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7~12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建立了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理论框架和测量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对 7~ 1 2岁总共 1 4 99名男、女儿童动作协调能力 9项指标的标准化测验 ,对所获数字信息进行数理统计的处理 ,并对男、女儿童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发现不同性别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7~ 1 2岁男、女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其基本特征 ,而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发展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与实验法,编制了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12项运动技能测试指标.结果表明, 3-6岁男女儿童各项身体协调性,异性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性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3-4岁是幼儿听觉肢体动作、被动性动作、周期性动作与精细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4-5岁是幼儿左右上肢动作、姿势平衡性动作、自主性动作以及操作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5-6岁是幼儿手眼动作与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相似文献   

3.
7-10岁男子少年武术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评定法、数据统计法,对设计的五项测试动作协调能力指标,在120名7-10岁少年武术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中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10岁少年武术运动员组协调能力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普通学生组;7-9岁年龄段少年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增长速度比较快,9-10岁年龄段是协调能力发展平缓期;7-8岁年龄段是武术运动员听觉肢体协调能力和上下肢体协调能力的突增期,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4.
运用体操教学发展7~12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体操教学发展7~12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笔者通过体操教学对7~12岁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体操教学对发展7~12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有较强的优势与向性开发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了6组12项动作指标作为协调能力测试行为样本。运用生物力学方法与人体运动的动力学方法,以相同动作冗余自由度的控制与不控制作为刺激变量,以动作爆发力表现水平的差值为因变量,通过对两组不同水平被试测验成绩的比较,对跳跃专项动作协调能力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建立了动作协调能力的理论框架与测验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 1499名男女儿童在 9项动作协调能力的测试成绩所反映出来的行为结果 ,从项目性质、动作特征并结合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以及增长曲线对各类测验项目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 ,找出引起上述行为结果的原因 ,使我们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规律有一客观全面更加理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研究学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测试工具AST在国内使用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通过测试技术操作和数据分析实证该测量工具的可信度、有效性与经济性。方法通过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验证AST和KTK测量工具的信效度,通过转换后的大肌肉动作协调能力商数(KTKMQ)校标基本动作技能AST测试的同时效度和区别效度。结果受试儿童年龄为7~12岁,平均在(44±11) s的时间完成了AST-1全程测试,在(45±12) s的时间完成了AST-2全程测试;AST-1测试成绩与KTKMQ的相关系数r=0.474(P<0.01),而AST-2测试成绩与KTKMQ呈现中度相关系数r=0.502(P<0.01);除7岁年龄组的AST-2测试与KTKMQ相关性较低外,其他年龄组的相关性均较高(r=0.469和r=0.767)。结论小学学段的体育教学环境中AST测试工具可以快速、便捷、有效的评估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轨道AST测量工具在本次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测试适宜性,具有重测信度;各年龄组测量结果的区分度和测试项目的鉴别力验证了测量工具的同时效度和区别效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量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分析了动作协调能力结构和总体特征,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法,对设计的多项测验指标在80名9岁儿童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男子的投掷动作协调能力发展水平高于女子;精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反;动作协调能力整体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设计的成套测验与专家经验评分结果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有效性成套测验,较全面反映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美国的评价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试工具——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对山东省济南市随机抽取的3~10岁的629名儿童(平均6.612.22岁)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美国测试手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济南市儿童操作性运动技能中踢球和地滚球动作的熟练性与美国儿童相差无几,而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双手接球和原地拍球动作的熟练性远低于美国儿童.通过对每个动作具体评价标准的得分情况与美国常模样本进行比较,发现了济南儿童与美国儿童的具体差距,并为体育教学提出一定建议,以弥补济南市体育教学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儿童灵敏素质是运动过程中反映身体综合动作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对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多采取封闭性的环境进行测试,无法真实反映儿童的灵敏素质。本研究采取六角反应球抓球测试方法,能够体现随机情境性特点,可以较真实反映儿童身体灵敏性。根据测试内容设计了反映灵敏素质的三级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男女生的灵敏性存在性别上的差异;7~12岁男生与女生灵敏性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男生灵敏性最佳年龄在11岁,女生则出现在10岁。  相似文献   

11.
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弱智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应用国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CR)”,评价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由44名弱智儿童测试结果显示:参加基本运动能力训练16周的实验组弱智儿童,在心理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由此,结果说明: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弱智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意志品质有促进作用,可辅助弱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协调能力作为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武术这种难美类运动项目,其作用尤为突出。文章主要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特殊表现,探明如何培养武术套路项目的专项协调能力,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项水平与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特点和本质特征,研究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结果表明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在运动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诸如:武术套路协调性与阴阳学说、整体观以及形神统一的运动特点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员阶段是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一系列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就篮球规则变化中的两人和三人裁判法对篮球比赛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及两人裁判法和三人裁判法裁判临场活动方式、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的差异,旨在学习普及三人裁判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水平儿童少年力量素质与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探索儿童少年力量素质随人体内分泌系统生长发育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方法:采取中华05计分法判读骨龄,筛选出发育类型正常的603名(其中男295名,女308名)6~16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获得血睾酮、生长激素指标,并测试相关力量素质指标。结果:(1)6~16岁之间的儿童少年,其中11~15岁的男生,10~12岁的女生,其睾酮指标为快速增长期;男生在10~12岁,女生在14~15岁为生长激素的快速增长期。(2)立定跳远与握力数值在血睾酮指标、生长激素指标快速增长期间,其提高时段并不同步。(3)生长激素指标男生在6岁之前出现高浓度值达到7.0 ng/mL,女生在7岁达到6.28 ng/mL。结论:(1)男女生睾酮指标快速增长期与青春期开始时间一致,提示在此阶段进行有目的的力量练习,有利于克服青春期男女生脂肪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2)6~7岁生长激素出现高浓度值,提示生长激素在6岁之前存在快速增长期,为早期力量训练提供了可能。(3)利用遗传度高的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探索儿童少年力量素质运动敏感期,可以更准确地判读运动素质敏感期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5.
拳击手靶练习是专业拳击运动员掌握拳击技能极为重要的训练手段,它可以提高拳法击打时的准确性、出拳速度、反应速度和维持身体重心平衡的能力。在进行手靶练习时,应把握好出靶的距离、时机、位置及变化,以便提高拳击应用技术、实战强度、判断时机、有效距离、快速移动、连续攻击、变换攻击等实战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TGMD-3在中国3~12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试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上海、深圳、重庆、洛阳、长沙的512名3~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TGMD-3测试,对测试的难度、区分度、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评价者信度、结构效度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TGMD-3的13个项目难度范围为0.27~0.78,区分度范围为0.38~0.49。每个年龄组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试(TGMD-3)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范围为0.808~0.902,其中男女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为0.95;总体的基本运动技能评价者信度(肯德尔协同系数)w为0.944, 2值为28.331,达到显著性水平;重测检验中,移动式运动技能(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55、球类运动技能(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41、总的基本运动技能(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43,均达到了较高水平。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了TGMD-3的双因子结构,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双因子模型(χ2(64)=103.28,p<0.001,CFI=0.960,TLI=0.952,RMSEA=0.049,SRMR=0.043)。结论: TGMD-3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试具有良好的项目难度、区分度,以及可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对我国3~12岁儿童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我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fitness levels of children participating in a movement education (ME) program to Illinois fitness norms (control group). The AAHPERD Health-Related Fitness test was administered to children ages 7 through 12 during May in each of the three years, 1980–83. The skinfold measures showed that the ME children had more skinfold thickness regardless of age and gender. Scores for sit-ups and sit and reach over the three years for ME children showed that the 9- and 11-year-old ME males had more abdominal strength and 11- and 12-year-old ME females, less flexibility. Times in the mile run indicated that ME children were s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ference scores at the 50th and 25th percentile on the Illinois norm tables were located for each fitness measurement. These references were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percentage of ME children who fell at or above the 50th percentile and at or below the 25th percentile. Data indicated that ME children need remediation in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and reduction in subcutaneous fat.  相似文献   

18.
杜更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38-439,437
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不断的运用于各种技能的培训当中.在游泳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的运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建立一个完整的游泳技术动作表象;学生从中学习提高了对游泳技术动作的分析、观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谈散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各反面的要求都很高,而判断能力就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运动员必须要有着极好的判断能力。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员判断能力的概述,指出了影响判断能力的主要因素:时机、思维和反应、竞技意识、时空感以及培养散打运动员判断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而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