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09,(17):19-20
在一次欢迎航天飞机航天员返回的庆祝会上,一名女航天员正站在台上兴致勃勃地谈她的体会,忽然倒在地上,晕过去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约有20%的航天飞机航天员和80%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会在返回地球后出现头晕感觉或发生晕厥。长期太空飞行的空间站航天员往往是一着陆后就被人放到担架或座椅上,由航天医生护送他们到检查车。  相似文献   

2.
有了这种新型机器人,国际太空站上的航天员进行危险的太空行走的次数将大大减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通过严格的心理选拔,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技能,在危急的情况下,能够镇定地处理任何事务。但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半年生活中,空间站上的航天员面临的问题是必须与同样的一群人相处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与外界的人不接触,而且空间站的生活空间有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对航天员的心理状态有何影响呢?他们怎样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完成自己担负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苑 《今日科苑》2009,(15):12-12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最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洗澡。在载人飞船上,这个问题不能考虑,一来是因为航天飞行的时间比较短,航天员可以忍耐;二来是飞船没有可供洗澡的空间和水资源。但是在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一般都设法帮航天员解决洗澡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5):12-12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最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洗澡。在载人飞船上,这个问题不能考虑,一来是因为航天飞行的时间比较短,航天员可以忍耐;二来是飞船没有可供洗澡的空间和水资源。但是在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一般都设法帮航天员解决洗澡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重力的空间站:能够解决空间失重对宇航员造成的伤害和麻烦。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下一步,如果能够在太空上建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站,留中国人长驻,这样就能够方便科考人员进行科学实验,同时作为登月等远途旅行的中转站。空间站应该是一个双层的“大圆筒”,人生活在两层之间,让“大圆筒”绕自己的轴转动,而转速可以很小,圆筒在转时产生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圆筒半径要足够大,但不必太大),根据相对论的等效原理,这个g的向心加速度对宇航员来说,与地球上的重力一样,那飞船不就有重力了吗?空间站怎样转起来呢?为了…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9,(8):105-105
在国际太空站中的航天员恐怕难以享受到拔河和掰手腕的乐趣了。日本航天员若田光--最近在国际太空站的实验舱中用几项有趣的实验验证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也证明了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无法完成掰手腕等动作。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你有幸能到太空中生活,你觉得你可以在太空中待多久?据资料记载,有一位叫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的航天员曾在轨道空间站上住了311天,这大大超出了其他航天员单次在太空生活的时间、不过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创造这个纪录的,因为他在升空时还是苏联航天员,而回到地球时,国籍就变成了俄罗斯。没错,就是因为苏联解体,他才不得不在空间站上多住了好几个月,直到俄罗斯政府派出航天员来接替他。科学家们从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着手,对“人在太空能待多久”  相似文献   

9.
NASA 《科技新时代》2006,(9):10-11
于今年7月4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正在接近国际太空站。在与国际太空站对接之前.“发现号”如同芭蕾舞演员一般在太空中进行了一次优雅的旋转动作。太空站上的航天员利用数码相机对航天飞机周身进行了拍摄,为航天飞机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在此之后,“发现号”于美国中部时间7月6日9时52分成功地完成了与国际太空站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回谷 《今日科苑》2011,(20):68-71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沈羡云  许箐 《百科知识》2009,(10):21-22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个国家联合筹建的,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自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长期居民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至今已有19批长期考察组到达国际空间站了,每批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工作约半年左右。此外,还有临时到国际空间站造访的各国航天员,以及一些付了高昂门票的“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12.
修缮视野     
在一次长达5小时54分钟的太空行走中,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员罗伯特·班肯打开了新安装的观测系统的绝热板,以对其进行最后的安装和校准。他的工作意味着国际太空站由美国负责的部分的建设已经趋近尾声,目前国际太空站的建设进度已达到98%,  相似文献   

13.
太空农场     
<正>人类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一个梦想,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和太空城中建立“太空农场”,在月球和火星居住地建立室内的“宇宙农业基地”。现在,“太空农场”的梦想要实现了。一个名为“Veggie”的装置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利用这个装置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农场”的雏形实验,生产出可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活动已有近40年的辉煌历史,自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在太空度过了108分钟,至今已有300多人完成了宇宙飞行。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度过438个昼夜,成为人类在宇宙中持续停留时间最长的人。香农·露西德在太空持续停留188天,是女航天员中世界纪录保持者。77岁老翁航天员格伦重返太空,使普通人到太空旅游由梦想变成现实。 1999年11月21日,中国“神舟”号试验飞船,首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大长了民族志气。中国航天员何时能上天?谁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当航天员需要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5.
当听到“超声”检查一词时,人们往往会想到怀孕的母亲和她们的婴儿。现在,在检查的名单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航天员。在太空中没有人怀孕,不需要进行产前检查。但是,航天员健康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正在使用超声诊断仪来进行相互的身体检查。这项实验是美国宇航局的一个被称为“改良的微重力下超声技术”(简称ADUM)计划的一部分。这项计划的负责人是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的外科医生斯科特·德尔恰夫斯基教授,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太空医学诊断和航天医学研究。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6名航天员显示出了种菜方面的才能,他们在空间站种植的生菜喜获丰收。美国东部时间8月10日上午11时15分,航天员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的紫叶生菜,在空间站上从事了一年研究工作的凯利说:"味道好极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小瓶的浓橄榄油和香醋倒在生菜叶子上调味,就像平常人们把番茄酱和芥末倒在热狗上一样。科学家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视为人类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进行探测迈出的重要一步。太空农场基地国际空间站是目前长期载人飞行的唯一航天器。全站总质量约为400吨,桁架长108.4  相似文献   

17.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在航天中也如此,水是维持航天员生命和进行正常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在短期飞行时,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量是7.4千克,如果以航天飞机7名航天员计算,飞行15天就需要777千克水。长期飞行中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标准是21.6千克,如果以3名航天员飞行200天计算,水的供应量近13吨。这么多的水完全从地面带上去是很难实现和不经济的,因此,凡是准备进行长期载人航天的国家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航天飞行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再生式生保系统变废为宝,成为可以供航天员饮用和使用的水。航天员飞行中产生的汗液,呼出的气体和排泄出的尿液就成为宝贵的水资源。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上,曾经安装过一套废水的再生和净化装置,它可以将航天器中的废水、废气和尿液进行再生和净化,成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但是,这套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宇航局正在进行地面和太空实验,企图研制更好、更实用的废水再生和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快8年了,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所能实现的最激动人心的载人任务也不过是前往国际太空站——仅仅距离地球340千米而且,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当前的计划中,最野心勃勃的载人航天项目也只是前往一个几十年前就曾经造访过的天体——月球而航天员和那些对航天充满激情的公众要的不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庞之浩 《百科知识》2009,(22):22-23
2010年,当代规模最大、投资近千亿美元、参与国家最多的大型航天工程——“国际空间站”将在太空竣工。“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总投资约1000多亿美元左右。它包含13个增压舱,其中6个是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舱,3个供航天员居住的生活舱,  相似文献   

20.
精彩的太空高尔夫球表演在地面上,顶尖高尔夫球手一杆也不过将球击出百米,但是现在却有一个球手,挥动着他特殊的高尔夫球杆,将高尔夫球打出200万英里,创造了人类打高尔夫球最远的吉尼斯记录,这位球手就是国际空间站第14考察组的俄罗斯航天员米哈伊尔·秋林,他在北京时间11月23日8时57分进行太空行走时,在国际空间站外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击球,刷新高尔夫球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