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的记叙线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运用“抓住重点段中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学习“通过侧面烘托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3.学习课文形象具体描写人物外表的方法。 4.懂得外表与内心是有一定联系的,内心是外表变化的依据,外表是内心活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单元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做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热情。 2.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培养学生从人物外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阅读能力。二、活动课准备: 1.排练课本剧《金色的鱼钩》。 2.收集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今天这节活动课,由我和×××主持,希望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主持人乙:下面我来宣布活动方式。我们这次活动有根据课文片断描述人物内心活  相似文献   

3.
心理描写是通过内心活动对人物进行的一种直接描摹,它可以最直接、最准确、最深入地刻画人物。鲁迅《药》这篇小说就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其方法如下: 一、行动示现即通过人物“不由自主”的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对华老栓买  相似文献   

4.
《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重点项目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和挖掘,来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必备的一种能力。 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常用的方法是透过人物的外表(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联系所处的环境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我的战友邱少云》(第  相似文献   

5.
人物描写不外两个方面,即外表与内心。阅读文章时,注意人物的外表与内心,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了解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外表描写包括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肖象描写——即对人物的身材、衣饰、四肢、头面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这种描绘可以使人物  相似文献   

6.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解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的。(一)从外貌体会内心。“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年龄并不太大,但满脸皱纹,斑白两鬓,显得十分苍老。仅  相似文献   

7.
《我的战友邱少云》(统编五年制第九册18课、六年制十一册14课),是篇革命回忆录。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牲牲的英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遵守革命纪律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抠住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及邱少云英雄行为的重点词句,透过人物外表揭示人物内心,展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献身的光辉形象,感染启迪学生动情晓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  相似文献   

8.
第五课抓住外表内心写出人物特点复习要求能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外表了解人物内心世界;能用具体事例(包括人物说的、想的、做的)写出人物某一万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第四单元 本组是读的训练重点,即:“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两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体现了技能训练的扶放关系。这是备课要考虑的着力点。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词句,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人们的内心。教学方法用抓重点词句阅读法。  相似文献   

10.
<正>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戏剧"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设计了"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三个任务。教材选编了《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三篇中国经典戏剧。为了探究其共性特点,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相似文献   

11.
《曼谷的小象》这篇讲读课文,通过一头小象帮助中国客人拉车,洗车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端庄、美丽,乐于助人的泰国妇女形象。在文章中,作者并未对要表现的人物大肆渲染,而是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外表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品格。环境——衬托人物形象。成功的环境描写,能为人物提供活动的场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这篇课文一开头,便展现了一幅色彩斑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中,被誉为“天下夺魁”的《西厢记》,不汉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激励读者,而且以优美的文词悦人耳目。作者从情节安排到戏剧冲突,从人物塑造到语言设计,都注意了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划与描写,婉曲细腻地表现了张生和崔莺莺恋爱的心理变化,塑造了敢于冲破封建樊篱的张生、莺莺、红娘等艺术形象,从(?)使“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呼声震世骇俗,流芳百代。(一)王实甫《西厢记》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首先描写了人物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活动,然后根据人物的内心活动发展情节,使之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是《西厢记》情节组织上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忘不了您     
<正>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征一、外貌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凸显人物的性格情感。所以,外貌描写要以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为核心,这样才能够刻画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二、人物语言要与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经历和地位等相吻合,要能够真实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三、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揭示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这种方法在小说中经常运用。四、要结合人物的  相似文献   

14.
邱国庆 《考试周刊》2016,(15):35-36
<正>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抓作者的两个写作意象"梅花与雪"体会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二)通过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恰当运用对话与比喻的方法。(三)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二、教学过程(一)通过《梅花魂》与《钓鱼的启示》入课,理清文章内容。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相似文献   

15.
从人物心理描写的角度来看:《金云翘传》与《翘传》的作者都擅长透过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作者对人物做心理分析,通过人物言行和内心独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青心才人善于通过诗词来写人物内心,阮攸则善于写景寄情;《金云翘传》的内心独白是简介式的内心独白,《翘传》中的内心独白除了简介内心独白之外,还有直接内心独白以及从无所不知视角描写内心独白;《金云翘传》叙事者在评论时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表达也相当含蓄、蕴藉,而《翘传》的叙事者却用充满主观情感的语言来评论人物、表示对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写人叙事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就是心理描写。文学作品一般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即人物的感觉、知觉、情感。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1.倾诉式。由作品里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读者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是把读者当成“知音”,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欲望和思想直露给读者,使人感到亲切可信。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  相似文献   

17.
命题作文     
1.《广寒宫内大排宴》要求:(1)以2010年中国宇航员驾飞船登月球,嫦娥、吴刚等率众仙设宴欢迎家乡客人为内容,写一篇想像作文。(2)对欢迎场面作适当描写,写出人物的具体活动,要具体、生动。(3)要有超前意识,想像要合理;层次清楚,结构完整、紧密。(4)字数在600字以上。2.《“嫦娥  相似文献   

18.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通过作者的所见(邱少云的外表)、所思(“我”的内心活动),来展现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品质。教学时可从此切入,点引学生紧扣文中描写作者所见、所思的句  相似文献   

19.
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小弗朗士在刚刚得知不准再教法语的消息后,那一段内心独白:“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这就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把人物在一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内心想法、感触、情绪和意识等心理活动描写出来,展示人物行动的心理动因,深入刻画人物的性格。其方式有如下几种:一、内心独白——自言自语无掩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将人物的内心想法倾吐出来。这种仿佛自言自语的方式,让当事人一无遮拦地吐露心声,有助于读者透过人物外表,一直看到他的内心深处,从而获得一…  相似文献   

20.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心理描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自白袒露式自白袒露,就是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或默想,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方法,能够把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直接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例如: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