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教育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是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全球流动”、“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等三种具体形态,深入研究“教育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历史进程和动力机制等问题,抓住现阶段“教育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制定和实施“全球定位战略”,对于确保国家中长期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要求高校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引导大学生走出偏狭的“人类中心”主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 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类社会的出现绝不意味着自然规律本身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类在考虑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定位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素质的可持续提高、能力的可持续强化、认识的可持续深入、知识的可持续积累。从这个过程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持续的教育过程。因而,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背景下,重新研究成人教育的发展定位和策略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是人类正确处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十一五”期间,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源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自然资源,具有非物质性、可储存性、可再生性、可调控性的特点;它既是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动力源”,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而且还是协调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人类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科教兴国”的盲区 当今人类正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取决于人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党中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重申这两大战略,新一届政府更是把“科技兴国”作为工作的核心。“科技兴国”作为理论探讨的主题方兴未艾,作为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全面展开。随着党中央“科技兴国”战略的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即“环境支持”观。这种环境支持观把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支持主体,它要求从接受自然环境作为支持主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人类的自觉行为来建立人与自然的真正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使自然环境的持续优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持续优化发展同步。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从教育、法制、科技与经济三个途径着手,将“环境支持”理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战略机遇期”是指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面临的机遇。据国内学者考察,“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提法最早出自美国。战略机遇期具有时间的反期性、空间的世界性、主体的集团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影响的全局性。人类历史证明,任何民族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都必须以抓住机遇为前提。机遇意识反映一个民族的觉醒程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与人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工业革命后 ,生产力极大提高 ,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物质资料和消费品。这种表面繁荣的景象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人类一方面可以无条件地向大自然索取 ,一方面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排放废物 ;同时 ,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使利润最大化成为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结果使人类陷入生存环境失衡以及物欲主义的泛滥……这种现代化加速运行的负面效应引起的“现代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也未能幸免。为克服这一弊病 ,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实施这两个战略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今人类大家庭的共同战略和世界发展指南。追求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发展的协调统一,是人类的共同的心声,唯有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解决经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在政府机关管理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要跟上党理论创新的步伐,更新发展理念,转变领导方式,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指导政府机关管理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管理观,即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科学的人本观;贯彻协调发展的思想,坚持以科学统筹为途径,树立科学的系统观;贯彻开拓创新的思想,坚持以管理创新为先导,树立科学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平衡、人与社会和谐这两大主题,通过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与代价紧密相关,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代价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求人们做出认真的反思和回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实践指南,而走低代价发展之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对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新的揭示,即要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发展,以新的思维谋求新的发展,以新的举措促进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新运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在具体意义上,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从工业化早期至今,发展观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当然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本文就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这种发展观认为,社会是人类以自然界为依托组成的人的社会.它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进行.同时指出,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列宁关于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914-1915年间在瑞士伯尔尼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哲学所留下的八个笔记本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认真学习,使我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更深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