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奥斯汀三部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试图找到奥斯汀塑造人物的动机。奥斯汀的心中存在着恋父情结,在这种恋父情结的驱使下,奥斯汀将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塑造成母亲的替代者。《理智与情感》中的爱丽诺和玛丽安分别是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上母亲的替代者;《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则在感情意义上完成了对母亲的替代;而爱玛则集这三位为一体,是现实意义、象征意义和感情意义上母亲的替代者,从而实现了对母亲全面彻底地替代,完美地满足了奥斯汀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2.
恋父情结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小女孩儿自幼年形成的亲近父亲、疏远憎恨母亲甚至与母亲竞争抢夺父亲的一种复杂的情感。《飘》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其特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恋父情结使其对父亲亲近依恋,对母亲则是一方面敬畏崇拜,另一方面极力反叛的复杂且矛盾的情感。斯嘉丽幼年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其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的情感和关系,是斯嘉丽的恋父情结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情结对斯嘉丽的性格和爱情婚姻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经》里,张爱玲就以少女的恋父情结为触发点,演绎了一段父女间的不伦之恋。许小寒,她执着而又不顾一切的爱着自己的父亲,象情敌一样嫉妒和排斥着自己的母亲,一个中国的厄勒克特拉在张爱玲的笔下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伤逝》历来有多种解读方法,大多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悲剧,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子君对涓生的爱恋是出自于她潜意识中的恋父情结。但是涓生又不完全符合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年轻而欠成熟,遇到问题只知逃避,这种不合父亲的形象阻碍了子君恋父情结的正常转移,子君只得离开涓生,回到她真正的父亲身边,这也是她的恋父情结的驱使,但是作为一名封建家长的父亲,压抑了子君的内心深处的恋父情结,使其不能得到正常的释放,最后,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简·爱的故事家喻户晓,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读者赞美简·爱的爱情故事.但是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整个故事分析之后不难发现,简·爱的故事是恋父情结酿成的爱情苦果:童年生活中的父爱缺失形成了简·爱的恋父情结,所以她一生苦苦追求的爱人不过是父亲形象的一个替代品;怀有恋父情结的作者自然地将简·爱送进了恋父的爱情陷阱.  相似文献   

6.
小说药丸     
<正>无论你有什么病症,我们开的药都很简单:小说一本或两本,按时服用。有些药能药到病除,有些则只有安慰效果,让你知道还有跟你有相同处境的人。爱女情结处方:《爱玛》——简·奥斯汀当爸爸的乖乖女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小时候当个被父亲捧在手心里的小千金可能无伤大雅,但长大成人之后,你会发现其他人不像父亲一样把你的缺陷当可爱,那可是一场震撼教育。在简·奥斯汀讽刺19世纪婚姻的小说《爱玛》中,21岁的主角爱玛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她的父亲神经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2011,(4):16
Q编辑老师:您好!我女儿从小就和她爸爸特别亲近,却不大愿意和我在一起。当时总觉得孩子小,没当回事。如今女儿已经十多岁了,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对爸爸更加依恋。我该怎么办?A家长:您好!像您女儿这样亲父疏母的心态,心理学上称为"恋父情结"。恋父情结的形成,一是多出现于父女相依为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和谁在一起会幸福?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人选是胡适.胡适比张爱玲大30岁,但在张爱玲的少女时代,宠爱她的父亲突然被继母抢走,落下了一份"恋父情结":第一任老公胡兰成比她大15岁,第二任老公赖雅大她36岁,她和胡适相差30岁完全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父亲情结以及这一情结给女性造成的成长创伤,反映了现实历史中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因此,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