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代农村词的创作心态比之田园诗、前代农村词和其他题材的词作有了很大的转变,带来了宋代农村词词境的扩展,主旨的深化以及艺术风貌的新变,体现了宋人词体观念革新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江顺诒反思传统词话的旧例 ,构筑词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旁通曲证 ,探寻词体的音律之源 ;在建构词学理论体系的显豁意识下 ,首次成规模地汇集词境诸论 ,对词境观念的发展极富有建设意义 ;承继并反思前期词论中的道德评判和类化审美的两种词品观念 ,写苦心、标妙境 ,完成了很有个性的词品思想。  相似文献   

3.
"词以意境为最上",(《人间词话》)意境是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明末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5.
“词以意境为最上”,(《人间词话》)意境是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明末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孙光宪词论     
川籍词人孙光宪,乃《花间集》重要作者之一。其生在唐五代之际,性格刚毅,忠直善谏,且颇有政治眼光。作词题材广泛,以历史、征夫、思妇等内容入词,能从“花间派”香软中浑朴脱出;写村野风光,清新淡朴;写巴陵风物,颇有民歌特色。词风也表现出一种俊逸健朗之气,异乎“花间”之风,导乎豪放之先。而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又与其受题材的影响与制约、善于以诗境为词境等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将其大我的际遇、性情、学识、精神熔铸于词,造就了稼轩词的大我之境,给后人留下了一批难得的艺术精品,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稼轩词大我之境的成因主要是,豪放与婉约交融;以文为词,典入化境;养气与积理.  相似文献   

8.
用典是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善于用典更是《纳兰词》的一大特色,纳兰用典或抒情或言志,用典不仅多,而且典故多与词境融为一体,独造新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9.
“词别是一家”的词体观念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本体特征的理论概括,它强调词体作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整体以与诗、相区别,包含了对这一艺术形式各个层面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和要求。在李清照《词论》中,这一观念为:声诗并:阐述词体的本体特征;评论作家:强调词体的艺术规范;主情致:揭示词体的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强化感觉到个性表达,色彩的运用是吴文英创作词的重要手法。梦窗词是一个五彩斑斓、红香翠妩的色彩世界。梦窗词中往往表现出随意赋色的着色方式和密丽华艳的色彩组合艺术特征,构建了华美凄婉的词风,开辟了瑰奇明艳的审美空间,进一步开拓出密丽幽深的词境。色彩的敷绘亦成为吴文英奇思、孤高的个性表达,成为吴文英独特人生境遇和创作思维的表征。  相似文献   

11.
刘德鸿先生的《清初学人第---纳兰性德研究》是学术界第-部研究纳兰身世的专著。刘先生全面系统地考证、论述了纳兰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绘制出-幅完整而清晰的纳兰家世图志和纳兰个人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广大读者认识纳兰,理解纳兰文艺创作特别是词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2.
新批评派的有机形式观由“独立自足性”、“有机整体性”和“对立调和性”等概念组成。从渊源上讲,它是对传统的有机形式论及其所包含的对立调和思想的再度申说和改写。从哲学美学上所讲的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到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再到艺术接受中心理情感的对立调和,最后到文本结构方面的对立调和,新批评将作品变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具有对立调和意义结构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将传统美学和文论中丰富的“有机形式”论思想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3.
桐城派文论把理想人性中的道德生命情调视为文学表现的本质内容和文学之美的根本显现。朱光潜继承和发展桐城派的文论思想,主张文艺要表现对人情物理充满想象性同情的真情实感。这一文艺思想是朱光潜移情美学思想和诗境美学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可以跨越发展的。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历史通道;3.实行科教兴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关键战略;4.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际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在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王蒙以其多达二百万字的批评文字构成一个相当显豁的“王蒙现象”。王蒙文学批评是作家的艺术感觉与批评家的理性维度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王蒙拥有一种以“人学”为核心同时又包容了社会、文化与生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性文学观。其次,王蒙的文学批评既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出了一种敏锐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王蒙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既尝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个性化批评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16.
境论(境界说、意境说)和味论(滋味说、品味说)是带有浓厚本土特色的文学理论,在形成和发展中从佛学吸取了思想资料。本文梳理了相关术语的演变情况,探寻宗教心理研究与艺术心理研究之相互影响和渗透,并指出古代境论、味论所包含的对人类审美心理规律的洞见,及其在当代艺术活动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也是诗歌作品重要的审美规定。诗歌在意境的表现上一方面要求清晰准确,另一方面又要求隐约含蓄。而大多优秀诗歌作品不确定成分居多,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点在唐诗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它产生的最大因素就是”兴象”。触物起情的自然意象的大量存在,导致了表现上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形成了模糊的意境。诗歌的美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肖魁伟 《培训与研究》2010,27(6):54-56,95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文献,也是一篇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哲学文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来源于生活",它体现了毛泽东本人的文艺观。本文主要从他的这种文艺思想的哲学来源入手来探析他的这种"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9.
废名作为极负盛名的“文体家”,他在语言上的极端追求和极力变化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桥》是废名“纯正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淳朴而恬淡,充满诗情画意,且特别重视营造与组织意念,并含有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意象,而极端俭省的文字又使得意象既繁密又超出常理的跳跃。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晶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