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在参加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角色游戏观摩活动时,向扮演不同角色的九名幼儿分别提问:“您喜欢干这工作吗?”其中有六名幼儿回答“喜欢”。有两名幼儿说“是老师要我做的”。有一名幼儿不高兴地回答:“我要当医生,是老师让我当炊事员。”在回答为什么喜欢这项工作时,有三名幼儿说不出。扮经理的幼儿回答:“我可以管他们,做得不好的扣奖  相似文献   

2.
校园幽默     
加法老师:“麦克,你来回答,三加一等于多少?”麦克想了半天了也答不上来.老师:“比如说,我给了你三只小狗,后来又给你一只,你一共有多少只?”麦克:“五只.”  相似文献   

3.
幼儿发问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主动求知的开始,是满足好奇心的反映。我通过“小问号”活动,让幼儿向老师发问,又根据幼儿发问的内容,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答,从而满足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心理。 一、用直接回答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人是什么变的”,“太阳为什么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等问题时,我就通过演示图片和讲解,直接了当地做出准确回答,以此来增长幼儿的知识。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为什么冬天早晨玻璃窗上会有一层小水珠呢?”我就做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即:倒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是道德认识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与环境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幼儿道德认识的方向、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下面我们来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幼儿对几个道德问题讨论的答案。1.如果你在大街上拣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皮球,你将怎么办? 美国幼儿的回答有:①“我把它装进我的口袋里”;②“我把它送给最好的朋友”;③“我把它卖掉”;④“我把它扔了”;⑤“我把它交给老师”。我国幼儿的回答绝大多数是“交给警察叔叔”。只有个别回答是交给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5.
上课时,我像往常一样首先提出一个小问题让幼儿回答:“小老鼠为什么总爱咬东西 ?”我连问了多遍,全班幼儿竟没有一个来回答,这是怎么了 ?这可与平时都举着小手抢着回答问题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课了,我把帅帅 (化名 )叫进办公室。“告诉老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不肯回答老师的问题 ?”帅帅往四周瞅了瞅,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我就告诉你一个人,别让他们听见。倩倩 (化名 )说,‘老师总是说我回答的不对,以后我才不回答了呢。’还有会会 (化名 )、苗苗 (化名 )都这样说。”噢 !我明白了。   原来,…  相似文献   

6.
每次到班级里听课,总能听到老师诸如此类的话:“我请坐得好的小朋友回答!”每次老师说完这样的话,孩子们立刻把小腰挺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眼神迫切地望着老师,有些性急的孩子还忍不住地边举手边喊:“老师,我、我!”老师往往在巡视一周后,点名让一位幼儿起来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纲要点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服务的。”“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案例一宙宙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男孩,平时总是嬉皮笑脸地对女孩子说:“某某,你是个小美人,我喜欢你!”说完还乘机在对方脸上亲一下。一次,上看图讲述课时,画面的内容是老师把自己的雨披给小朋友披,自己却淋雨了。我提问:“这个老师正在干什么呀?”宙宙回答:“老师好漂亮呀!和你一样。”引得全班哈哈大笑。案例二明…  相似文献   

8.
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提问,甚至在问题还没有提完时,总有几个反应敏捷、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在下面抢着回答,结果影响了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于是,我尝试用“打电话”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当我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打电话时,小朋友都非常高兴,几个“活  相似文献   

9.
一日请小朋友说说圆形看上去像什么。一个幼儿回答:“圆形看上去像舞厅的转灯。”还有一日,请小朋友认读中国的 “中”字,一个幼儿说:“老师,我认识,这是麻将牌红中的‘中’。” 我们暂且不去考虑他们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处于成长时期的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父母是幼儿最信得过的人,所以他们一旦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就自然而然地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同情和支持。比如说,幼儿园的孩子们有时在父母面前说:“老师不喜欢我。”“我无论怎么举手,老师也不叫我回答。”“张老师不公平。”“李老师太偏心。”大一点的孩子有时还说某老师没本事,等等。对于诸如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12.
某幼儿园小(二)班的窗口对着两棵桃树.只要一打开窗子.师生们就能看到满树桃花绽放的笑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吴老师带着幼儿围在桃花树下,仰头看着满树的桃花。关老师高兴地说:“快看,树上都有什么?漂亮吗?”幼儿大声地说:“是花!”“漂亮!”幼儿的声音虽高,可是,昊老师却没有听到他们兴奋与赞叹的情感。难道那一树的美丽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悸动吗?于是.吴老师又投入了“十二万分”的激情.赞叹道:“桃花真美呀!你们喜欢吗?”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然而吴老师听出来这只是幼儿平日里模式化的回答习惯,他们依然没有对桃花表现出关注和赞美,也没有提出任何与桃花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14.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出勤情况,但搞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对幼儿来说起不了多少作用。我在实践中有时有意改变原来的模式,使点名别有一番含意。例如,我常常在叫过幼儿的名字,幼儿起立回答了“到”以后,冲着幼儿微微一笑,或者走上前去,摸摸小家伙的头,问一声“今天早饭吃了什么”等等,这时幼儿会在你的询问、抚摸中感觉到老师是喜欢他的,应该听老师的话。这样,孩子自然会把亲切感从父母身上移向老师,甚至会把昨天挨老师批评等不高兴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5.
笑口常开     
我不回学校了男孩:我不回学校了。母亲:为什么? 男孩:星期一,老师说四加四等于八;星期二,她说六加二等于八;今天她又说五加三等于八。我要等她拿定了主意再回学校。  相似文献   

16.
老师,我笨吗     
在一次计算课中,我请幼儿做开数字火车的游戏。可当我请到玲梅小朋友时,她拒绝了我,我感到很意外。下课后,小朋友都出去活动了,而玲梅仍坐在位上一声不吭。于是我走到她跟前,亲切地问:“玲梅,你怎么啦?”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老师,我笨吗?”她满怀委屈伤心地说:“那天上语言课,我没有回答出老师提的问题,下课鹏鹏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太笨了。’  相似文献   

17.
张兰香 《教育导刊》2009,(11):45-45
进入幼儿期。孩子已经开始注意自已与异性同伴身体结构的不同。一些幼儿对生殖器官开始产生好奇,一些幼儿总是在问:“妈妈,我是从哪里采的?”“老师,为什么我站着尿,她蹲着尿?”……有时候,这些问题会让年轻的爸爸妈妈或教师感到措手不及。如何回答幼儿提出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三章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保证供给幼儿饮水,为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可见幼儿的饮水问题在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然而,这一规定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次我去一所幼儿园,正好听到一个小朋友在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喝水。”“没得水了。”老师答道。看到孩子渴望喝水而不得的失望的神情,我于心不忍,便问:“厨房里还有没有开水?”回答是:“没了!厨居忙不过来,一天只能供应两次开水。”事后了解,这样的情况并不是  相似文献   

19.
大班幼儿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孩子们经常会对我说:“老师,我想把自己画的电脑画贴在墙上!”“老师,我想把《西游记》光盘拿回家看!”“老师,我会玩一个新游戏,想跟大家分享!”……如何创设能满足孩子愿望的计算机环境呢? 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活动,并设计了计算  相似文献   

20.
“梯形倒放还是梯形吗?”我问。“我看——不像了。”一个幼儿犹豫地说。“我看有点像,有点不像。”另一个幼儿闪着疑惑的眼神回答。受前几位幼儿的影响,接着回答的幼儿都说梯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