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岗 《小学语文》2007,(5):52-52
问:《三个儿子》(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一文中有个要求会书写的“拎”字,第七笔是横撇还是横折?另:“发”的第一笔是竖折还是撇折?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学语文》第三册有一篇课文是《冰箱里的争吵》。“争”是个生字,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记住这个字,抛出了一个“球”:用什么办法来学会这个“争”字?生:我想给“争”找朋友,争,争,争,争吵的争。生:我想给“争”找朋友,斗争的争。师:不错,有另外方面的吗?生:“争”有6画。生:风筝的筝,去掉竹字头,就是“争”。写笔顺,撇、横撇、横折、横、横、竖钩,共6画。师:好的,你们注意了它的笔顺、笔画和字形,还有不同学法吗?生:我想给“争”说句话,我要争当明星队员。师:好哇,很有志气,而且把这个“争”字也用得很好。生:我想给“争”编儿歌,“静…  相似文献   

3.
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春风吹》中有生字“葵”字,对于中间部分“”的笔顺,有三种不同说法──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横撤、点,撇、撩、撇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横撇、点,撩、撇、撇东北师大出版社《小学生词语手册》:横撇、,点,擞、撇、撩我们应按哪种笔顺进杆教学呢?泗水县实验小学杜宪坤答:“。。”这个部件,确实存在着不同的书写笔顺。但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有所遵循。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在1988年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古至今,读书之“三”的范例,不胜枚举。现摘编10例,以飨读者。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三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个字,他就能背出来。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四川自贡市教科所王松明同志的《“フ”应称作“横撇”》一文,文中写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册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将“フ”称作“横折撇”,经多  相似文献   

6.
不少的古代汉语著作涉及到古音通假时,都举“倍”字为例,认为“倍”字的“违背”、“违反”、“背叛”等义,是“背”字的假借。请看: 《荀子·天论》:“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章诗同《荀子简注》:“倍,通‘背’,违背。”甄尚灵《汉字假借义试探》说:“《荀子·天论》一文,全文不到两千字,假借就有二十多处。如:‘倍(背)道而妄行,则(按:漏一“天”字)不能使之吉。’……这些通假是今天大家都承认的。”接着下文重提“‘倍’通‘背’”。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张世禄《古代汉  相似文献   

7.
“延”字是六画还是七画中卫县柔远小学章彦,张露在讲析《周总理的睡衣》(“义教”五年制语文第五册)一课的生字字形的过程中,当问及“延安”的“延”字的笔画数时,学生一致回答是7画。指名学生书空笔顺,为“一撇、二竖、三横、四竖、五横、六横折折撇、七捺”。我...  相似文献   

8.
“阴”字在以《现汉》为代表的汉语词典中有13个义项.文章运用语料库的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阴”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建议在《现汉》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增收8个义项.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教科书《笔画名称表》把“7”称作“横折撇”。这一册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看图读拼音识字”第5课的“教学建议”中,也把“7”称作“横折撇”。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四册《塞翁失马》有句:“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其中遽”字课本注道:“遽,就。”高中语文第三册《察今》有句:“其又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其中“遽”字课本注道:“岂遽,难道就……,遽,就。”以上二句中“遽”字课本均注为“就”,课本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也谈“”“臣”“易”“”安徽李粹华赵宗祥同志《区别有“”或“臣”、“易”或“”偏旁的字》(见《1995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第47页),从韵母上区别这两组学生经常写错的字,我认为很好,但有疏漏之处。现补充如下:常用的字中,有“”旁的字韵母为“i...  相似文献   

12.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  相似文献   

13.
“壶”与“壸”不同。“壶”字容易错写成“壸”。如:①火炉上茶壸的盖子被水蒸气冲开了,壸盖巴哒巴哒地抖动着。小瓦特探索地问:“奶奶,茶壸里有什么东西?”②百龙矿泉壸例①见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三册第141页。该书1986年版,1994年第八次印刷。已有八届学生用过此书了,却至今未见勘误。例②见《中国电视报》1992年1月21日第八版,这是一篇醒目的广告,正值春节时发行。两例中的四个“壸”字,均应改写为“壶”。  相似文献   

14.
用“清澈”而不用“清彻”《现汉》:“[清澈]清而透明:湖水一见底。也作清彻。”《新华》只收“清澈”。《大词典》均收,未分主次。词频统计:清澈443,清彻4。宜以“清澈”为规范词形。(参见“彻底”条) 用“情愫”而不用“情素”《现汉》:“[情愫]<书>①感情:朝夕相处,增加了他们之间的~。②本心:真情实意:互倾~。‖也作情素。”《新华》《大词典》均以“情素”为主条。《辞海》只收“情素”,注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在所用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以五六十年代的语言状况为蓝本编写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汉》的内容有许多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无论字音、字形、词义.都存在不少问题。如“自吹自擂”的“擂”在《现汉》中读为第四声,而《审声表》读为第2声;1986年国家语委发布的《说明》规定“像”字不再作为“象”的繁体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的“晚”字,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傍晚”,一说“晚秋”,即深秋。从字面上看,都讲得过去,但哪种解释较为妥贴呢? 据《辞源》、《辞海》所载,“晚”字的含义共六项。其中,与本句解释相关的有三项:一、日落时,如傍晚;二、夜间,如夜晚;三,时间上将近终了,如秋晚。这三项中,第二项显然不妥,因为不管杜牧的视力如何好,夜间总是难以看清诗中的景色的。其余两项,都说得通,但从全诗的立意谋篇来看,以第三项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三册选入白居易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翻阅手头所有古诗读本,“离离”二字都注释为“繁茂”或“分披繁茂”。《辞海》对“离离”二字所作注释有三:①繁茂貌;②懒散疲沓貌;③忧伤貌。在“忧伤貌”条下附有“王逸注:‘离离,剥裂貌,韩愈诗《秋怀》‘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请献十金”句,课本的注释是:“金,古代计算铜质货币的单位,一斤为一金。”我以为这个注释不妥。《正字通》:“或曰,史记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后一斤为一金,盖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也。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见《康熙字典》)《孟子》:“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金是为二十四两也。”《墨子》与《孟子》均先秦作品,据此,“请献十金”句中的“金”字,应该用汉以前的货币计算单位去解释,即“一镒为一金”,这样才符合原意,与作品的时代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学语文》报第29期罗文同志说:《诗经·匏有苦叶》“济盈不济轨”句中后一个“济”字应为“濡”字。余冠英《诗经选译·匏有苦叶》一诗,原句是“济盈不濡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宜宾县的前身僰道的始建时间,由于《秦纪》不传而汉代史志又无明确的记载,故近几年来在修志过程中有秦置和汉置的争论。汉置论者否定僰道为秦置的一条重要理由是欧阳志在《舆地广记》卷三十一所云:“宜宾县,本焚侯国,秦曰僰道,汉置犍为郡,初治敝县,后徙治此。”其中所记“秦曰僰道”下无“县”字,从而认定“僰道”是“秦汉时通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