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荀子的人性论入手来探讨荀子的政治思想,其中涉及到君道和臣道,从他的政治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儒家的色彩,但是从他产生这些政治思想的初衷以及从他的弟子的发展方向上看时,发现他跟法家更有着深远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荀子承接孔孟儒学,进一步阐发着自己关于"礼学"的认识,提出礼、法并行的思想。《荀子·修身》篇指出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正礼"的作用。《君道》篇中说道,一国之君,治国也要治之以礼,方能国泰民安。本文希望通过对荀子"君道"与"师道"的阐述,发现其中共通的礼学思想,进一步理解荀子所说的"礼"。  相似文献   

3.
孙佳伟 《科教文汇》2008,(35):218-218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以哲理著称,同时也长于政治。老子的政治思想作为道家的主导思想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中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他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提出了一个新的治民的政策,也为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4):162-163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6.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7.
“道”论是章学诚教育思想的理论立足点和归宿点.他在道器合一、官师合一、知行合一的统一中建构了教与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强调“教”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学”不是弃己从他,而是明白事物固有的道理.这就贵在知晓为学的方法.他指明了教育的源流,却没一味复古,而是要求教育要不断地开新风气,教育要有所得,有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礼法一体理论,融儒、法、道等家政治思想为一体,奠定了二千年来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模式的雏型,为二千年来封建统治者所采纳。在现代,只有将内在的道德自觉与外在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依赖、优势互补、协同一致、共同作用,社会的秩序与稳定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11.
季海群 《科教文汇》2009,(36):171-171,18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把中国古代哲学中“道”的内涵化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即提倡大学生厚道为人、同道为学、公道为事、大道为民,作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共同愿望和意义世界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2.
康梦忱  李天一 《科教文汇》2010,(23):200-201
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坚守着王道统一的最高理想,但并不拘泥于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而是转向现实,构建了另一个霸道统一的世界。本文从荀子的王道统一理想入手,分析他从王道到霸道的思想转向;进而分别论述在王、霸道体系之内的军事思想,即在王、霸道指导之下靠何种力量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最后,笔者提出实现霸道统一之后向王道的再次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战国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指出了名家学说的"见"和"弊",在批判各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一些思想,但总的来说其思想体系基本属于儒家。荀子是先秦时代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道"的范畴,与老子的"道"都是对传统天命观的批判。我们认为庄子对"道"的认识层次的划分是理解庄子"齐物"与"无待"的钥匙,他对"道"的认识层次的划分与他对无待的逍遥的追求在致思路径上紧密相连。我们就是围绕这一核心关系,来审视庄子对人的认知以及人生和社会是如何认识的。  相似文献   

15.
张磊 《科教文汇》2007,(9S):178-178
《老子》以“道”为其主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学的始作俑者,《老子》形而上学思想关注的问题是世界的第一原理,即世界的原初原因是什么,以及作为世界原初原因的“道”。文章对比了中西形而上学思想的不同之处,提出了老子形而上学思想的路向,着重论述了其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想,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其形上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6.
刘玲 《科教文汇》2009,(18):40-40,80
荀子,战国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指出了名家学说的“见”和“弊”,在批判各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一些思想,但总的来说其思想体系基本属于儒家。荀子是先秦时代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2)
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荀子的"天人相分""性本恶""教育环境论"的教育思想角度分析对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阐述当代德育建设工作可借鉴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庄子的世界中,道不是一种直接实在,而是一种隐晦而神秘的的冥冥之在.在体认、把握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庄子独特的教育思想.道的普遍性、本体地位和自然属性为教育的可能性提供基础和远景.在道与自然的关怀下教育变得格外神奇和富有魅力,"心斋"、"坐忘"为人在心物一体中迎接"此在"的澄明而进入思之途.庄子所打开的致思路径,是所有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19.
李晓 《大众科技》2008,(3):145-146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推行的治学之道,系统科学,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借鉴孔子的思想与方法并结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科学的英语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20.
倪永强  张启明 《科教文汇》2007,(12X):200-202
在庄子的世界中,道不是一种直接实在,而是一种隐晦而神秘的的冥冥之在。在体认、把握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庄子独特的教育思想。道的普遍性、本体地位和自然属性为教育的可能性提供基础和远景。在道与自然的关怀下教育变得格外神奇和富有魅力,“心斋”、“坐忘”为人在心物一体中迎接“此在”的澄明而进入思之途。庄子所打开的致思路径,是所有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