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主题班会是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法宝"和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台阶.开展主题班会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浅谈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与课堂教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操行测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范竹发 《班主任》2011,(6):25-26
操行评语是教师就学生一学期以来在学习成果、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的一种全面的、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操行评语关系到学生对自我发展的定位和行为得失的判断,关系到家长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的策略与导向,更关系到学校、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期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德育效能,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是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左雪琴 《考试周刊》2014,(89):120-120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总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逐年递增。为了满足适龄儿童的就学需要,我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同,习惯上的差异非常大。调查发现,他们智力并不差,关键是行为习惯差。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且,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也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所以帮助这些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是迫在眉睫的事。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良好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操作中,我认为可以从"具体教育,规范行为;以身作则,指导行为;反复训练,养成行为"这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尔基说过:"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主要根基。一、什么是养成教育1."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培养,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奠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晨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健全而科学的班级管理体制是班级工作走向科学化的客观需要,是班级工作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保证.如何健全和科学管理?我主要是在目标化管理上下功夫.目标管理是创建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就是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的.明确的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共同奋斗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乡镇学校来讲抓好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很有必要。反思现有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我觉得,需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即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宽,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怎样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评价。一、立规矩、学规矩,初步建立规则意识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学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优化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遵循序列化、主体性和持久性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网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程、全员教育。  相似文献   

14.
肖志红 《文教资料》2010,(27):123-124
优化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分析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探讨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的具体途径,以期能促进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喆 《教师》2014,(23):8-8
正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是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2)引导、教育同学们做文明的孩子、文明的学生和文明的公民。二、活动准备排练情景剧、小品、童谣、唱歌﹑校园集体舞、快板等节目。三、活动开始(1)集合。(2)报告人数。(3)出旗。(4)中队长讲话: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为了使我们中队人人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播撒文明的种子,今天,"吉祥鸟"中队在这里举行"处处绽开文明花"主题中队会,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我在教学中总结出"品德教学导行六法":即:创设情景导行法、析图明理导行法、扮演角色、表演陶情导行法、辩析事理导行法、榜样导行法、对比导行法."品德教学导行六法"形式灵活多样,加之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 "奖分激励制"方案的内容 1.指导思想 激励是激发学生潜在需要和动机,促进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催化剂.试行对学生的奖分评价激励制,目的是为了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建设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进一步完善有利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真正优秀的学生呢?我将班级制度化建设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相结合,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我简要地介绍一下我的做法。一、宣传造势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班风,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就必须让他们加深认识,充满期待,倍感荣誉。所以从开学起,我就在落实各项班级制度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文明达标生"是最光荣的,是行为习惯最优秀的学  相似文献   

20.
何玉梅 《考试周刊》2011,(29):215-215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