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伟 《文化学刊》2009,(1):122-126
文章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潘光旦先生的新人文思想的主要脉络。“位育”思想贯穿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概念。对于“人”的理解是新人文思想的核心。新人文思想是融汇各学说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2.
周树智先生在《文化学刊》连续发表讨论"以人为本"的文章。但他的基本观点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周先生把"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看作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和新哲学观根本原则"的观点,之所以令人难以接受是因为,这种认识一是误解了马克思,二是有以点代面以偏赅全之嫌。  相似文献   

3.
我敬佩叶浅予先生的人品,对他的画作也分外青睐。1990年叶浅予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看到了叶老那些不曾见过的早期漫画、速写和晚期的国画,着实让人大开眼界。激动之余,我将观后感告诉了叶老的好友、著名红学家魏绍昌先生。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魏先生见我如此痴迷,便将他珍藏的两幅叶浅予的画拿来让我观赏,并要我从中选一幅馈赠我,我难以置信,但魏先生是一片真情,于是选了这幅《双人藏舞》。  相似文献   

4.
女士们、先生们: 应中国艺术家木鬼先生的邀请,作为一个德国同行,今天有幸在此对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的“纠缠系列”个人画展作些评论。 尽管我接触木鬼先生的作品时间很短,但我仍然试图与观众一起来探讨和分享我对木鬼先生作品的  相似文献   

5.
我和余秋雨     
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在新近出版的《借我一生》和接受凤凰卫视陈鲁豫专访时,都谈到他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在他处于困境中对其的帮助,为此本刊约请作者撰文披露他们之间的一段交往,文章充溢着师生之情——我和余秋雨相识在1963年。1963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研究生班结业后,被留在系内任教。那年夏天,余秋雨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院党组织分配我担任新入学班级的政治辅导员,余秋雨是班干部,所以我和他接触较多。高等艺术院校的招生时间是在全国高校统考之前,余秋雨入学那一年,报名考戏剧文学系的学生特多,据说将近3000…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也因此成为大家公认的学术大师。在这里,我不想谈先生的学术成就,因为他的许多成就不是我能够谈得了的。我要谈的是他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品德。  相似文献   

7.
初识耿明     
初识耿明,只见他满头花发,清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交谈之 中,我觉得他是个热诚和蔼而又严肃认真的长者。我要求看他的作品,他爽快的答应了。 耿明先生擅长工笔重彩花鸟和水墨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以及在省美展中获奖。看耿明先生的画能悟出两个字:真诚。有一种恰似音乐的旋律直灌心灵的感动。从耿明先生的画中还能看到两个字:激情。他的画有着迫人的气势,苍厚、劲健、丰满、凝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严谨的艺术表现展示了耿明先生的画品和人格。  相似文献   

8.
我早在编辑《书品》杂志时,即同程千帆先生有过书信往还,只是那时还无缘面谒先生。1992年底,我在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千帆先生。其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每年都要去南京两三次,总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拜访他老人家,向他组稿并当面请教。平时则和他老人家保持电话和  相似文献   

9.
8月10日,巴金先生所藏的名家书画展在杭州江南文学会馆闭展。此次展出的书画并非巴金先生刻意搜集,都是茅盾、冰心、沈尹默、张乐平、黄永玉、黄苗子、俞云阶等三十余位名家师友和晚辈的赠送。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他还说:“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故此,这个展览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作家、书画家精美的作品和精湛的技艺,更是一个世纪老人和他的朋友们历经风雨而不变的纯真友情。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十一”前夕,金庸先生离开香港返回英国,开始了他新一学年的读书生涯。刚刚结束的暑假对金庸先生来说挺有意义,因为这是他进剑桥大学就读之后的第一个暑假。他在这个暑假里过得忙而充实,一篇专论唐朝继承法的论文终于让他如期赶写完成,这让他很高兴,因为这是金庸先生在剑桥的主攻课程之一,他攻的就是唐代历史。自从2005年10月1日离开香港去英国,金庸先生已经当了整整一年的学生。去年此时,有人曾断言金庸到剑桥读博士不过是作秀,认定他不会坚持到底,但金庸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否定了这些非议。过去一年,他谢绝了一切跟学业无关的应酬,专…  相似文献   

11.
清香四溢的茶坊茶室,是人间天堂杭州的遍地风景。氤氲茶气袅袅茶香织成的大雅氛围中,茶客们常会得见一款高悬于壁的“茶为国饮”的大字,就像一位明眸如水丰仪俊朗的君子,浑身上下透着中国文化韶秀不俗的厚重和潇洒。  相似文献   

12.
祖丁远 《文化交流》2014,(11):63-66
张贤亮的去世,使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更令我忆念,勾起当年我们一起畅谈的情景。我对张贤亮心仪很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对张贤亮格外关注,他的小说我一本又一本地读,如《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绿化树》《肖尔布拉克》《习惯死亡》《早安,朋友》等等,读着他的小说,对他也就加深了印象。近年来,张贤亮两次来了南通。一次是2006年春风和煦的五月,江苏南通旅游文学论坛举行,邀请他来南通(那次还邀请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等),下榻于有斐大酒店;2007年4月,他来南通参加由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二次全委会,那次会上张贤亮是作协主席团委员。我们第二次会面畅谈,还是在那个有斐大酒店咖啡厅。2011年7月底,我去宁夏参加一次全国性文学笔会,有机会参观了他开创的"镇北堡影视城"。于是,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华夏影视城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是吴越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严子陵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是同学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光武帝。而这时严子陵却避居僻乡。  相似文献   

14.
Kreimer  Pablo  Lugones  Manuel 《Minerva》2003,41(1):47-69
The first Latin American molecularbiology laboratory came onto the scientificscene in Argentina in early 1957, only to bedismantled in 1962, following a ministerialchang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ocial,political, institutional, and cognitiveinteractions present in this short experience,and assesses their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scientific field in a`peripher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5.
徐华铛 《文化交流》2009,(10):41-45
今年,浙江嵊州籍世界乒乓球冠军、欧洲乒乓球冠军倪夏莲和她的丈夫托米,率卢森堡乒乓球代表团赴日本比赛后回到祖国,受到热烈的欢迎。在江苏省江阴中学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体育馆内,倪夏莲现场表演打乒乓球,并作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演讲。倪夏莲又到江阴市新华书店参加Ⅸ乒乓大使倪夏莲》一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东  刘恒 《中国名城》2020,(3):86-91
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五批共67个安顺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安顺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顺市传统村落整体位于中北部的平坝区、西秀区以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其中沿滇黔古驿道两侧高密度分布,其他县域则零散分布。总体空间布局特征为"大集中,小分散"。从地理环境、交通干道、历史文化三因素探究安顺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旨在为安顺市传统村落的地域性保护与开发提供前期依据。  相似文献   

17.
惠泉 《文化交流》2014,(11):78-80
宁波古称明州,州治最早设在现在的鄞州区鄞江镇,那里有古今闻名的它山堰水利工程。人们长期习惯称那里为小溪鄞江桥。唐代之前称小溪镇,鄞江镇为后人所称。那里作为明州州治、鄮县县治,长达600多年,其间鄮县县治两度迁移。后来,州治和县治长期合在一地。在县治迁回小溪之后,鄮县县令王元暐组织民众,建造起造福千古的它山堰。由它山堰孕育的水文化,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之根。它山堰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谢国旗介绍说,它山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建筑工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与四川都江堰、山西郑国渠、广西灵渠齐名.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走进瑞安市民胡嗣雄家,见识了他所收藏的100多件精美的瓯窑青瓷。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始烧于汉,盛于唐宋,终衰于元。担任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和瑞安市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的胡嗣雄,以“穷生活,富藏品”的方式,为下一代保留了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瓯窑青瓷,看到从三国至宋代1000多年间瓯越(温州及丽水、台州)先民的生活痕迹。  相似文献   

19.
盈盈活水话文明—访萧山中国水利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利博物馆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新围镇顺坝旧围垦区. 一个国字头的博物馆为何会落户这里,有何内在背景?记者专门做了探访.萧山在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的上游,是宁绍平原的尾声,却也是浙东运河的发端,有史记载,春秋越国以来水利发达,科技与文化积淀深厚,建馆此地自然而然.这诚如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的题词所言:“传承水利文明,推动水利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diasporic refugee identities in times of sociopolitical tensions.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how Iraqi refugee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ed their identities through narrating in times of the War in Iraq. Gergen's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towards narrating and current theorizing in diaspora studies build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analysis. Narrativ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group discussion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ombat operations in Iraq were declared to be over by President Bush. The paper answers three questions. First, which events trigg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Iraqi refugee ident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 what is the role of narrating in constituting Iraqi identities? Third, do the Iraqi narrators construct diasporic imaginations and if so, how?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being Iraqi and a refugee was a relational achievement and situated response. The respondents constructed imaginations of 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that included Iraqis in Iraq, Iraqis in refugee camps, and Iraqi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integrating their emerging political vo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ir political resistor identities in Iraq, the narrators made salient transnational links between being Iraqi, a displaced person, and a member of U.S. society, disrupted political discourses about Iraq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ffirmed moral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