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0年八九月间,笔者曾就第一届现场短新闻的评奖实践,在《新闻出版报》上谈到过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如今随着对现场短新闻研究的深入,笔者想就新闻界的一些不同看法再谈点个人的认识。有的同志就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新闻价值要高、现场感要强、篇幅要短小,提出了一个“现场+短+新闻”的界说。这个界说有可取之处,它简明易懂,而且三个必备要素提得很明确。但作为界说,在内涵上不够完备,不能准确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试想,有现场感的短新闻能等同于现场短新闻吗?现场短新闻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它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是融为一体的。有些新闻有新闻价值,篇幅短,也有现场感,但其事实的主体并非作者所目击或并非此时此地的现场发生的,是不能冠此称谓的。因而现场短新闻这个概念的内涵,绝非“现场、短、新闻”三者的机械揉合。像汉语的  相似文献   

2.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词为“新闻作品”。例如: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场较强。诺福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①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同,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如“记实性问“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同。例如:(l)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②(2)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它有特征的场面成片断…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同为“新闻作品”。例如: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词,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记实性”、“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1)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  相似文献   

4.
刘振 《新闻知识》2001,(4):38-39
当记者的采写新闻,时时都应记着创新,可是眼下报纸满眼充斥的各种新闻,能勾起读者兴趣的并不很多,而给人的感觉是缺少生动的“活鱼”。比如,前些年提倡的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现场短新闻现在已很少见了,这种状况值得引起关注。当年倡导现场短新闻,是作为新闻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提出来的,随后开展过三次全国性的竞赛活动,受到中央领导和新闻界前辈的肯定,并得到读者广泛好评,当时在新闻界大家多少改变了轻视现场短新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共识。那时,各报又是评奖又是开研讨会,现场短新闻着实热闹了一阵,同时也为报纸增…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亲临现场,捕捉瞬间 采访是一个观察、发现、记录的过程,现场新闻的采访尤其如此。一般来说,现场短新闻的直观价值、动感性、新闻性都很强,这样的“现场”可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个难忘的场面,也可能是瞬间即逝的由一两句话所透出来…  相似文献   

6.
韩志坚 《新闻知识》2001,(Z1):38-40
现场短新闻的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绝非属于偶然。 自进入90年代我国新闻界掀起现场短新闻热以来,现场短新闻便以迅雷之势“遍地开花”,今天,它已成为新闻大家族中最活跃的“一员”。与此同时,人们对现场短新闻基本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地加深,统一的认识就是:之所以称其为现场短新闻,是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然而与之相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素质的认识却比较肤浅,甚至人们对于新闻的审美就是如此,人们对新闻审美的认识尚未进人自觉阶段。这种认识上的肤浅,自然而然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新闻体裁,备受新闻界的关注。为了采写好现场短新闻,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新闻工作者们正积极寻找现场新闻的采写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海燕 《新闻传播》2010,(3):112-112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下半年中国记协发起开展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以来,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新闻媒介,竞相辟出目击新闻、实录新闻、现场特写、视觉新闻等栏目或节目。目前,对现场短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方兴未艾,趋向深化。这里,笔者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见解,愿促进讨论。“现场短新闻”的界说对于现场短新闻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试从语法学和接受理论的角度对现场短新闻的内涵作些简略的分析。“现场短新闻”是个名词性的词组,由五个词素组成。前两个和后两个词素分别组成了“现场”和“新闻”两个合成词,中间的“短”字是个单音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新闻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现场短新闻的拍摄。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是指新闻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观众报道的新闻价值较高、篇幅短小的新闻。也可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记协倡导开展“现场短新闻”的评奖活动以来,至今已有年余。对于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在新闻界仍众说纷纭,对此,我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现场短新闻是不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我认为,现场短新闻不是新兴的新闻文体,而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刘为民 《新闻界》2005,(2):136-136,128
体验文化和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兴起的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描述性新新闻,记实新闻,将体验性融入新闻报道写作中。作为新闻传媒的主要工具报纸呢?随着新闻改革风起云涌,新闻报道理论,写作方式不断创新,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也有人强调新闻的客观、真实、公正性原则;新闻应以信息服务性为主要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4.
贺钢 《新闻知识》2001,(10):37-38
多段落的行文方式用于新闻写作,在西方新闻界是极寻常的事,特别是广泛地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上。用此种方法写出的新闻,集中地体现了西方新闻界一切为了读者以及经营需要的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用多段落的行文方式写新闻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有心的记者的实践结果已一再地证明,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由于受传统写作的影响,写新闻依然是以长段落为主。近些年,虽然不时有强调新闻多分段的声音,但整个新闻界依然没有多大改观,“三大段导语、主体、结尾式的新闻”依然占据主体…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验式报道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验式报道的界说 我国新闻界目前对体验式报道的研究滞后于体验式报道的采写。关于体验式报道的界说,目前尚无定论。 有人认为,记者深入到现场采写的报道就是体验式报道。这一界说没有突出“体验”性。记者深入到现场,若只是耳闻目睹,不去身体力行,写出的报道只能称现场短新闻,不能说是体验式报道。 有人提出,体验式报道是记者为了把艰苦工作岗位上的酸甜苦辣告诉读者而在这种岗位上体验后写成的报道。还有人说,记者为了揭露阴暗面,在不  相似文献   

16.
新闻真实性缺失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命题是新闻界争论很久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写作实践中积重难返的现实困惑。探讨新闻写作真实性问题,既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新闻的本质,又对新闻传播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看了钟祥电视台石长顺同志写的《电视现场短新闻的表现特点》(《电视研究》1991年第3期)一文,受到不少启发,同时也觉得该文所论及的电视现场短新闻的表现特点不够周密和全面。在此,我谈谈个人对电视现场短新闻表现特征的一些看法,以期引起电视新闻界同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1990年的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对提倡和鼓励国内新闻界写出、拍出、播出更多更好的现场短新闻无疑起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胡乔木同志重提要写短新闻之后,“短些,短些,再短些”的呼声此伏彼起,在新闻界形成一种共识。然而,在历年省级乃至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获奖作品中“现场短新闻”或难觅芳踪或寥若星辰。人们不禁要问:短新闻,你到底怎么啦?!现场短新闻又称目击新闻。它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将亲眼所见的新闻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的报道。因为记者亲临现场,新闻报道就有强烈的现场感,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其情,能产生强烈的新闻效果。其特点是一事一报,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时效性强;对人物、事件。现场…  相似文献   

19.
自 3月中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的说来,当前新闻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后,新闻界所遇到的严峻挑战的需要。具体说来,其现实意义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是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有报纸 2000多种,电台、电…  相似文献   

20.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