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行事语力在翻译中的体现,并说明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分析源语文本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翻译过程的分析更合理化;也使译语文本形成过程中,译者将言语行为本身,以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意向性,并社会现象之间合理地相结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广告翻译的可行性。广告在原语中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即说服广告受众的目的。而在翻译成目的语之后,其译语文本也应具有同样的功能。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以言行事”,可以作为广告翻译的指导原则,以求得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在动态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3.
动画片《熊出没》成功走进俄罗斯市场是多个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着眼于不同语境下原作者真正的交际意图和受众的预期效果,有的放矢地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对其赢得国际声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言语行为三分说"为导向,分别对其片名、主人公名、部分台词和主题曲的翻译情况进行探析,重点阐释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对动画片翻译的解释和指导力,强调翻译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考虑言语行为的整体意义和交际功能以及受众的不同需求,不拘泥于形式,以最贴近、最自然的目的语再现原语内容,进而揭示语用等效翻译观在动画片翻译过程中体现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理论,它对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作者试着从对Austin言语行为的理解和对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两个角度来探讨翻译行为,希望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能推断出原作者的真正意图。实践表明,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目的论"是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研究。翻译的行为所要表达的目的决定着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政府英文网站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翻译应以目的为核心,综合考虑翻译委托人、翻译者水平和翻译文章文本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从而达到交流和宣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英文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分析了英文药品说明书的文本功能,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实现功能对等。同时认为,译者应把忠实原则引入到翻译过程中,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双语交际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翻译时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目标是真正达到译文与原文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8.
言语翻译需要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不仅仅停留在形式美上,更需要有情、意、景原则的指导。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才能获得与原文一样的美感体验,才能把美传递下去。本文通过对美学语言学与翻译美学理论的结合,重新看待了言语翻译中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9.
翻译与语用学的融合为翻译学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文章运用诸多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言语行为理论、含意理论以及语用综观下的翻译策略研究阐述了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与解释力。在此基础上认为,文学翻译的语用学方法应注重实证性与动态翻译过程的研究,透视语用翻译的本质,构建文学翻译策略的语用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兴国 《海外英语》2012,(24):154-155,164
语用等值关注翻译中语用意义或"言外之力"的传达,该原则强调翻译应努力传递原语的交际意图和功能。这对广告翻译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语用原则指导下的广告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广告达到功能对等,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