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明月共潮生>包含有最多的北海元素.第一,它写了许多北海的风景、风情、风俗和风物,它写的北海风景、风情和风物,都有生动的人物故事、情感和命运贯穿其中.第二,它从始至终叙述了1992-1993年北海的房地产热,从房地产这个产业层面对"北海狂潮"进行了一个完整的记录,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部"北海狂潮"的文学志书.第三,它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北海狂潮"中的弄潮儿形象,不仅写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北海狂潮",而且写出了心理学、人性意义上的"北海狂潮",通过对这一场经济学意义上潮涨潮落、心理学意义上大起大落的人生的跟踪扫描,最终获得一种人生意义上的哲理领悟.  相似文献   

2.
茅盾散文《风景谈》,题目上“风景”二字与通常的说法有些不同。通常理解的“风景”,是指由自然现象所构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致,而在这里指的是风物、景象。如此使用,倒也并非出于杜撰,它本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是与常用义稍异而已。两种用义的区别,在于:一指自然的、静态的景物,一指“加入了人的活动”的地方风物、景象。茅盾之所以用这个文题,大约就是要利用“风景”的两义,从一个不惹眼的角度来写一个敏感性的地方:他要忆述亲见亲闻的延安生活,却又故意写得模糊一点,这也是一种遮眼之术。  相似文献   

3.
早叫的鸡     
“莫道楚乡风物陋,章屈宋到如今。”这是元代大诗人(光山籍)马祖常的两句诗。写大别山风俗民情的章似乎该写的都写了。我想从大别山风情中虽然是“陋习”但又有意义的民俗来做点章。其实,这个灵感最早还该从读唐代赵蕤的《反经》谈起。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懂生意经的商人,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一本是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如果我从“反”字上做点章,比我写传统的正面的风俗民情更能给人带来一些深思。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4.
一只蝴蝶     
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罗丹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自然中有风景,比如优美的山水风物;生活中有风景,比如华彩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片段;心灵中有风景,比如难忘的心灵波澜。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冬日感悟     
两篇文章同是写冬日的风景,写景中又都有叙事、抒情,写出了作者对冬日风景的独特感悟。史鹤幸从冬雨中感悟到了诗的意境;《冬至一阳生》的作者在寒冷的冬日里看到了“温暖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你就是风景》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男孩女孩成长文学系列”中的一本,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的书。作者是青年作家孙卫卫。《你就是风景》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出来的,写出了“我”从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一直到毕业找工作、参加工作的点点滴滴。语言风趣幽默,描写生动活泼,读着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可以说这是一本写成长过程的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点腼腆、羞涩但又顽皮可爱的小男孩、小机灵鬼怎么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青年作家的全过程。这本书中有“我”12岁当小记者的经历、有“我”在中学时对文学的疯狂爱好和追求,有…  相似文献   

7.
湘西是人人向往的地方,猛洞河是湘西的著名风景区。作者生活在猛洞河畔,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挚爱之情。本文写的是土家族人在猛洞河畔的生活,写猛洞河的四季风情,重点写她的春夏风景和土家人的习俗。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爱。“情深而文明”,没有对家乡的挚爱之情,是很难写出如此美妙的景物和风情来的。所以,要写好文章,首先你要对自己笔下的人和事有真切的感受与感情,才能成就优美的文字和优美的文章。此文的成功还在于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夫,对自己家乡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特性,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去描述她,…  相似文献   

8.
冬日感悟     
两篇文章同是写冬日的风景,写景中又都有叙事、抒情,写出了作者对冬日风景的独特感悟。史鹤幸从冬雨中感悟到了诗的意境:《冬至一阳生》的作者在寒冷的冬日里看到了“温暖的希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北海传统疍服别具一格,极富浓郁疍家乡土风情,为中国服饰海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文化特征、传承现状、旅游价值及开发等方面研究北海传统疍服文化,针对北海传统疍服文化独特的旅游价值,着重探讨其旅游开发思路策略,这对于北海疍服文化的传承,以及北海乃至北部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海传统蛋服别具一格,极富浓郁蛋家乡土风情,为中国服饰海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文化特征、传承现状、旅游价值及开发等方面研究北海传统蛋服文化,针对北海传统蛋服文化独特的旅游价值,着重探讨其旅游开发思路策略,这对于北海蛋服文化的传承,以及北海乃至北部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记,每个小学生都会写,但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写着写着,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慢慢地成了一种“有点讨厌”的负担,应付了事!这是因为他们写日记的种类很单一,总停留在写“一天中有意义的事”上。又因为身边不可能天天发生“有意义的事”,就理所当然“没的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写“花样日记”,不但能激发兴趣,处处逢源有材料可写,还能写出数量多、质量好的日记来。我常常引导学生写下面的“花样日记”。  相似文献   

12.
题目1.我家附近2.观剧有感(原人教版)□周远喜学生:老师,虽然“审题与立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一涉及具体题目,我们还是拿不准应该怎样动笔。您能不能结合本单元的两个题目,给我们做些分析?老师:好的,先来说一说审题。“我家附近”这个题目虽然在空间上加以限制,但在时间和内容上却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我们可以写家附近建筑的格局、民间习俗、居民生活状况;也可以从春夏秋冬入手,描绘家乡的四季风景;你也可以写家乡的风情、风俗,如在元宵、清明、中秋等一些传统节日里人们的各种活动,写出节日的气氛,描绘出家乡独特的风俗人情…  相似文献   

13.
看风景     
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罗丹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自然中有风景,比如优美的山水风物;生活中有风景,比如华彩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片段;心灵中有风景,比如难忘的心灵波澜。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牛的眼神     
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罗丹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自然中有风景,比如优美的山水风物;生活中有风景,比如华彩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片段;心灵中有风景,比如难忘的心灵波澜。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心酸的风景     
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罗丹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自然中有风景,比如优美的山水风物;生活中有风景,比如华彩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片段;心灵中有风景,比如难忘的心灵波澜。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反映,它包括知识积累、观察分析、表达技巧、思维创新等能力。然而小学生的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差,写出的作文大多显得空洞、乏味。那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将文章写好,写活呢?一、以“说”促“写”,训练学生口头作文*小学生心理是循着由说到写,由模仿到创作的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说”作为人们语言交流的直接方式,在幼儿启蒙阶段对其能力形成就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口头语言是桥梁,而写作就是书面反映客观事物。口头语言的提高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奠基作用。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口头…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棋的小说略作探讨。汪曾祺小说表现了一种对“人间烟火”的浓厚兴趣,“人间烟火”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内容。汪曾祺特别擅长写风俗,风俗、风情、风物常常成了他小说的主体,而真正的故事和人物反而退到了幕后。所以有人说汪曾祺是一个风俗画作家。风俗的确占据了汪曾祺小说的大量篇幅,这可以从我们随手列举的例子中看出。《…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情趣,产生写作欲望─—我要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能变得饶有兴趣,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便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锻炼机会。 二、积累素材,厚积薄发─—写什么 通过激发写作情趣,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但提…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林逋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众芳摇落独暄姘,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含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首联,作者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山园寒梅独暄图。山林幽僻,溪涧清浅,群芳殆尽,可梅凌寒独自开。尽管它不与群花争艳,然而它开得并不“寂寞”,它开得“暄”,开得盛。那样地傲骨凛凛,潇洒脱俗。这里由于“众芳摇落”的反衬对比,更突出了梅那一花独秀、不同凡响的品德内涵。难怪它在小园中“占尽风情”。一个“尽”字,不仅写出了梅那集天下精英于一身,独享山林风情的内蕴,也道出了作者对梅那难于言表  相似文献   

20.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写、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这严重妨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培养起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教师转变观念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前提中国是崇“文”的国度,写出“文”给人的感觉很神圣。能写出“文”令人起敬。无形中学生认为写作文很难,要写就要写出“好的”。提起笔来无从下手,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成了用不上的废砖头。再加上多数教师张口必强调写“有意义的事”,强调“立意高”,强调“构思巧妙,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