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熹家族宗支繁衍,自他的祖代开始,到他的子孙后裔,多有与湖州的种种关系.从他的旅叔祖朱弁流寓归安竹墩,朱熹本人曾有湖州之行,到他的子孙辈,其间有六代人都与湖州发生关系.此后朱氏在湖州的后裔可分为长兴白溪、湖州获溪、竹溪、方丈港等支派.本文作者查证了现存朱氏家族的有关谱牒,对各支派的具体情况作了探讨,并对乌程令朱潜(湖州始祖)东渡高丽一事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朱子家族与湖州的关系源远流长,其先人入后裔在湖州留下了许多故迹和遗址,其中长春书院既是朱氏在湖州的宗庙,后是朱熹亲自题额的少数几个书院之一。对长春书院的考略,不仅有助于对湖州历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必须将推动朱子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宋代大学者朱熹于公元1200年逝世以后,其子孙陆续迁徙到浙江、江西、江苏、广西、甘肃以及海外的新加坡和韩国,至今已传衍了30多代,成为人口数百万的朱氏大家族。公元1220年,即朱熹逝世20年后,朱熹的玄孙朱潜高登科第,授官翰林学士,授衔登仕郎,曾任乌  相似文献   

4.
朱子后裔分布状况及其谱系研究是朱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从民间收集到的朱子后裔在湖州的家谱的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朱子与湖州的关系,以及朱子后裔在湖州的发展情况。这将进一步丰富朱子学研究的内涵,并为深入研究朱子后裔在浙江的发展情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代词学的复兴,在浙西(即今浙北嘉湖平原)来说,首先是嘉兴府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开先河,湖州地区较晚.清代中叶、主要是乾嘉时期的湖州词坛,其主要特点是词人数量及词著较清初有较大发展,然从词的思想内容、意境、风格及技巧言却到晚清才算成熟,朱祖谋作为继朱彝尊之后的一代词宗出现,才标志着湖州词学复兴的完成.湖州有清一代词人,据不完全统计有144人.除女词人多因生卒年不详暂不计外,湖州籍的清初词人只34人,而中叶却不少于48人.数量的增加,表明湖州词学的发展,但从质上看,思想的深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S):F0004-F0004
浙江省湖州十二中是一所百年名校。187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上海嘉定南翔镇设悦来书塾,后分华英学堂和文洁女塾。1901年两校迁到浙江湖州马军巷,女校改称湖郡女塾,后更名为湖郡女子中学。男校建立了中西学堂,后更名为东吴大学吴兴附属中学,1952年12月,与湖郡女子中学合并,建立湖州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湖州第二中学,1998初高中分离,原址学校更名为湖州十二中。  相似文献   

7.
湖社浅探     
湖社是以湖州旅沪商人为基础.以湖籍旅沪政界人士为核心的同乡团体.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具影响的同乡组织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湖社研究至今少有人问津.因此,回溯湖社的创建过程,概括湖社的特点,探讨期社在自身组织建设、文化教育与公益福利事业、参与家乡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湖社作出总体评价,这对湖社及其它中国同乡组织变迁研究,尤其是对湖州商帮兴衰及近代湖州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是炎黄后裔子孙,这是海内外华人一致公认的。但,对炎、黄后裔形成的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感情,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畏艰苦、道德高尚、富于创新的优良传统,了解始祖后裔形成的历史过程,是很有益处的。笔者拟对炎、黄后裔加以考略;希望得到同仁指正。一、炎帝考略传说中的炎帝是上古时代神农氏族的首领,因而又称神农氏。生于姜水附近,是姜氏部落的始祖~①。炎帝和黄帝都是少典氏人,母亲又都是有氏,但不是同父同母。少典氏、有氏井不是人名,而是氏族之名~②。少典氏、有娇氏世代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族一直是影响基层社会构造的重要力量。作为宗族历史记载的谱牒,记录了宗族不同层次的继嗣关系。根据安徽省宿松县月山《江氏宗谱》的有关记载,朱氏湖江氏的一个房派的繁衍、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也说明了地方宗族形成过程中继嗣群体的建构及扩张关系。朱氏湖江氏在清代以后,经济状况直接影响这个继嗣群体的扩张及其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浙江秀水朱氏出了状元宰相朱国祚和文坛宗师朱彝尊,具有官宦世家及文化世族的双重性质。朱氏家族崛起、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历史,与明际之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朱希祖是民同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与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共同受业于章太炎。他对章太炎先生十分敬重,章太炎对他也非常赏识。朱希祖治学严谨,学术造诣精深,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太炎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史风格,而且不断突破师说,在史学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为推动史学的独立化和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凌濛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学术界对凌氏研究以“二拍”为重点兼及杂剧,唯缺其散文之研究。笔者于主编《湖州散文选》过程中发现凌氏《游杼山赋》,于记叙其发现经过外,对此赋略作考证,并予标点、注释。  相似文献   

13.
在道光后期的文言小说集中,浙江归安朱翊清的<埋忧集>是影响较大的一部.朱翊清,浙江归安(今属湖州市)人,生于1786年,约卒于1846年.<埋忧集>是<聊斋志异>之后的重要拟作,并且其中收录了不少前人小说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朱然家世历来所知甚少。民国《施氏宗谱》中所见之朱然曾祖父、祖父、父、兄、子、孙材料,可备治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生命轨迹的诗人。本文对他的作品的分期、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质进行了论述 ,从而揭示出朱湘对我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与朱自清都是运用修辞艺术的高手,普通的比喻艺术在他们的笔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美感,然而他们的比喻风格各有千秋.钱钟书的比喻机智、巧妙、幽默、风趣,富有哲理性,是一种智慧与哲思的语言.朱自清的比喻形象、贴切,联想丰富,新颖别致,是作者敏感的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朱季海的家世、生平、交游、著书做出梳理与考证,并对其学术论著进行系年,以此全面展示朱氏的治学态度与治学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杜诗的编年在宋代以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的成就最大,其突出的特点是诗史互证;而杜诗的编年本却以鲁(山言)本为代表。黄氏父子在旧本《千家注》的基础上,采用“补注”的形式,将每首杜诗逐一系年,杜甫的生平及杜诗的系年在黄氏父子手里已基本完成,至清人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