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艳 《海外英语》2012,(3):228-230
该文从张力理论的视角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张力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小说中有四种类型的张力结构。理性与情感之间、艺术与自然之间、利己与利他之间和人物之间的张力结构各成一体,又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了这部世界名著的不朽魅力。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人物的语言艺术张力。文章解析《傲慢与偏见》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成长逻辑,探讨作者简·奥斯汀使用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通过其语言模式的前后对比,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带有偏见的少女伊丽莎白形象;通过描写对待旁人先后性格上的转变,讽刺了达西的傲慢;利用在不同环境中的语言对比,凸显出了班纳特夫妇的愚昧无知;通过前后的言行反差,一步步夯实了威科姆的虚伪狭隘。  相似文献   

4.
陈玲  刘玉霞  李健 《海外英语》2012,(11):237-238,252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初期最受欢迎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该文尝试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剖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的形成以探讨小说中偏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一直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小说中机智、幽默的对话以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巧妙对白背后的隐含意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就为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含义理论赏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以期获得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采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分析,通过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说明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谢丽 《英语辅导》2014,(1):191-193,197
本文采用整体细读法,从叙事学的时距角度出发,探讨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时距特点。重点讨论概述、场景、省略、停顿,这四种时距表达方式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简·奥斯丁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场景的表达形式,对塑造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距的使用方式对《傲慢与偏见》的节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该小说整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月 《林区教学》2014,(11):27-28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深受全世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部小说体现出的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基于此,从人物塑造、叙事角度、情节结构和舞台场景四个方面着手,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傲慢与偏见》所具有的戏剧性特色,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体会奥斯丁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朱豆豆 《海外英语》2013,(23):256-257
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必有简·奥斯汀一名,而简·奥斯汀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也非《傲慢与偏见》莫属了。婚姻与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是如此。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也同样是因为她的这篇小说中所阐述的婚姻与幸福的联系。该文基于对《傲慢与偏见》的阅读和研究,简要探讨婚姻与幸福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继《兄弟》之后,沉寂七年的余华在2013年推出长篇新作《第七天》。小说一经发表,随之而来的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褒奖者有之,批评者更甚。余华深谙张力因素对小说的功用,在《第七天》中完美地呈现了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一是叙事结构上真实与虚构形成的巨大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二是苦难与温情的张力体现作家对底层人深沉的爱与同情;三是活着与死亡两个世界之间的张力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客观说来,《第七天》以其饱满的艺术张力,理应在余华的所有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两个角度(即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分析了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4,(A0):15-16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伟大著作,小说中的四段婚姻基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本文通过对这四段婚姻的详细分析,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状态下英国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以一种诙谐的方式,从青年们的爱情婚姻展开,描述了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虽然言语平时,却真实再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初级阶段,封建保守思想仍给乡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不到大的社会矛盾,但仿佛看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描绘的淑女与绅士之间的爱情婚姻图。  相似文献   

15.
张翼 《文教资料》2014,(25):3-4
女性主义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与挣扎,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研究潮流。谈到女性主义,不得不联想到众多相关文学作品,如《简·爱》、《法国中尉的女人》、《傲慢与偏见》等,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就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生动的女性形象,揭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她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意识及美满和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首先对女性主义进行了理论界定,其次简要介绍了简·奥斯汀及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再次着重分析了女性主义在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JoAusten的代表作,本文借助语用学理论分析该书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情感及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的爱情与婚姻,通过透视她们的爱情过程以及婚姻的结局来反映英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的批评视角,从广义互文性和狭义互文性两个角度,追踪《傲慢与偏见》对历史文本和先文本改写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琼 《文学教育(上)》2008,(15):103-103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一书,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复调小说,讨论了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以及小说中的复调对话,并分析了复调理论是如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20.
重温《傲慢与偏见》——再议简·奥斯丁的理想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该本文以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发展过程为主线,探究了简·奥斯丁理想的婚姻观,揭示了资产阶级婚姻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