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内蒙古西部区存在大量的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这些丰富的方言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性,同时也折射出了内蒙古西部区的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域文化的载体,这些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苑方言在语音层面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变调分“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和“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两类,且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变调的原因归结为三:不同声调的字在归属上落后于普通话的演变,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音的痕迹;与调值的中和有关;“强势声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音变有历时音变和共时音变。陇东方言表“现在”义的词语书写形式有六种类型:一庚、迎庚、而庚、壬庚、迎就、迎。这些说法都是“而今”或“如今”的音变造成的。考源方言词语,在搞清楚共时构造规律并联系演变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历时音变和语流音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文献和现今活的方言例证,对禅宗语录中“四楞塌地”、“停囚长智”、“头头物物”、“兀兀堆堆”、“椀脱丘”等数则词语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6.
关中方言词语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代汉语词语。对此尚未有人予以重视。今笔者试就关中一些方言词语,略作考释。匍匐关中方音作[P′a24P′u]。《说文》卷9:“匍,手行也。从勹,甫声。”“匐,伏地也。从勹,畐声。”段玉裁注:“二篆可合用,可析言。”《释名·释姿容》:“匍匐,小儿时也。”意谓小儿未习步行之先,以手伏地而前。今关中方言即用此义,如言“碎(小)娃慢慢儿向前匍匐。”  相似文献   

7.
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等缀词语有多种附加意义的存在,这种语法现象丰富了缀词语的语用含义,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施甸遗存的滇西抗战宣传标语,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在目前全国尚无较多抗战标语遗存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对施甸遗存抗战宣传标语的产生、概况进行了阐述,对保存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陵方言是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特指问句是指说话人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做出回答的问句。比较普通话,高陵方言的特指问句表现得更为多样。在高陵方言中,一般多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用来询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状况等;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咋向、阿搭、多、阿、啥、咋、几”。有时也用含有“哩”的问句进行特指询问;有时用含有“啥”的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11.
陆宗达先生在阐述训诂与方言关系时说:“我国古代的学者和训诂学家,不但对前代的古语十分重视,对各地的方言也早有研究,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见《训诂简论》第三页。) 福州话是诸方言的一种,她保存了许多古音和古义。许多古代汉语词汇还必须依赖现在的福州方言为之疏证。因为有些古籍中的词语,至今尚无工具书提及它的意义。例如《汉书·邓(徒乌)传》有“并托青盲以遯世。”其中“青盲”一词只活在口语中,又没有其他同义词可以代替,这时只有依靠方言来解释,“青盲”在福州话中就是“瞎眼”。“青”者,“黑”也,原来盲人中有一类“睁眼瞎”的叫“光瞎”,“青盲”同“光瞎”是盲人中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2.
济宁方言语法特点撮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具有下面一些特点:它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特别是后缀;有比较丰富的程度副词和表示程度差别的形容词三级形式;有些量词可采取三次重叠形式;“跟”、“在”、“从”、“连”等介词存在着语音或用法上的变异现象;指物和指人宾语在“动词+唠(在/到)+所处”结构中分处于不同的位置;表示差比可用“不跟”、“不胜”等词语,也可采取“形容词+起”的格式。  相似文献   

13.
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遗存了古代汉语某些特点。通过对六盘水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从声韵调方面分析其方音中存古现象;通过例举考释六盘水方言中的部分古语词,说明其对古汉语语词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祁县方言中有不少意义特别的实词与虚词,它们的存在对于研究祁县方言中的特征词以及句式、语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结合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理论着重分析祁县方言中几个常用的有特点的词语,揭示这些词语的意义以及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5.
漫话互文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搜集河南商丘地区人们口头使用的一些词语,并与普通话加以比较,筛选出该方言所特有的词语以及在该方言中语义发生变化的一些词语,并加以举例、解释,从而得出两个观点:地处中原的商丘人们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较深;直观性、具体形象性仍是该地区人民惯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笨花》看方言词语在小说中的表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建中  唐健雄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1):124-126,136
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明显带有冀中方言特点,特别是方言词语的频频运用,使小说的乡土气息更浓郁,历史氛围更凝重,人物形象更鲜明,为<笨花>增添了"笨"色,也显现了作者语言风格的变化.方言词语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文学创作中运用方言词语须得体适度,<笨花>为小说写作恰当得体地运用方言词语提供了一个颇有研究借鉴价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瓶梅》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和加深.但由于该书一直被列为禁书,且作品多用口语写作、涉及众多方言、俚语、隐语、歇后语及风俗习尚,致使四百年之后,读后难解之处甚多.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 版)的出版,无疑地是金瓶梅词语诠释方面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正如《词典》的“凡例”中所说:“本书收录《金瓶梅词话》中读者不易弄懂原意的词语,如方言、市语、习语等,酌情选录风俗、宗教、职官、典章制度、器物、服饰、人名、地名等词语”.由此可见,《词典》无论对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都是极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以数据库为基础,对新词语中的方言词语从来源、领域、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进入普通话的方言词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人备受鼓舞。内蒙古12个盟市中有一半在这个范围内,共占地48万平方公里,人口757万。内蒙古自治区西起东经97&#176;10′,比陕西、宁夏还要靠西,所以,内蒙古人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有责任有义务主动做好这篇大文章,决不能拖了其他省区的后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