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北平版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址出版,新华社北平分社在石碑胡同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总分社旧址挂牌。国民党的机关、团体历来不提供职工宿舍.我各系统例如新闻系统的入城人员.包括长江在内,当时都在办公室打地铺。就这样因陋就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两个重要新闻单位运转起来。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从平山移至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同时在钱粮胡同出版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  相似文献   

3.
1948年12月,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的良乡集中,接受平津战役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总社迁社事宜。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亦派出人员,参加了这个新闻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率领,准备到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重建新华社北平分社(1946年间新华社曾在北平设立分社.后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组长,负责编辑部事务。1947年底,我正式辞去北平《经世日报》采访主任,专职中央社北平分社,直至北平解放。这一阶段时间虽不长,但新闻活动频繁,现在仅就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写下在胸中郁闷多年的回忆。材料侧重新闻活动的背景和内幕,凡是在报面上可以查到的,尽量从简从略。由于年代已久,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当时共同参与新闻活动或了解情况的同志多予指正,以保证史料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北平市当局竟蛮横无理地查封了中共在北平的机关报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同时被非法查封的还有七十五家报社、通讯社和杂志。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舆论的一次大暴行。那时正是国共和谈的时候,北平还是中共、国民党及美国三方面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的所在地,叶剑英同志是军调部的中共方面的代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五月三十日,叶剑英同志即偕在平之石家庄、太原、高密、晏城小组中共代表,代表军调部中共全体人员,至宣武门外方壶斋九号,慰问解放报及新华分社工作同志。叶剑英同志说:“北平解放报每期销售四万余份,为平市报纸销数之冠,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 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近20位同志。当年承印和发售北平解放报的立华印刷厂、南都巷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  相似文献   

8.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这天,负责接管国民党宣传机关的我军管会工作人员,在范长江同志率领下,随军乘卡车从西直门入城,到达设在南河沿的“联合委员会办事处”。在军管会领导下,我方接管电台的军管小组组长徐迈进同志,与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台长进行谈判,商定具体接管事宜。晚八点钟左右,军管小组进驻西长安街北平广播电台(现址为北京市文化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是国民党主要的宣传“喉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军步步向南京逼近,中央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8月15日开始,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猛烈轰炸,中央社也成为日机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位于南京丁家桥的中央社总社及各地分社的房屋、设备经常遭到日机的轰炸,一些地方的分社由于战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当日,原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的机关报西京日报社社长丁复进(兼国民党中央社西安分社社长)被关押,东北军接管并改组了《西京日报》,改名《解放日报》。12月13日,《解放日报》便以崭新的面貌和古城西安的广大读者见面了。14日,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任正、副委员长。此后,《解放日报》就成了西北抗日联军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2.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取得节节胜利,蒋介石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土崩瓦解,胜利捷报频传.从东北进关的人民解放军,与华北野战军会合作战、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北平城外诸多据点与城镇,直逼北平城下,国民党华北五省剿总司令傅作义已作了谈判的准备,北平解放在即. 12月14日,北京市公安局的前身——保卫干部训练班突然接到命令,即刻从西柏坡开赴北平,接管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队伍途经保定时,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市长叶剑英宣布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  相似文献   

13.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同年一月,在北平设立了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联名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叶剑英同志主持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北平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14.
油江 《航空档案》2011,(7):66-74
华北军区航空处的建立平津战役前后,以东北老航校同志为主,并从华北军区兵站部抽调部分干部(原晋察冀军区航空站的同志)组成了航空接管小组,由方华任组长,吕黎平、邱一适任副组长.参加小组工作的有吴凯、张孔修、张开帙、徐昌裕、张仲铭、杨劲夫、李裕等同志,负责接管北平南苑、西郊机场及北平的国民党空军机构、人员及航空物资.天津解放...  相似文献   

15.
一、初创(1949年——1953年)诞生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当晚八时许,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小组组长徐迈进,率领齐越、刘涵、吴影等十二名同志,进驻北平西长安街3号原国民党北  相似文献   

16.
这枚蓝底白字的景泰蓝徽章。是由国民党北平统治区制作的。上方半圆形排列的是“新华通讯社”;下方是“北平分社”,背面的同胎上刻有37的字样。将这枚“北平分社”第37号徽章珍藏整整58年的是原新华社北平分社的记者鲁果(原名王继尧)。  相似文献   

17.
看了电影《停战以后》,心情非常激动。不仅美蒋反动派的卑鄙罪行使人无限愤怒,还特別使我想起为了采訪“安平事件”新聞而被美蒋反动派所阴謀杀害的一位年輕的新聞工作者——郑仓夷同志。我跟仓夷同志相識,是在一九四六年初的一个朔風凛冽、雪花飞卷的晚上。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后,被迫签訂了“双十协定”,一九四六年一月发布了“停战令”。在北平成立了“軍事調处执行部”。党为了让久居淪陷区的人民听到真理的声音,同国民党几经交涉,在北平建立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并相继筹备出版《解放》(三日刊)。仓夷同志便是那时候由《晋察冀日报》调来北平新华分社工作的。由于一位同志的介紹,我怀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心情,到《解放》报的工作人員寓所去看他。  相似文献   

18.
1946年初春,一张小小的四开报纸和一个简陋的通讯社,给古都北平带来了生机。它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第一张公开的党报——《解放》报和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当时,我担任《解放》报和新华分社的记者,经历了那段难忘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中央通讯社要求工作人员一律加入国民党。大约在1940年左右,成都分社编辑桌上摆了许多申请表,可就是没有人拿来填。有一次开会时冯志翔说:“在中央社工作而不参加国民党,简直是笑话。”他问大家为什么不填表,都说没有钱照相,没法“入党”。不知过了多久,一次总社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20.
1948年12月17日夜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组长孟启予同志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快起来!廖承志社长来电话,派你和刘涵、吴影去北平,参加接管国民党电台的工作。”我们连夜赶到西柏坡巢合,第二天,由范长江、徐迈进同志带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