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25日,气温26-33℃,我和钓友小张去一养殖塘钓鱼。该塘是一口多年未清塘的陈年老塘,水质较肥。到了塘边才早上6时,小张图方便就在离路较近的东南角下钩。我见有微微东风,就在西岸找了个钓位。从6时到7时,小张共钓获5条鲫鱼,1条鲤鱼,而我空竿。7时以后太阳逐渐上升,钓况才逐渐好转。7月2日,同一口塘,同是我们两人,同是高温天气赶了个大清早。这次不同的是刮着偏南风,我在南岸他在北岸下钩,5时40分到7时,我的钓获比他多3倍。后他移到南岸,情况就大有改观。我们用的都是台钓法,所用饵料也相差无几,钓技也相差不多,主要要从水中找原因了。经过分析,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看法:高温季节的清早或阴天,在肥水塘不宜钓下风口。  相似文献   

2.
杨国留  黄盛国 《垂钓》2001,(12):26-26
2001年10月14日,我到旅顺南路的黄泥川水库垂钓。黄泥川水库始建于解放前,60多年从未干涸过。那天最高气温20℃,东北风转南风4级-5级,气压1022百帕,相对湿度60%左右。我在水库西南的坝下定下钓点,此处水深1.5米左右,是我垂钓的福地。  相似文献   

3.
李寒停 《钓鱼》2009,(22):20-21
安徽钓友曹明:11月初强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我和6位朋友(2位台钓,4位传统钓)去来安县一个养鸭子塘钓鱼。据塘主讲该塘已有10年未干枯,青鱼大的都在10公斤以上,鲢鳙鱼也都在5~8公斤。出发前一天晚上我就准备好了6.3米硬竿两副(备用一副),3.5号主线,1.2号大力马编织线,新关东2号钩,准备好好地爽它一回。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06,(9):24-25
这是一个向往已久的湖泊。从人民公社时代集体养鱼,到后来的国有养殖场,是年年都有大鱼传闻,改制后开始接纳钓鱼,但千亩水面仅有两艘快艇是管理不过来的,所以限定的钓鱼区域是渔场管理处附近的驳岸。4月16日,睛,气温11~22℃,可是风大,从3级渐渐增大到4级,阵风5级,后来钓伞都撑不住了,对面推来的浪撞到1.8米高的驳岸上溅起的水珠把鞋都打湿了。我用10目“渔先生”3号浮标调6目钓3目,但从浪谷到浪峰的起伏就有5目,即使风小一点,调和钓相差3目会在20~30秒里被风和浪推移着淹没了标尖。在钓饵是大比重“荒王2号”的时候,浮标移位,风浪压沉标尖…  相似文献   

5.
冬钓耐心守     
李哲 《钓鱼》2003,(24)
11月22日,周六,阴,据气象预报温度5~13℃(实际温度只有9℃),西北风3~4级。面对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我们5个“铁杆”钓友还是顶着瑟瑟寒风,来到南京郊外的一个养殖池塘钓鱼。开钓的塘口我们曾经钓过无数次,对两口塘的水情、鱼情比较熟悉。上午9时,我们直奔水深只有90厘米、鱼个体较大的1号塘,抛饵做重窝,打算钓草鱼、鳊鱼、鲫鱼、鲤鱼。开钓以后,鱼漂动也不动,既不见有鱼蹭标,也不见钓点内有鱼星浮出。苦守了两个小时后,我钓了一条约有1千克的鲤鱼,鱼漂就再也没见动作了。我上鱼之后,身边钓位的阿平也钓上了一条鳊鱼,其他的3人却一鱼未获,…  相似文献   

6.
小钩断鲩魂     
张劲燃 《垂钓》2001,(9):28-29
2001年5月20日下午.我和侄子张全忠携带渔具来到高家村老赵鱼塘。塘内的鱼情我们知道:二十多天前塘主在水里投放了四百多千克小鲫鱼和21尾重5千克~10千克的大草鱼;鲫鱼被人钓获颇多,大草鱼仅被钓走1尾,有心钓大鱼的钓手每天都头顶烈日苦苦守候。我无心钓大草鱼,倒有意挑几千克鲫鱼,所以将4.5米的“姜尚”台钓竿用倒把换成3.6米;主线直径是0.4毫米,  相似文献   

7.
泉过鱼出     
徐廷国 《垂钓》2002,2(4):57-57
1989年寒冬的一天,我与钓友去朋友的水塘钓鱼。此塘位于山脚下,呈长方形,约有四亩水面,水深1.5米以上。塘内主要是自养的鲫鱼,密度较小。我将钓位选在左岸靠出水口的附近,钓友则选了塘背面一处比其他地方略高的山丘。还没下钩,塘主就笑着对我说:“今天,你钓不到多少鱼。  相似文献   

8.
王华良 《钓鱼》2007,(2X):33-34
1月21日,晴,气温-6~3℃,我和钓友们到本县县城东北角的“货场”鱼塘去钓鱼。此塘我们非常熟悉,呈正方形,水面有七八亩,且四周水深一致,都是1.5米左右,里面放养着大量的鲤鱼和草鱼,还生长着许多0.1千克左右的鲫鱼。由于此塘是精养塘,所以一直都未开过塘。这次冰钓,老板规定:只许钓鲫鱼,不许钓其他鱼。  相似文献   

9.
赵峰 《钓鱼》2005,(17):28-28
总决赛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最难钓的一项——钓混养。从湖南钓友的交流中得知混养是较难钓的,如果在战术、钓法、饵料等方面不能对路的话,将很难取得好成绩。此次大赛钓混养的场地也在南京胜利圩钓鱼基地,用于比赛的是1、2号塘,1号塘水不深,大约在1米多一些,2号塘水深在15~18米左右,两塘都是东边水浅,西边水深,放有大到5000克的大草鱼,1000克左右的鲤鱼,还有几十克到500克的鲫鱼,两塘鲫鱼的密度都很大。  相似文献   

10.
垂钓启示录     
四五年前的一天,笔者与另外两位钓友同去一家鱼塘垂钓。问了价格后,我们便分头选择钓位下钩。此塘鱼咬钩还算可以,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已钓上约5千克混合鱼。于是,我提议收竿。到塘主小屋前过秤时,塘主发现我的两位钓友中的一位仅拎着不足2千克的鱼,便要看看钓鱼包。我说:“你不能翻人家东西,这样做是违法的。”塘主说:“要是翻不出来,今天你们钓的鱼我分文不要。”我的那位钓友见势不妙,主动拉开鱼包取出了私藏的鱼。见此情景,弄得我和另外一位钓友尴尬之极,连忙向塘主道歉。我碰上的第二件事是在2002年中秋节前夕。那天我与工商局刘某去临镇…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吃到嘴,钓鱼跑断腿”这是长江流域一带钓鱼人的口头禅。到了小满与芒种的节气,江南常会出现气候湿润,低气压的梅雨天气,使耐不住低氧的草鱼、鳊鱼常常趋温上浮。如果一味地使用沉钩底钓的话,不变招改换钓法,即使用再好的钓饵,也无济于事。5月31日的出钓,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问题。周六(5月31日),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气温19~31℃。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钓鱼天气。我和钓友小李打算去江浦县一个包竿40元钓一天的塘。这是个面积约有12亩大小的混养鱼塘,塘中养了草鱼、鳊鱼、鲢鳙、鲤鲫。鱼的个体大的有3千克、小的有一两百克。我因曾经去…  相似文献   

12.
朱港钓青记     
听天气预报说,5月2日阴转多云,北风2~3级,气温22~29℃。可是清晨5时起床后,我见窗外的树枝摇晃得厉害。打开窗户,一股凉风直灌屋内,我穿着衬衫尚感凉意。这风至少有四五级,气温也比预报的要低几度。头天我兴冲冲地准备了一天,早上到集贸市场买了5斤螺蛳,白天忙着换了新线和轮子,所有的行装都备妥了,就是为了到朱港钓大青鱼。天气不好,去不去钓青鱼,  相似文献   

13.
浅滩六斗鲤     
颜恒 《垂钓》2005,5(3):54-55
我的家乡滇南四季如春,到了冬天出钓依然可以有好的收获。在我漫长的冬钓生涯中,最让我难忘的是2002年,我在那年的12月1日那天,在黑鳝水库,从中午钓到傍晚,获大鲫和少量野鲤共39尾,重13.5千克,实现了级跳;于7日再钓黑鳝,在多云的天气下,又获大丰收,获野鲤和少量大鲫共43尾,重14千克,又破了6天前的纪录;在14日三钓黑鳝,在天阴欲雨、水库捕捞的特别情况下,再遇绝佳鱼讯,  相似文献   

14.
赣江河畔沙滩上,有些过水野塘,常年生长着水浮莲。随着夏季涨水,塘里会跑进去许多鱼。到了冬季,我在这些塘中钓鲫鱼,往往获得好钓绩。现将具体钓法提供给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特爱钓大鱼的钓鱼迷,钓龄只有7年,虽然也钓到过几条二十多斤的青鱼,但一直期盼钓到更大的。去年10月16日,天气晴转多云,偏北风3~4级,气温15-22℃。早上7时,我和钓友汤敏森、同学蒋为民来到常熟白茆的一放养浜钓鱼。据塘主说,他养鱼已有十几年,塘内有五六十斤的大青鱼。  相似文献   

16.
野水钓鱼,20世纪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个窝定点钓,钓完~窝就补窝,然后再钓第二窝的钓法。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儿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31日的一场大暴雨,让浮桥河水库的水浑了大半个水库。6月2日刮起了4~5级北风,我和钓友老罗来到此库钓了3个小时,只钓了几斤小鱼。回家后我决定到水库再钓。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3日在水库尾部钓获各种鱼总计十几斤,这大大激发了我钓鱼的兴致。6月4日,我和老罗又来到了水库尾部,将钓点移到了靠近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12日,预报当天南风2~3级,气温18~32℃。上午9时半,我开车来到了潍坊市昌乐县祝家庄鱼塘。此塘是一条老河道,长约一千米,最宽处一百多米,由村里人承包,多年未干,近几年不断有人钓出一斤以上的大鲫鱼。到达鱼塘后,我看来钓鱼的人不多,就在南边坝下背风处找一钓  相似文献   

19.
王庄年 《垂钓》2005,5(3):21-21
那天我去养鱼场,本想玩台钓钓鲫,我拿出全套台钓钓具、918二号加蓝鲫加南极虾粉。调5钓1、调4钓1、调3钓1……可钓到中午11点多,我的饵却一口都没动。旁边早到的二十来人都是60多岁的大爷、大娘,原来是邻县一个单位组织这些退休老职工来钓鱼。他们用的都是七八米长,粗粗的玻璃钢老式钓竿,粗线大钩。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7日,我到一池塘去钓鲫鱼。因鱼塘老板开闸往塘中注水,同塘而钓的钓友们都“呼啦”一下都围拢过来,将钓竿指向了入水口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