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闻媒体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仅仅关心媒体报道的内容,也关注媒体报道的现实影响。因此,一些因新闻报道而产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媒体的报道失误,导致报道客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从新闻伦理角度出发,论述新闻伤害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减少新闻伤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对新闻媒体来说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有损自身的形象。媒体和记者有必要认真探讨防止新闻侵权的问题。一、最容易发生新闻侵权的几种情况1、报道的内容直接违法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媒体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目前我国法制日益健全,除了国家的法律法令外,各个领域和地方性的具体法规不断出台;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法人的名誉和信誉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因此人们对此更为重视。在开展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4.
“媒体侵权”是大众传媒经常遇到的纠纷.目前,新闻视角的不断扩大和报道题材的深入挖掘,新闻报道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使“新闻侵权”或者“媒体侵权”这一问题不断发生.笔者就一则案例探讨新闻媒体的侵权问题,以及新闻采访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新闻侵权主体的如何确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努力减少和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不断增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剧增加,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稳步实施,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教育逐步深入,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于是,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它已成为困扰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的新闻侵权包括因新闻侵权而构成的刑事犯罪行为和…  相似文献   

6.
张志新  张哲 《记者摇篮》2004,(10):44-45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时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新闻侵权。有关资料显示.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法律途径了结的新闻官司已超过1000起.其中新闻侵权诉讼案占80%。因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法律的高度正确认识并努力规避新闻侵权。是新闻传播尤其是舆论监督正当合法进行的一项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新闻媒体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和不恰当的评论也使受害人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受到损害。由新闻媒体传播而引发并呈上升趋势的新闻侵权官司,也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强调注意力经济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随着公民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因为对一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新闻民事侵权而引发的新闻官司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应对新闻纠纷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层面较低的地市报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创刊于2003年初的四川《乐山晚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市民生活报,在抓新闻、抢时效、拼策划、角逐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也时常遇到新闻纠纷。乃至新闻官司的困扰。在3年多的办报实践中,我们就妥善处理了180多起新闻纠纷,成功化解了两次新闻官司,并从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务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时事新闻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传播出来。时事新闻特别是时效性强的重大事件的新闻,更是新闻媒体赖以确立业内地位、提高自身形象的重要资源。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时事新闻越来越重要,时事新闻使用中侵权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依法使用时事新闻和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媒体对人们普通生活的广泛关注、从官方化走向平民化的必然趋势以及中国法制对公民权利保护的日渐严密,都导致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新闻媒体只有正视这种客观存在,通过正当防卫,才能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要想实施有效的正当防卫,一是注意使新闻传播行为与新闻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无关;二是一旦发生了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应积极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用正当的抗辩事由对抗新闻侵权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1.
从舆论监督到新闻侵权 舆论监督是新闻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和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了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权的行为。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的固有职能。新闻侵权则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中的负面派生物。不可否认的是,新闻侵权事件的数量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理清在舆论监督中新闻侵权的内涵,把握新闻侵权的构成及应对之策,避免舆论监督中的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玲 《新闻爱好者》2006,(4S):24-24
近年来,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被报道对象以新闻侵权为由推上被告席的事件屡见不鲜。新闻侵权案件的增多,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但是却给新闻界带来了很大压力,成为新闻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造成新闻侵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引起新闻侵权的直接诱因看,与新闻的“真”和“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报道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经济新闻,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经济新闻往往蕴含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信息,因此也日益成为广大受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 然而,作为经济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新闻,地位却在江河日下。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就、经验与模范人物等依然具有报道价值的方方面面,已很难构成能够引起新闻媒体重视并赢得强烈社会反响的景观。 这种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既有国家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工业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  相似文献   

14.
林爱珺 《新闻界》2004,(2):30-3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舆论监督在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舆论监督的作用发挥得愈正常愈充分,就愈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中,普遍存在题材单调、信息不灵、媒体孤军奋战以致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媒体角度出发,对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在越来越多履行传播信息、报道消息、舆论监督等社会职责的同时,因新闻侵权被告上法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作为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作为本单位新闻稿件的主要源头,记者如何在采访、写作中既游刃有余地完成报道任务,又有理有利地使自己和单位避免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生活中,人们通过新闻传播这一有效路径了解时事和获得信息,新闻传播是否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平民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之一。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一大重点,将生活事件真实地报道给受众是新闻媒体的一种责任。所以,新闻媒体如果想要增加威望,就必须做到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此文章将从三个角度就新闻传播体现人文关怀这热点话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时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新闻侵权。有关资料显示,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法律途径了结的新闻官司已超过1000起,其中新闻侵权诉讼案占80%。因此,  相似文献   

18.
陈琳 《当代传播》2002,(1):84-84
当今,人们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媒体,越来越离不开它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消遣娱乐。并常常以这种从新闻媒体获知的信恩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因此,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也更为突出。然而尽管新闻业发展至此,已趋向成熟,但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好像就没有停止过与虚假报道的斗争。虚假报道就像灭不了根的顽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是寻机探出丑陋的脑袋,令人厌恶。 近年来,媒介上的娱乐新闻大量增加,实属情理中的事,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瑕时间增多,自然对消遣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在娱乐新…  相似文献   

19.
王光辉 《新闻窗》2005,(5):59-60
近年来,随着媒体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多,媒体记者如何应对因采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成了新闻界、法律界不断探讨的话题。由于目前我国新闻立法滞后,而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往往采用民事审判规则,使得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新闻侵权案件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日常新闻采访活动中,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往往又是新闻媒体和记者难以把握的业务难点。本文就新闻采访如何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于雪 《新闻知识》2004,(8):17-19
当前的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打出“眼球经济”这张牌。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新闻媒体不仅在标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尤其是在文化娱乐新闻的报道上,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如今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文化娱乐报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