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题目设计一: 11年前,安徽金寨山区的一个普通女孩以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被记者发现拍摄,继而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孩叫苏明娟。作为一名希望工程的捐助对象,2002年9月,苏明娟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全社会为“大眼睛姑娘”考上大学而高兴时,苏明娟诚恳地表示“捐款可以用在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同学的身上,让他们不再有贫困的苦恼”,并请求退出希望工程对她的捐助计划。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引人深思的故事。希望工程的实施和苏明娟的行为,都使我们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请以“希望工程展现的希望”为话题作文。立意不  相似文献   

2.
握着铅笔的小手,一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简朴得近似于寒酸的衣着——“希望工程”的这张宣传照片感动了多少人,“希望小学”一座座拔地而起。即使这样,贫困失学的少年每年仍有增长。同时,在繁华的都市“厌学族”方兴未艾,正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从初中向高中蔓延着,给望子成龙的家长沉沉地一闷棍,给转向素质教育的老师带来长长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时间毕竟是太久远了。  今天,人们再提起“希望工程”,仿佛只是记得解海龙镜头前那个睁着一双哀怨、期待的大眼睛的小女孩了。十多年过去,那个叫苏慧娟的安徽姑娘长大了,但是,“希望工程”也一块儿长大了吗?€  1990年2月8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员刘沣涛随团中央组织的“寒假赴贫困地区百县考察团”来到陕西秦岭大山深处的镇安县佘师乡。在这里,他寻访并写下了陕南女孩卿远香因贫困失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考察团回到北京之后,成为人们传递、讲述“山区失学儿童亟待重返校园”这一重大主题的一个依据和象征。 为了救助中国众…  相似文献   

4.
缠绵悠长、感人细致的文字可以详实的记录生活,但对于现代生活中疲于奔命的许多人,这不太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曾经,希望工程令人震撼的“大眼睛”一幅图片感动了多少人,令多少人至今还记得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图片没有说明,只有那生动的特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5.
清澈的眼睛     
(6月5日) 同学们,你们记得希望工程宣传画上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吗? 她的眼神里,透露着无数的渴望和梦想。人们常用“秋水盈盈”、“清澈如水”来形容眼睛。谁不想拥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呢?然而,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很多人的鼻子上不得不架上沉重的眼镜,也因为有了眼镜的遮拦,原本清澈的眼睛多多少少失去了神采。  相似文献   

6.
多少因贫困而无法走进大学校门的故事,多少因贫困而沉默自卑的面孔,“贫困”在大学校园里已成了一个流行词,它让许多人在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时仍不敢忘记生存的艰辛,它也让一些人在阴暗中渐渐扭曲了心灵,而现在它更应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伸出援手! 据河北大学学生处贫困生救助指导中心统计的学生家庭情况显示,河北大学在校生中约20%为贫  相似文献   

7.
决战在校门前□珠儿[编者按]本文同时刊发的一组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看到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小姑娘的照片,就想到了希望工程,想到了许许多多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如今,救助一个贫困孩子读完小学的费用是400元,而有些“择...  相似文献   

8.
4月23日中午,一位来自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农村的小姑娘成为首都新闻界的热点人物。这个小女孩就是苏明娟。5年前,摄影家解海龙为希望工程拍摄了一幅苏明娟刻苦学习的照片,就是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成千上万善良人的心。苏明娟也因此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而家喻户晓。苏明娟这次进京,是应中国青年报之邀参加该报45周年报庆“我们共有一个生日”活动的。图为苏明娟在北京站刚下火车时的情景。大眼睛的小女孩到北京(图片)@赵新喜  相似文献   

9.
幻影     
街角,有几个少年聚在一起。“头儿,最近没有什么新招吗?我觉得好无聊也!”“当乖宝宝真的很难过,你想两个点子恶作剧一下,让我发泄一下也好啦!”那个被称为“头儿”的少年假假的笑着———“别急嘛,我已经想好了!”……黄昏时分,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出现在无人的街头,八、九岁的模样,很是可爱。少年走上前去,微微鞠了一躬:“小姐,你看得到我吗?”“看着女孩一脸诧异的样子,少年在心里笑翻了天。“小姐,我可是‘幽冥特使’哦!你可是第一个看到我的人也!”少年念出这段台词的时候,那个女孩依旧是一副诧异到了极点的样子,然后,突然的,她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全国开展了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孙文涛从电视等有关媒体看到全国有那么多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由于家境贫困,不能上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希望工程广告中小女孩那双期盼的大眼睛给他的印象尤为深刻。于是,他就和全家人商量:咱们能不能节俭一点,挤一挤,凑点钱帮帮那些孩子,让他们也能象咱们的小孩儿一样,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走进校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刚开始的时候,孙文涛不知道怎么联系,就打电话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全国正开展希望工程“1 1”捐助活动,一个家庭捐4…  相似文献   

11.
金狮扣     
在梦圆每天收到的信件中,想让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签名的占了不小的比例。在圆了不少同学的梦之后,梦圆突然想到,何不让秦文君在杂志上开个栏目,让喜爱她作品的同学先睹为快呢?于是梦圆便与秦文君商定:在《中文自修》上开个专栏,名称叫“开心女孩”。《开心女孩》专栏每期刊登一二则小故事,让开心女孩的故事调节你的神经,让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开心”一下。对梦圆的这一主意,不知有多少同学会投赞成票。不过梦圆挺自信的:这一专栏的推出,会圆了很多同学的梦。让“开心女孩”陪伴你度过青春的时光,让“开心女孩”带给你欢乐和喜悦,是梦圆的心愿。  相似文献   

12.
300元,救了一个即将失学的山娃子丁开晨是天津水利勘测设计院的一名技术人员。1994年,全国范围内的"希望工程"正式启动,后来广为传播的那幅"大眼睛"女孩渴望读书的经典黑白表情,令国人为之震动。从此,那双"大眼睛"在丁开晨的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3.
心的呼唤     
赖金凤,是受希望工程资助的一位女孩。她生长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生活在一个因父亲患病而穷困的家庭。她渴望读书,却上不起学。后来在杭州的周瑞明老师的关怀资助下,重返校园,发奋学习,常拿第一。村里人还有些重男轻女,可她认定:女孩照样能成材。这里刊出赖金凤同学的两篇文章,其中“心的呼唤”获浙江省希望工程第二届爱心征文比赛一等奖。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像赖金凤这样的“希望之星”涌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像周老师这样关心“希望工程”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亲情电波     
到邮局取稿费,见人很多,便默默地等在旁边。无聊之际,突然见一位女孩进来。女孩来到柜台前问工作人员:“打长途多少钱?”同时握着钱的手越过前面的人伸向柜台。也许是嫌她不太礼貌,工作人员既没有抬头也没有吭声。大家各顾各的,除了我,并没有人注意她。女孩脸红了,她悄悄扫了大家一眼,尴尬地收回了伸出去的10元钱。又过了一会儿,看到工作人员停下来,才怯怯地,但口齿清晰地说:“我想打个长途。”交了50元押金后,便来到一台电话机前。我本无窃听他人隐私之意,只是邮局内的空间太小,女孩那毫无顾忌的一声“妈———”不仅使我,连屋内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希望工程﹄在巴马毛荣焕韦家业说起巴马,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然而,由于自然等条件的制约,该县仍处于贫困状态,至今尚有9万多人未脱贫,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或不能上学的儿童达4千多人。但“希望工程”的实施,也给巴马瑶族自治县带来了希望。1...  相似文献   

16.
放牛的女孩     
“大姐姐,你要蘑菇吗?”我身后传来一个陌生的童音。我转身一看,只见眼前站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圆圆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身穿一件花褂,手里挎着一个小篮子,这不正是我在车上向外观景时,看见的那个放牛的女孩吗?我坐在游览车上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浏览窗外的景色,那雪白的云在天空随意地变化着,碧绿的草地上有个女孩正赶着牛群向东走,难道这女孩跟我走了这段不近的小路?“多少钱一斤?”我望着她和善地问。“不,我不是卖。”她红着脸,手不停地摆动着。不卖怎么还问我,我感到莫名其妙。“我……我……我想用蘑菇换你的书。”她终于鼓起了勇…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希望工程”实施十周年之际,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办公室与清华同方、江苏长丰、南京广易达等公司联合组织的爱心助学活动日前在南京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将在江苏省内推广“清华同方全国高考填报志愿辅助参考系统查询卡”。主办单位将该卡销售收入的10%捐赠给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同时捐赠价值30000元的查询卡,帮助本省品学兼优的贫困考生准确填报志愿;给获得赠卡、被  相似文献   

18.
麻辣班长     
在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班里,有一个“辣味十足”的小女孩。她没有发现自己比别的女孩宝贝的地方。既没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也没有两个浅浅的酒窝,身材也不算高,衣着也不吸引人。一句话,普普通通。但是,她是个“正义的使者”,大家都称她为“麻辣班长”。  相似文献   

19.
正读初中的女孩曾经有着一双美丽而且水汪汪的大眼睛。但不幸的是在一年冬天,一场意外使女孩陷入了永远的黑暗中。冬天很快就过去了,而女孩的心仍然被寒冰包围着,久久不能融化。以后的每年夏天女孩都会问妈妈现在流行什么颜色,然后再从衣柜里凭自己的记忆找出一条今年流行颜色的裙子穿在身上。今年夏天,女孩又跑去问妈妈:“妈妈,今年流行什么颜色?”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今年流行透明色。”女孩马上走到衣柜前,从里面拿出一条条裙子:红色、蓝色、白色、花色……可就是没有透明色的。女孩很难过,她决定一个人到街上去走走。当她走到一个…  相似文献   

20.
赵华 《中国培训》2008,(5):31-31,33
“跟着感觉走”这首老歌,曾让多少青春少年、妙龄女孩们边歌、边舞,似乎找到了潇洒快乐、魅力四射的感觉。然而,在我们现实中的职场经历却让人警醒:“感觉”并非一如歌词描绘得那么轻松自如,如果一味地跟着“感觉走”,甚至让感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与事业,最终不仅会使自己与时代落伍,到头来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