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每年出九万多种书又好又不好现在全国每年出书九万多种,是好还是不好?对这个问题,各人的答案不会一致。我的答案是:又好又不好。说好,是因为这些书显示了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速度,从1979年的每年出书一万多种,增长到现在每年出书九万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的普及,中国广播面临严峻挑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又一个比电视更强的对手站在广播的面前,因特网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积极与因特网合作又受到传统媒体的普遍重视。报纸、电视上网已成为全世界的热潮。面对新的形势,广播上网也浮出水面,广播界一些人士认为,这将是一个“广播业的革命”。 国内广播上网的基本情况 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成为我国第一个上网播出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电台其他三个专业频率也  相似文献   

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4.
闻道 《出版科学》2004,(3):29-31
现在的出版社常常把"出书难"这几个字挂在嘴上,殊不知读者也常念叨"看书难".出版社的"难"在于如何选到既显示品位又能赚钱的书稿,读者的"难"在于如何从众多图书中选出自己想看的好书.现在的图书越出越多,每本图书都有精美的封面,动人的宣传词,再加上报纸电视的鼓噪,让人在挑选时愈加迷失.好在还有一类专做书摘的期刊,在众多图书中精心挑拣,选出一些合适的图书定期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6.
蒋泥 《网络传播》2007,(7):85-85
暑假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和看电视,其它什么都没干。我发现现在的电视多了些新内容,主要是多了网络——直播节目时观众可以通过网络与现场直接联系,还可以向专家提问。后来就有了高考消息,大学招生老师坐在家中只花一两个小时,就能在网上将该大学在某省的录取工作搞定,既节省人力、才力,又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还提高了效率与公平。总之是没完没了的好处,大有真到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了。  相似文献   

7.
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冯小刚、王小丫准备在华艺出版社出书后又“改嫁”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事,又把“明星书”推向了前台。“明星书”究竟在图书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 明星利用各种机会抬高自己的知名度:炒绯闻、打官司、拍广告,再加上现在普遍使用的出自传或出写真的方法。出书对明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少都能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正式了拉开知名主持人出书的序幕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电视到广播甚至新媒体等各类媒体的知名主持人竞相著书立说,其中如柴静的《看见》等一些作品还形成全国热销之势.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每年仍不乏主持人图书问世,但出书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知名主持人出书现象进行冷思考,探讨在出书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与措施,以期知名主持人更理性地出书,为读者奉献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出书是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做到的事。而今天随着中国进入大众文化时代,无论上大学,还是参与电视娱乐节目平民百姓都成了主角,“草根”出书,也不再只是梦想。  相似文献   

11.
杜友君 《出版广角》2013,(21):66-67
体育明星出书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既是明星个人的体育成就同明星效应相对接的结果,也是体育艺术借助现代传媒技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产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明星出书同电视互动所带来的传播效应有效盘活了明星出版的市场。当前,电视传播的内容日趋生活化,各类电视节目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作为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主要元素,受到广泛的关注及参与,而体育节目的电视传播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观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受电视互动  相似文献   

12.
视听兼备,声画结合,图文并茂,是电视媒体的独家优势,画面无疑是电视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但电视画面最擅长表现的是"现在进行时",对过去已经发生而又没有任何音像资料的事情进行再现宣传就有一定的难度.而现实中因宣传工作需要,又有许多过去发生的事件需要现在进行追溯、展现、宣传、报道.那么,电视如何扬长避短,用画面表现过去的事情,把电视片做得图文并茂,引人人胜,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彗星·彗尾与聊斋系列□李文方今年3月9日,是个星期天,我正在家中忙于《聊斋系列小说集成》的校核,忽听电视中说有日全食和海尔·波普彗星观测的实况报道。我犹豫了片刻,“聊斋系列”策划运作已经两年多,现在征订成功,急于出书,的确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但日全食...  相似文献   

14.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12月。建社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出书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社会效益,逐渐形成了一些出书质量观,摸索了一些质量控制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出书质量观出书质量是指所出全部图书的总体质量,这是衡量一个出版社办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应予关注的首要问题。出书质量自然包含每一本具体书的图书质量,没有部分就没有总体;但总体又不是其所属各部门的简单相加。我们认为,出书质量包含宏观质量与微观质量,两者又都可细分为若干指标。  相似文献   

15.
辽宁教育出版社近年出书很有特色,他们积极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图书大增,成为国内出版外版图书最丰的出版社之一。这个社创建于1984年,现在只有编辑48人,但是出书很有思路,业务开展得很快。他们着力于传播科学文化和发展教育事业,同时又取得了经济效益。前年策划规模宏大的工程,推出了《新世纪万有  相似文献   

16.
出书排版,现在大陆除重印古书外,一致用简化字,香港台湾则仍用繁体字。一种书在大陆出版了简化字本,如果在香港大量需要,就必须排繁体字本,重新印制。台湾现在再版大陆的出版物,重印时必须排繁体字本。这是费时、费事又费钱的事。如果使电子照排机具备这样一种功能,输入简化字,既输出简化字本,同时又能输出繁体字本,这样就可以省时、省事、又省钱  相似文献   

17.
蒋剑翔 《今传媒》2006,(4X):33-3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人家反而不相信,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18.
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高校出版社迅速发展。现在,占全国出版社总数近1/5的近百家高校出版社,成了全国出版界的重要方面军—— 1.建立了一个布局基本合理、学科比较齐全的高校出版体系,年出书近2万种,占全国出版社年出书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19.
随笔     
爱你直到更年期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人到了三十岁就该下网了。听他们这么一说,我有点紧张,不知道是不是中央有了什么新的精神,要网虫队伍年轻化?三十而立的事情,也有人跟我提过,但我觉得这跟上网并不矛盾,大丈夫立在四方,我也可以在网上立。搞好了,可以混成IT精英,混得差点,也可以成为著名网虫。 所以我怀疑这里面有什么阴谋。早先老听他们提什么70年代,80年代,再后来,新新人类又出来了,现在又弄这么一说,非要把我们这拨给挤出历史舞台才算完。人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许多IT从业人员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上网看新闻、看电子邮件、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IT行业聚集了一群知识精英,这群人对于信息的要求是最多的。过去当然是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靠传统媒介来获取信息。如今他们对于第四媒体即互联网的依赖已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新闻工作者连一天也离不开互联网。你可能会说,这种生活离我还有距离,但这些走在前面的知识精英们今天的生活就是你明天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