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的冬天》一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同学问:《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色?本文读来生动亲切,这与作者运用特殊的写景方法有密切关系。概括起来说,作者写景,不仅能如实地描述所见景物,而且掺入了主观想象和感情因素。文章在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三种写法:一是直接抒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写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一景一物,都自然成趣,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腔的情感,带着深深的眷恋,或简笔写意,或工笔细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济南冬景图,看似信手拈来,却浓淡相宜,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宝地”,去领略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景。  相似文献   

4.
《济南的冬天》一文抓住济南冬天“温睛”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一五彩缤纷下过雪以后的济南,色彩纷呈。有白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有银色,“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青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有蓝色,“蓝天”;有黄色,“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有粉色,“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有复合色,“给山们  相似文献   

5.
一、拈词,寻找冬天的感觉。①“济南”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在北方。)②通常,“冬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北方的冬天呢,似乎更是寒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风雪、大冰河……③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的冬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在济南,最典型的冬景有哪些?(济南的冬天,温暖如春。这不,“他们……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在济南,最典型的冬景,也都是个“小”:小风、小雪、小热气……这样的冬景,哪里像是什么北方的…  相似文献   

6.
第五单元·春第五单元是一组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春》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济南的冬天》描述济南特有的冬景,表达作者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松鼠》写的是动物。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来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桂林山水歌》抓住景物特点,抒发作者自己的感触和情怀。  相似文献   

7.
《济南的冬天》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云南蒙自县教育局教研室张1930年;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脍灸人口的佳作。作者借济南特有的冬景,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一、通过对比,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文章开头,老舍这样写道:“对...  相似文献   

8.
《济南的冬天》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温馨淡雅的冬日暖景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也有一篇描绘冬天美景的文章——《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细细品读,这两篇散文无论是在艺术风格、文章布局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人的眼里,冬天是严寒、萧条、冷清的象征,但在善于观察的有心人的笔下,富有冬天特色的济南却成了令人神往的“宝地”。《济南的冬天》主要是赞美济南冬天的“暖和”和“安适”。老舍不是一般地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是怎样地风和日丽,怎样地温暖宜人;他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写了那个季节里的风、雪、山、水等,分别从几个角度、几个方面具体地抒写济南冬天的可爱。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好象唯有济  相似文献   

10.
《济南的冬天》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厚情致,更使作者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得益于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美。  相似文献   

11.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关汉卿[大德歌]《冬景》素有“梨园领袖”之称的元杂剧大师关汉卿,又是一位声誉显赫的散曲名家。他的散曲,无论小令,还是套数,无不是晶莹的珠玉。[大德歌]《冬景》,就是这晶莹珠玉中褶褶闪光的瑰宝。郑振铎先生曾评论说:关汉卿的“写景曲”[大德歌]《冬景》,“也是  相似文献   

12.
学会赞美     
赞美是什么?是拍马屁吗?不,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在这堂语文课上我知道了,赞美是一缕阳光而不是说奉承话。夏老师说:“让我们来赞美一下曹韵梧的字吧!”徐伶俐一听,说:“曹韵梧,你的字写得真漂亮,我真羡慕呀!”  相似文献   

13.
济南的冬天     
角度之一紧扣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绘景抒情文章开头运用三组对比句,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下文紧扣这一特点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山光水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描绘山景分三个层次: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强调山围城的地理特征,给人以“温暖安适”的心理感受;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那秀美的景色、含羞的情态,让人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融融的暖意;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恬静的水墨画,再次形象的表现济南的暖和安适。描绘水色,极写水的温暖多情,让人联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总之,作者笔下所有的景物都在表现一个  相似文献   

14.
毛珏 《现代语文》2014,(4):35-36
在解读《江南的冬景》时,大部分教师都是把注意力放在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鉴赏分析上,分析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地方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写江南冬景作了哪些比较,目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等。但是笔者在解读时还注意到,文中几次提到“出去走走”,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成龙 《语文知识》2014,(7):21-23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1935年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名篇,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究竟有怎样的特点?郁达夫又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味?在王美娟老师看来,郁达夫“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而是在描写景物的背后,显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暂时的妥协,其中不无自我麻醉、苦闷无奈之情”(《景美的背后是心痛—〈江南的冬景〉抒情实质摭谈》,以下简称《心痛》)^[1]。王老师执此之念的依据是,“语境”与“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心痛》一文花了较多篇幅详细地介绍了“作者的民族情怀非但得不到保护,竟反遭诬陷”“郁达夫一腔热忱促成左联,却遭开除”两种“处境”;之后,简要地从文本出发,选择了两处内容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乱世之中的倦怠和无奈。《江南的冬景》一文真实的情感真是如此吗?诚然,“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对于文本解读确有一定的作用,但拘泥其中,显然又是不恰当的。唯有文本是客观存在的,依着文本语言,走进文本,方是解读文本的正途。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对赞美都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渴望赞美乃人性使然。黑格尔在他的《生活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绞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黄色的头发是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永别人世间的青年闻听此言,随即朝老太太所站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含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确实如哲人所说:赞美是人生前行路上的“助推器”,一次不经意的赞美有时会改变人的一生。生活离不开赞美,赞美伴随我们成长。曾记得一位老师在执教公开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慌慌张张地…  相似文献   

17.
布封的《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莺的特点,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图画中充满了对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冬天萧条冷漠图。文章开头描写道:“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冬天,大自然处于休眠和沉睡状态,毫无生气,给人肃杀冷寂之感,是无足为怪的。作者在介绍莺之前着力描绘冬景,避免了平铺直叙,增添了文学色彩,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成名作品,现选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笔者为教材编者给课文作注解时,却不够严谨。 一、时代误注 课本中“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白杨礼赞     
角度之一:直接抒情,贯串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上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由教师点拨启发: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怎样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内容贯串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写道:“凡在北国过过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梁实秋在《北平的冬天》里写道:“说起冬天,不寒而栗”“冬天实在是很可怕”。驻足别地的冬天,你可能会如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