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个电视报道小组1月20日获许继续留在巴格达采访,其中包括记者彼得·阿内特。其他外国记者已于1月19日被伊拉克下令离开巴格达。(美联社1月20日电)失踪的英国记者布鲁斯·奇斯曼1月25日打电话给他在澳大利亚的父母说,他现在安然无恙,但无法离开伊拉克,因为他没有护照。奇斯曼原与《今日美国》报记者唐纳德·科克在巴格达拉西德饭店同居一室,他失踪后,科克以为他已去安曼,便把他放在房间里的护照带上,前往安曼找他去了。(路透社1月26日电)  相似文献   

2.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末这段所谓“记者的黄金时代”,美国报业巨头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麾下各有一批名记者为其主子奔走鼓噪.詹姆斯·克里 尔 曼(JamesCreelman)不但是一位擅长报道战争和风云人物的名牌记者,而且先后效力于以上三大报业主,他更因采访西美战争以及同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的特殊关系而名噪一时.今天,人们在评析“黄色新闻”这一新闻史上的特殊现象时,不能不提到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有时我甚至不能忍受。我清楚地知道,电视里人们看不到战争的真实嘴脸,因为人类的苦难是无法用镜头拍摄下来的。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说,对他个人来讲,伊拉克战争期间对战况的报道,勾起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愉快的回忆。 丹·拉瑟先生,我记得13年前你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萨达姆在2月份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播丹·拉瑟的采访,丹·扭瑟的第一个问题是“总统先生,你是否认为这一次是  相似文献   

5.
英国政府一再要求宽恕巴佐夫特 1990年3月10日,伊拉克一革命法庭以间谍罪判处英国《观察家报》记者法扎德·巴佐夫特死刑。巴佐夫特,31岁,其实不是英国人,而是一个无国籍的伊朗人,在英国只有居留权。他实际上也不是《观察家报》的正式成员,而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只是近3年来主要为《观察家报》撰稿。1989年9月,他应伊拉克政府之邀访问巴格达,在采访巴格达南部一军事禁区后被捕。开车送他去该军事禁区的英国护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新闻界有这样一对传奇的兄弟:波尼·卡博和马文·卡博。波尼是哥哥,50年代和60年代初,曾任《纽约时报》驻印度尼亚西记者,并跟随科学家探险队去南极采访。越战爆发后,他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他把妻子安置在香港,妻子在香港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而他却奔波...  相似文献   

7.
在中外著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位。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她所采访的邓小平、亨利·基辛格、诺罗敦·西哈努克、亚西尔·阿拉法特、侯塞因等世界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她风格独特的采访才能及独立无畏这一记者必备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来已久。19世纪上半叶,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他的总统任期是1825年到1829年。一年秋天,亚当斯正在流经白宫的波多玛河里游泳,河岸出现了一位女记者安妮·罗耶尔,要求采访总统。当时总统游得正高兴,没有答应记者的要求。罗耶尔是个大胆又倔强的记者,她不但没有走开,而且干脆坐在总统的衣服上,庄严地向总统发誓,如果总统不接受她的采访,她  相似文献   

9.
新闻生活     
右:河南日报记者王继兴在列车上采访美国堪萨斯州参议院议长罗伯特·托金顿的夫人(中)的情景。孙沛然摄右下:安阳日报副总编辑高庆云经常深入基层调查采访。这是他(右)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新闻     
○新华社嘉奖率先报道伊战爆发的驻伊记者据新华网报道,由于在第一时间向新华社发回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消息,新华社驻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3月20日获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奖。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巴格达时间早晨5:30(格林尼治时间2:30)爆发,巴格达遭到导弹袭击,新华社驻巴格达的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哈希姆·艾哈迈德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伊拉克遭到袭击的消息,中东总分社编辑部在开罗时间4∶33∶50(格林尼治时间2:33)发出快讯,时效超过世界其他主要通讯社。对贾迈勒的突出成绩,新华社总社通过中东总分社向贾迈勒转达新华社对他的嘉奖。贾迈勒感谢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五日,美国路易士维尔州有个名叫弗洛德·柯林斯的青年钻进他父亲农场范围内的一个山洞中探险,想了解一下这个山洞有无旅游价值,结果在山洞的深处被滚石压住双腿,动弹不得。消息传出后,记者云集洞口采访抢救行动。二月二日,《路易士维尔信使日报》记者威廉·米勒冒着生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戈尔巴乔夫决定发动外交攻势解决海湾危机。他请他的私人顾问叶甫根尼·普里马料夫执行这项任务。普里马科夫,61岁,是理想的人选。他在60年代担任《真理报》记者时,曾走遍了中东各国并多次会见萨达姆·侯赛因。普里马科夫深知萨达姆“坚定执着却常常变得残酷无情,意志坚强但又近乎顽固不化。”不过他坚信,如果给萨达姆足够的时间并晓以利害,这位伊拉克领导人无须盟国使用武力也会从科威特撤军。普里马科夫参加了今年2月底戈尔巴乔夫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之间的会谈,他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本可避免的战争》的书,以记述其近期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3.
莫继严 《军事记者》2003,(10):55-5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和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被作者莫继严称为“三记”。“三记”,记叙的都是“红色中国”,但同时也“记叙”了三位记者探究真相的无畏和勇气、深入实地不懈挖掘的采访精神以及善于捕捉细节的采访技巧。读读《从“三记”看记者的采访精神和艺术》,可以从三位记者身上学到很多。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我在巴黎第一次参加电子记录的记者招待会,或者说,它起码看来是这么回事。阿尔特·布克瓦尔德带了一个新奇的腕表,手腕上的传声筒有一条电线穿过衣袖,连接放在大衣内口袋的录音机。他告诉我们不必担心,他会把记者会的内容都记录下来。于是,他坐在第一排,手臂老是半抬着。记者会是麦卡锡的谋士罗伊·科思与戴维·沙因在西欧进行那次丢脸的旅行时举行的。和我们一起采访的还有政治历史学家西奥多·怀特,他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微笑着,象个弥勒佛,无法掩饰看着科恩与  相似文献   

15.
1995年9月26日到29日,应河北电视台的邀请,美国依阿华州锡达拉皮兹市电视公司以新闻部主任助理比尔·埃文斯,新闻主播、记者布鲁斯·奥尼和摄影记者罗恩·汉森组成的采访组来河北采访,全方位报道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我与新闻部记者姚守俭同志一起陪同美国同行在唐山、秦皇岛两市进行了为期4天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断言:没有人对于小说的准则有任何了解,也没有人明白小说与生活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只能信赖自己的本能。米兰·昆德拉,这个捷克裔法国作家,在其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发表后接受法国记者安托万·德·戈德马尔采访时陈述了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小说家教他的读者把世界当做问题来理解。在一个建基于神圣不可侵犯的确  相似文献   

17.
这是阿内特第二次遭解职。第一次是1998年,他因为宣称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神经毒气被CNN解雇。这一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月31日宣布解雇曾因报道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而名声大噪的记者彼得·阿内特,理由足他日前在接受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采访时称美国的原定作战计划已经失败,而且美国内的反战呼声高涨已对布什形成挑战。因言遭责两度被解职 4月1日,在NBC的《今日秀》早间新闻中,NBC新闻部总裁夏皮  相似文献   

18.
(一)不要滥用“你有什么感觉”很多记者好像是从医科学校毕业的,一张口就是:“先生,你有什么感觉?关于你的天才等等,你到底有什么体会?”迈克尔·阿伦在《客厅里的战争》一书中谈到,在广播电视采访中,越来越多的人滥用“你有什么感觉”这类问题,他说这种问题几乎毫无用处。在专业采访中,这种问题只是用作缓兵之计,让记者有时问想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或者设法从对方机械的回答中捕捉一点名符其实的消息。网球球星比利·金说,“在你接受采访时,记者老是问你有什么体会。干这件事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经验还是从才干来讲,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都是美国本世纪最优秀的记者之一。”这是美国作家戴维·哈尔伯斯坦对索尔兹伯里的评价。一个记者梦寐以求的普利策新闻奖并不能说明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倒是人们对他作品的赞赏,却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欣慰和乐趣。特别是他那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以下简称《长征》),给人以激励和启迪。索尔兹伯里在写完震撼世界的中国25000里长征的著作之后,现在正为撰写《新长征》紧张地采访。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31日,正在巴格达采访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广播公司(NBC)记者彼得·阿内特被该公司解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了美国媒体一贯主张的新闻专业主义在战争报道中的缺失。同时,本文讨论了美国记者在战争报道中的职业定位以及新闻专业主义与法律、舆论在战争期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当代战争报道中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逐渐消失;在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还是主流的今天,媒介全球化只能流于形式,媒介全球化中必然要遇到的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