于伊拉克战争,因为她是全球华人第一位实时战地报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透视女性名记者的性别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足球宝贝”李响,到“战地玫瑰”间丘露薇,到“非典英雄”柴静,提起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成功记者,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她们的性别。她们的女性身份使得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去猜测、审视她们的成功。在男性话语霸权的大背景下,女记者的成功往往负载着沉重的压力和历史的偏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新闻传播领域,这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女性的长期失语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无论是在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60年代越南战争,7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战,80年代英阿马岛战争,还是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我们都可以读到随军记者采写的军事通讯。那么有人会问,中国最早的军事通讯出现在什么时候、哪张报纸上呢? 刊于中法战争时期的申报在中国报业史上,第一篇由随军记者采写的军事通讯,出现在中法战争时期的《申报》上。 1884年4月3日(清光绪十年三月初八),当时上海的中文报纸——《申报》在一版登载了一篇军事通  相似文献   

19.
肖平 《军事记者》2003,(9):26-27
军事新闻宣传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新闻宣传的一般规律,也有军事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审慎地把握好军事新闻宣传中的“度”,既是对新时期军事新闻宣传讲究策略方法的基本要求,也直接关系到新闻宣传的成败与否、得失优劣。我们历来强调,军事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然而,即使导向正确、方针政策对头,能否娴熟地把握适度的艺术,同样会直接影响舆论引导的效果。孔子曰:“过犹不及”。古语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些说的都是适度的艺术,其中也都有新闻宣传所应遵循的一种规律。这里,笔者想就新时期军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究竟谁是最早运用通讯体裁的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最早运用通讯这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大致要算是第一个新闻记者王韬了。”另一种说法是:“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以黄运生为始”;或者说通讯体裁是黄远生“首创的”。有的文章则又把黄远生的通讯叫做“报刊通讯体裁的雏形。”主张王韬说的理由是:“王韬曾两次到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游历,掌握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1870年普法战争进行期间,他亲身目睹战争情况,执笔写成《普法观战记》一书。后来去日本,又写了《扶桑游记》。这新鲜的见闻,开阔了中国读者的眼界。”据查,《普法观战记》实为《普法战记》。普法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