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3年第29届教师节这天,桂林市叠彩区胜利小学的教师胡比珍收到了一份在她看来意义非凡的礼物:一张普通的信纸上,她的一个学生抄录了这样的诗句:"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名为《感谢》,一笔一画饱含着学生对她深深的爱意和感激。  相似文献   

2.
一、把理想教育同兴趣培养结合起来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才,首先取决于他心中有没有理想,即志向。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个教师问学生,你长大了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老师;还有的想当科学家……这不就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学习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中作怪。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人们往往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然而,当你真正走进课堂,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为了让学生听懂每一个知识点,教师总觉得学生应该坐端正一些。为了维护课堂纪律,还常常要求学生们不许讲话,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一旦有了偏差,便会横加指责。学生有的诚惶诚恐地瞪大眼睛聆听老师的训斥;有的左右光顾,不知所云……看来事与愿违,并没能真正达到预设的目的。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限制,也许早已令学生们对教学失去了兴致。他们拥有的只是畏惧、“是身在曹营心在…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案例发人深省: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娶妻,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你选择谁?学生大为兴奋,有的说要选择林黛玉,因为她兰心蕙质,满腹才华,一往情深;有的说要选薛宝钗,因为她温柔娴惠、善解人意,更何况,林黛玉还是个病人。这些都在教师的情理之中。突然有位学生说,我愿意娶贾母为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上课的教师也一时不知作何回应,也笑着……  相似文献   

6.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发人深省: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有位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娶妻,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你要选择谁?学生大为兴奋,有的说要选林黛玉,因为她兰心蕙质,满腹才华,一往情深;有的说要选薛宝钗,因为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更何况,林黛玉还是个病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聂维 《地理教育》2013,(Z1):132-132
<正>一、做一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师"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魂,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初次看到这段话,并没有理解其所包含的意义,但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着这样的震撼,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书,让人受益匪浅。现在很多教师在地理课上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过分注重分析理解,把知识掰开揉碎交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甚至还不放心,在实践时千叮呤  相似文献   

9.
教学呼唤真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这位教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教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0.
人一生中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几位好老师,当你迷茫徘徊在十字路口时,他们给你启迪,为你指点迷津。而我恰恰是这样一个幸运儿。我所遇到的老师,有的知识渊博,却其貌不扬;有的像忠厚的长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有的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而我却没有感到他润物无声的关怀;有的讲起课来神采飞扬,激情四射;有的则娓娓动听,似涓涓细流,浸入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11.
稚语片心     
已经忘记了曾经在哪本书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一所山村小学的教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一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有的学生理想是当科学家,有的学生理想是做教师。  相似文献   

12.
笔者是一个来自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普通初中教师,由于所教的思想品德科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感兴趣.所以从执起教鞭那一天起,笔者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样的问题: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和上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如今十六个年头过去了,对此笔者已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那就是从细节做起,在课堂上努力做学生忠实且善解人意的倾听人.一直以来笔者始终主张学生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教师只不过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长者,或者说是他们的大朋友.正因为如此,笔者对在课堂上做学生的倾听人有自己深刻的认识.虽然倾听不是万能的,但它能够巧妙地解决教学中的一部分问题,作为一种非常重要却易被忽略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今天它理应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人们往往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然而.当你真正走进课堂。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为了让学生听懂每一个知识点,教师总觉得学生应该坐端正一些。为了维护课堂纪律,还常常要求学生们不许讲话,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一旦有了偏差,便会横加指责。学生有的诚惶诚恐地瞪大眼睛聆听老师的训斥;有的左右光顾,不知所云……看采事与愿违。并没能真正达到预设的目的。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限制,也许早已令学生们对教学失去了兴致。他们拥有的只是畏惧、  相似文献   

14.
做教师做了十多年,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也看到一个又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成长得很顺利,让家长教师很省心;而有的学生成长过程充满了艰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学生,家长教师都觉得他挺优秀,后来却自杀了,这些学生不仅让家长、教师感觉很头疼,也是我们全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是,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中,常会见到这样一幕: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读给别人听,有的不听别人读,各做各的,没有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组织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一、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大会合作,甚至没有合作的意识。班上独生子女较多,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不愿与人合…  相似文献   

16.
在孩子的德育实践中,教师、家长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的言行在孩子心中是偶像,是标准,是规范。如果成年人,尤其是教师、家长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及德育实践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下面的几个德育实践细节就是例证: 细节一:一天,学生午餐时,值日生向老师报告说,一名学生将喜爱吃的都倒到自己碗中,其他学生意见很大。当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该生语出惊人:是妈妈让他这样做的,妈妈还说集体生活中你不这样做不行。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感到,你正是他们当中实实在在的一名伙伴: ——让学生感到,你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亲可近; 不要使学生觉得,你在牵他、赶他、逼他;而当他猛然回首,却发现已被你领进了一个全新的境地! 在学校管理中,常可发现一些反常现象:有的老师上课时尽管声色俱厉,学生却不买帐,最后摔书甩笔而去;有的学生与老师赌气、顶牛,闹得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在“坏学生”面前怒气难平,诉诸拳脚,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怨懑之声每每入耳:“现在的学生难教!”果真是学生难教么?非也!凡学生,没有不敬畏老师的。刚进校门时,“老师”这个称谓,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至高无上,其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超过了对其亲生父母!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又怎么会出现上述那样的反常现象呢?我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懂得珍惜学生对老师的那一份天真纯朴的感情,甚至在批评学生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这种感情。作为教师,应如何珍惜学生这种纯真的感情,并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一种情况:让学生去做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立即听从,乐于接受,而且完成得很好;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却无动于衷,懒于接受,即使被迫做了,也是马虎了事.于是人们就说,前一种教师在学生中有威信,后一种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教师的威信,就是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爱戴和信任,它表明师生之间的一种和谐美好的亲密关系.教师的威信十  相似文献   

19.
<正>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针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相似文献   

20.
陈勇 《四川教育》2013,(12):33-33
一、引导学生善于倾听,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因此,不少同学回答的是别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一方面老师讲的正是当节课重点,而另一方面学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何谈评价的高效?1.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的教师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表达机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雨,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矗了呵感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