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七年多时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900多家,股票市值达2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成为我国企业举足轻重的融资渠道。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黑箱操作”现象屡禁不止。公告:醉翁之意在什么?分红是涉及股东利益的大事,也是二级市场上重要的炒作题材。分红前各上市公司均以公告的形式广而告之。出入股市的人大概都领略过这样一种现象:好的分红方案尚未出台,股价已先知先觉大幅上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基本命题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梅 《预测》2007,26(6):27-30
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一国不同的公司治理命题。在美英国家公司治理问题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问题,公司治理改善的讨论和政策措施也在于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美英之外的世界上的大型公司都具有集中股权结构的特征,它们的首要治理问题是限制控制股东对少数股东的盘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而被放大,出现异常复杂的情景。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异化现象,推动股权结构改善,明晰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饥渴症”:不管资本结构,不顾资本成本,一味的进行股权再融资,而且普遍存在着分红少,甚至不分红的现象。本文认为,这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普遍缺乏资本成本,特别是股权成本的概念有关。本文分析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构成、作用和估算方法,强调要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强化资本成本,特别是股权成本的概念,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事实上,这也是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的需要。最后就如何强化企业管理人的股权成本概念,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仇冬芳  刘益平  沈丽  周月书 《软科学》2012,26(12):108-111,116
对92家引起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转让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实证研究控制权转移、股东制衡与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宗股权转让是实现对上市公司控股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2)大宗股权转让引起控制权转移后,公司效率呈现波动态势,在短期有明显上升,但中长期的公司效率有所下降,公司效率改善持续性不足;(3)一定程度的股东制衡可以弱化控股股东的侵害能力,从而提高公司效率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一股独大",民营上市公司家族化现象严重,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严重危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任免权是独立董事安身立命之本,任免权掌握在何方手里就意味着哪一方把握了独立董事的命运,并以此来"要挟"独立董事,令其为自己一方服务,这直接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文章对此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五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在我国逐步兴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一九九八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由初期13家增到851家,市价总值从103亿元增至19500多亿元.投资者人数也超过3900万户。我国证券的健康发展和日益的成熟。是广大投资者所关心的事情。然而,上市公司能给投资者多少的投资回报也是广大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其中,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就是主要问题之一。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主要有六种:派现、送股、派现并送股、派现并转增和派现。送股并转增。其中后四种形态是前两种基本形态的衍生物。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分配多以现金分红(派现)为主,而我国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比例较低和股份股利(送股)偏高是以往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叶勇  淳伟德  黄雷 《软科学》2007,21(5):42-44,60
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分析了1260家样本公司中终极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及其比例关系。同时,进一步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联交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对债权人权益和股东损害也是普遍的、明显的,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此予以规范和限制。本文在探讨关联交易的产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就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产生原因、危害作进一步探讨,进而提出一些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恩众 《软科学》2007,21(4):66-69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实证分析,发现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分段模型表示更接近实际;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需要"股东监督"这一公共品,大股东更有动力对公司实施监督,但大股东持股也会产生隧道效应。刺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抑制其隧道效应是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三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分析了这三家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及其比例关系。同时,进一步对攀钢钢钒通过换股方式并购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熊运莲 《科研管理》2010,31(2):147-153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以公允价值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会计准则。然而在开始执行的2007年,11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仅有2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余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种现象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还是趋同?本文以理性和有限理性为线索,分别利用规范分析和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法,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存在着明显的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割裂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每股净资产最大化和对上市公司经济资源的控制或索取为其主要目标这一结论,然后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实践(分为不分配现金股利,为再融资而满足监管条件的低派现,和控股股东的高派现套现这三种),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控股股东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是为控股股东的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文芳 《软科学》2007,21(6):50-54
从代理理论出发,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研发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而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其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性质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国有控股公司"分级代理",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为中央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两类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存在差异,中央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要代理问题存在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存在于控股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这一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可以概括为:对于不同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97年到2007年所发生的56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股东的长期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下降,没有给股东带来长期财富效应的研究结论.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企业R&D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148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数据,从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层面,检验了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企业RD投资显著负相关;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仅存在于高科技企业中,对非高科技业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在高科技企业中降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有利于增加企业RD投资。  相似文献   

17.
周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62-163,233
选取A股112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角度就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变动情况对公司绩效影响;结果显示流通股股东增持越多,公司的经营绩效就越好;减持越多经营绩效就越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资本市场虽发展迅猛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内幕交易、重投机轻价值等现象仍非常严重,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隐患。文章对价值投资在我国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对制约价值投资理念发展的监管问题、信息披露问题、内幕交易问题、上市公司不分红问题及投机横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价值投资核心理念倡导、加强监管、促进信息披露、杜绝内幕交易到强力促使上市公司分红等五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文献的研究角度不同,本文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不同类型的国有股东与主要高管的强制变更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未发生控股权转移条件下的上市公司主要高管强制变更现象与股东类型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状况的好坏是评价公司主要高管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投资公司型和国有法人型股东在监督主要高管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效率的,政府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效率是最低的。这表明并不是所有国有股东都不利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0.
国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现象。近年来,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相当惊人,国有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占有上市公司的资金,严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质量,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对于国有大股东占有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必须积极探究其背后的成因,分析其主要手段,最后得以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