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工作,有利于增强环境育人的意识,发挥环境育人,陶冶情操,规范文明行为的功能。 如何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的工作?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学校是为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工作中,要体现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在学校校园环  相似文献   

2.
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办好特色学校,对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都非常重要。一、校园卫生环境建设的作用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身心愉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需要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和舒心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接受教有,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这就需要学校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我校在校…  相似文献   

4.
校园环境艺术化是校园内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明环境的和谐统一。它主要包含学校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反映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学校特色和校园精神。一、校园环境艺术化的意义1.校园环境艺术化对学生的辐射、向心、凝聚力量校园环境艺术化作为校园环境建设,隐含着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硬件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潜性课程的显性物质,主要表现在根据学校自己的培养目标。整体的建筑、绿化等设计与规划所进行的人为创造美的过程,建设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寄情于师、寄情于生的校园环境,能使师生触景生情,随时随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潜在的、隐性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一、要建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他的第二个家.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不问断地接受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高雅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较好心理影响。校园环境作为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引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触及到所有参与这场改革的人们思想深处,这就是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具体说,校园环境是为学生和老师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提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生命环境观”。“生命环境观”强调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老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层次上重建校园环境。一、“生命环境观”基本特征1.生命性特征。叶澜教授曾指出:处于生命中集中于学习的儿童和少年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学生自己却并…  相似文献   

8.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整体诠释校园环境文化的建构理念,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校园环境文化方向,全面设计校园环境文化的整体布局,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环境教育活动,达到实现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其中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潜在课程的重要内涵。优良的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社会适应等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与积极推进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尤以学校支持为主.校园环境是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从校园文化、网络环境、人际环境、自然环境、学习环境、管理模式等方面来优化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道德教育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从环境道德教育入手,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建设原生态校园,创造天然的校园环境育人空间;提高教职工队伍环境道德素质,营造校园环境的德育氛围;开展有关环境道德教育的节日和实践活动,活跃校园环境文化气氛;设立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形成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12.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环境是指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及人际环境,,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挖掘校园环境的美育渗透因素,建构优美校园环境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美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构建优美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审美体验的平台建构优美校园环境这一审美体验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清新.整洁.文明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和形成正确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可以…  相似文献   

13.
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的重要环节,美丽、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 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它的最终实现,单凭长期以来狭隘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学校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直接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不容置疑,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的优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环境是环绕并作用于人的物质与观念形态的客观现实,在相当程度上诱导、影响、丰富着学生的心理,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日本学者安藤  相似文献   

15.
校园环境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心理导向的直接因素,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教育家都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认为: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越来越被广大的师生认同。  相似文献   

16.
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日趋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五化"校园环境建设理念,创新推进校园环境规划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人文实训环境建设、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技防建设的案例分析和应用,证明了该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对促进环境育人功能发挥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罗小林 《宁夏教育》2000,(11):56-56
隐性课程是一种环境教育,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课余生活建设、班风、学风、校风和学生心理素质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水平和育人效果。因此,校园的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一、校园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是不能放松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对校园环境建设从思想和工作上稍有放松或停顿,就会丧失原有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还在整体上影响高校的教育效果。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中还存在着三种思想倾向:一是“无碍大局”论,  相似文献   

19.
环境育人美在其中──北京师大附中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时时处处,无孔不入地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并且根据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和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沈阳大学吴辽娅邓春山李莹关键词:改善环境精神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依赖和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已日益明显。高等学校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