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声乐演唱中,心理状态的好与坏对演唱往往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怯场心理的原因分析,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如何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演唱中,心理状态的好与坏对演唱往往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怯场心理的原因分析,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如何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做好对怯场心理克服的研究,能够为培养高水平声乐艺术人才带来重要支持。文章先对声乐演唱怯场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之后对声乐演唱怯场心理的克服对策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避免声乐演唱怯场心理问题的出现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是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然而在目前的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起到的作用。歌唱心理素质是指歌唱者将自身所具有的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到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中去,使演唱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特有心理素质。本文基于歌唱心理素质的差异性成因,探讨如何运用心理素质来优化声乐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怯场、失常是声乐演唱中的大敌,而这种怯场、失常曾伴随笔者声乐演唱的成长过程,并一度困扰笔者所教学生。用智慧导航,探索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失常,做学生眼中、心中有办法的老师,做学生困难面前坚强的后盾。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性格,做一个智者,为学生有效克服怯场、失常导航。  相似文献   

6.
对于普通高校声乐表演的学生而言,舞台实践太重要了。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舞台演唱中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也是学生自我成长及检验声乐艺术成果的途径之一。但从目前普通高校实践平台来看,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舞台实践机会比较少,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堂唱的再好,一登台实践便不自觉紧张、怯场,无法将自己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因此,舞台实践对普通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演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怯场现象的产生谈起,对怯场与紧张、怯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怯场的本质属性进行了阐述,依据演唱心理学的理论,提出了减轻和消除怯场现象的几种方法,强调了培养良好的演唱心理是声乐演唱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怯场、缺乏自信心和个人得失感过重是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歌唱者的发声与演唱,意志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歌唱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歌唱者表达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加强学生自我平衡调节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9.
也谈音乐表演心理问题——以声乐表演中的“怯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生理学、美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复杂的、综合的表演艺术,它作为人的一种高度主体性的艺术创造活动,和人的心理素质紧密相连。在声乐演唱中,心理素质的好坏是一个歌唱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成功的前提。本人认为声乐表演是对表演者技能技巧、知识素质、文化修养、表演艺术等的检验,更是对一个演员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本文试图从歌唱者怯场心理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怯场等方面通过举例分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声乐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这两方面相结合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深入挖掘声乐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文章着重谈了声音的技巧训练及舞台教学实践的教学,学习声乐的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及演唱时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等提供给广大的声乐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是一门以人声为主的音乐艺术,声乐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包括声音、感情和动作,其中我们常见的声乐指的是美声唱法。心理状态的调节对歌唱的效果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歌唱技巧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加强对声乐教学理论的探讨,充分发挥心理调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演唱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学生及一切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作用的一门新科学。其任务是揭示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者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科学规律,从理论上探讨歌唱者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发挥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意义,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声音有质的飞跃,镇定自如的舞台演绎,是每个声乐爱好者所追求,并想要达到的。歌唱者演唱时,除了自身应有基本的演唱技巧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在整个演唱过程中都必须处于积极稳定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心理状态若稍有波动或紊乱,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情绪紧张,甚至会出现走音跑调,节奏不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歌唱艺术的表现。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保持稳定、自信的心态非常重要,怎样培养和养成这样积极的演唱心理素质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找出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差的原因,并且提出在声乐学习和演唱过程中控制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其时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李艺红 《新疆教育》2012,(10):96-97
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解决声音的概念、歌唱技能,同时更要重视演唱中的心理因素。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学习声乐和从事演唱不可缺少的素质条件,是歌唱成效的重要因素与关键。因此,本文认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歌唱技能技巧;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有的学生乐感较好,训练也很正规,但一到台上,就会紧张失常,大打折扣,甚至"抛锚";有的学生并不突出,但上台却很稳,发挥得较为出色.我们常说,这是"心理素质"作用的结果.如何使学生在舞台上正常发挥,完美地反映平时的练习成果,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心理诸因素入手,分析常见现象及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演唱、演奏等表演、比赛、考试"怯场"心理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与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是一门舞台表演性很强的艺术门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不光要有娴熟的歌唱技巧,如何克服演唱过程中的怯场心理也成为其关键因素。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况,如演唱过程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忘词、跑调、声音颤抖、音色不稳等现象,就会使演唱者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真实的演唱水平,所以针对演唱过程中形成的怯场心理因素的成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因势得利,来确保演唱者正常演唱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技能技巧与科学的发声方法,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保障,更是声乐学习的重要基础,本文将通过声乐演唱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来总结出声乐演唱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及克服各种紧张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音乐专业重要的技能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声乐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是当前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丈中仅就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美声唱法帮助学生突破声音大关提出了见解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声乐演唱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对于演唱及整个声乐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在解决声音概念、歌唱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演唱中出现的心理因素,因为心理状态对整个歌唱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歌唱的成功与否,与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进行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