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数学思维训练,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多方面的潜能。文章探讨培养幼儿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指出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并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思维活动,通过师幼互动问答促进幼儿数学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训练幼儿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字故事中启迪幼儿数学创新思维意识,利用认知规律训练幼儿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在趣味观察活动中训练幼儿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直觉思维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强调直觉思维对于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文章基于布鲁纳的理论研究,探讨直觉思维对于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意义与培养策略。培养幼儿直觉思维的教育意义:直觉思维是儿童思维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幼儿解决问题;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直觉思维的四种策略:强调幼儿知识的结构化;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合理使用直觉思维;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钱芬 《山东教育》2008,(7):53-54
幼儿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直觉行动进行思维,因此,操作活动应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早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的共识。本文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操作活动的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成长阶梯3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的演化结果。它通过在“头脑中”演示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来进行思考和学习。具体形象是儿童的直觉行动在思维中重复、浓缩而成的表象,它提供了幼儿进行初步概括的可能性。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幼儿数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利用数学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品质的发展。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研究法,发现教师在利用数学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品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注重保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培养幼儿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何苑 《成才之路》2014,(35):86-86
3岁~6岁阶段的儿童,小肌肉群正处于幼嫩的时期,思维阶段也是从直觉行动思维迅速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过渡,这时候他们最需要、最适合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运动。泥工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提高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混合班内,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小组幼儿在感知事物方面还带有婴儿期的思维特点,直觉行动思维决定了他们最初的游戏只是玩具的操作活动,离开玩具游戏也中止。中组幼儿对玩具的颜色、形状、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游戏的内容比小班丰富、深刻,游戏的随意性减少了。大组幼儿的思维已开始由直觉行动转入具体形象的思维,游戏的要求和内容均与小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所以在活动中应多采用游戏、操作等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故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感知5以内的数量。 3.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小狗的家(家里放置桌子1张,床2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重逻辑、轻直觉。对如何正确理解数学直觉思维的内涵及价值,如何建构有效的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扎实的"四基"是数学直觉思维形成的源泉,图形结合是数学直觉思维发展的途径,合理猜想与科学验证能增大数学直觉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当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才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曹炳友 《山东教育》2005,(26):44-48
数学思维能力是运用具体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它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在高考能力因素的考查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高考备考的重要目标。就数学思维方式而言,可以按照数学思维活动的形式将其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培养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谈谈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结合进行的抽象活动,对幼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活动由外部感知活动转变为内部大脑思维,需借助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本文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性策略。一、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数学教学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当前幼儿园数学教材种类繁多,虽然《纲要》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及目标,但是不够具体全面。内容浅、容量少,在  相似文献   

13.
赵必星 《考试周刊》2009,(31):76-77
数学直觉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思维形式,直觉判断、直觉猜想、直觉启发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是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启迪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等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学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以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通过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测之后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作出一种比较迅速的直接的综合判断,它不受固定的逻辑约束,以潜逻辑的形式进行.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提高思维品质是有利的.鉴于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特提出以下培养策略,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直觉,是不经过一步一步的分析而突如其来地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顿悟,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直觉思维是学习数学和数学发现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它符合青少年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数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武虹 《广西教育》2014,(21):37-37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具体操作所获得的一种思维经验,其核心是如何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直觉,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落实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存在着较多的空白点。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三种策略,能有效积累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总喜欢用“跟着感觉走”这 句话’事实上这句话在教学理论上就是学生的“直觉思维”,只 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未将其上升为教学理论观点。教师应将学 生的直觉思维“摆放”在课堂上“并制定具体的培养直觉思维的 方法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相似文献   

18.
李东文 《山东教育》2004,(27):60-60
学具是一种在幼儿主动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及相关能力发展的介质。数学操作活动中,学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适宜的学具能够引起幼儿对操作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以及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幼儿操作的学具设计与提供上,我们应当注意:1.层次性针对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的阶段,我们提供的学具有:完全直观的学具、半直观学具及符号学具,以促进每个幼儿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同样是“练习数数”的操作活动,小班适宜的学具是具体的实物,像珠子、木棒等;中班适宜的学具可以是间接的、具象的,如数一…  相似文献   

19.
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数学教学经常忽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直觉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基本成分,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直觉。从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