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影故事片中,音乐是作为一种声音语言进入,具有两种基本的功能:一、烘托环境气氛、抒发人物情感、深入表现人物心理或性格;二、参与叙事、推进情节、暗示剧情的发展或延伸。而按照音乐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又可分为画面内音乐和画面外音乐两大类,这两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相互转化,配合着故事片音乐的两个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牛莎莎 《今传媒》2016,(6):101-102
电影《天与地》是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执导并担任编剧的“越战三部曲”的完结篇,在喜多郎的操刀下,影片中的音乐在电影的形态构建、叙事强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画面完美结合的同时,更赋予影片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影片《天与地》中音乐的分析,论述其在影片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钺 《声屏世界》2022,(1):46-50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与电影作品中的视觉代码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电影《归来》的音乐创作者与导演格外注重影片的精神特质与人文情怀,体现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在这种克制、隐忍的叙事风格中,电影音乐对渲染时代环境、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营造影像意蕴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乐盈 《今传媒》2020,(4):111-113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理论的不断丰富,受众对于电影的认识从起初单纯将其视为"视觉艺术"转为兼具画面空间和听觉空间的"视听艺术"。声音不再是电影语言中的"附属品",或是"辅助性"元素,它影响着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本文以高口碑印度悬疑类电影《调音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元素、音响元素、语言元素对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  相似文献   

5.
刘鑫婷 《今传媒》2016,(2):117-118
青春电影作为一种常见叙事类片种,从最开始泛滥跟风,到现如今难以取胜,需要我们对其进一步反思.叙事传达最重要的是通过符号合理设置来实现,所以,笔者选取音乐符号、语言符号、道具符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青春电影要取得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策略,如信息的传达符合青春期生活的客观性、符合受众的期待性、符合叙事的连贯性等.  相似文献   

6.
影视剧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这一人们表达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使影视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视觉表达,它在视听上满足了我们的更多需求。一、表达主题参与叙事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的出现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音乐,也叫做客观音乐、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  相似文献   

7.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和江苏卫视《人间》均是大众类谈话节目,话题平民化、情感化、生活化,讲述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声画兼备的音影叙事文本,运用话语、画面、文字、音响和音乐作为叙事载体,因此,可以借用电影叙事学的关于叙事者的理论对谈话节目进行分析。在电影叙事学理论中,叙事的主体被分为暗隐的“大叙述者”和明现的“次叙述者”。  相似文献   

8.
镜头是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用长镜头是一种加强影片叙事的方法。影片《寄生虫》通过高度戏剧化的叙事手法、精彩的视听语言,向观众揭露了现存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影片中的长镜头对于作品的叙事有着重要的功用,为电影在细节上助力。本文以《寄生虫》为案例,结合案例浅析长镜头对该片在叙事真实性、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氛围四个方面起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鹤 《视听》2018,(11):64-65
本文从电影叙事语境出发,以抗战胜利后到"十七年"这一阶段的抗日电影为论述重点,通过对比的方式阐述抗日电影在这一时期叙事主题的变迁,包括文化社会语境对叙事主题的影响、该阶段抗日电影叙事主题变迁的具体体现,最后提出该阶段抗日电影主题的变迁对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下抗日电影叙事所产生的启示,即以叙事语境为依托才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挖掘出抗日题材电影叙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艾杕 《现代视听》2013,(5):49-51
叙事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电影理论所探讨的问题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电影的叙事,用电影讲故事也依此得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创造。本文对伯格曼三部作品的叙事解读,旨在强调叙事问题在电影创作及研究中的整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12.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画外音的大量运用作为影片一大特色,既很好地把握并传达了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还对剧情进行了画面外的解释和补充,实现了对剧情的建构。同时通过对叙事时间的调整,丰富了电影的叙事话语。画外音在影片中的叙事功能,对于影片风格的定位、叙事节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摹和情感的渲染等方面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VR虚拟现实技术诞生后,以其强烈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新的视觉叙事媒介,顺其自然地应用到电影艺术中。VR电影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也给叙事带来新的思考。基于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空间叙事与主题、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意义共享三个维度对中外两个VR电影作品进行差异分析,一方面探求空间叙事理论与VR电影实践应用是否匹配,希望为VR电影的空间叙事尝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从空间叙事角度为VR电影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电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叙事模式和叙事策略与传统电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随着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电影又衍生出了新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策略,一方面给网络电影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网络电影带来一些乱象.本文通过对目前网络电影模式与叙事策略的梳理剖析,力图探寻出有利于中国网络电影发展的思路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小妞电影"作为当下热议的一个电影亚类型被广泛传播着,其轻松欢快的叙事风格、时髦亮丽的时尚元素都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发展也在2013年达到了一个顶峰。通过对近几年热映的几部国产"小妞电影"叙事模式、叙事空间、叙事呈现上的深入探讨,总结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叙事特点,在发掘其生命力的同时对叙事危机、明星策略等问题给予冷静思考,以期对这一类型电影在中国市场地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一门融合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电影道具在叙事手段上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贯穿于影片的整体结构中,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以及电影主题的寓意表现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以至于在一些经典影片中的道具成为了一种符号,并具备了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认为,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故事即导演与观众沟通的工具。因此,叙事是一部电影最为核心的任务。从叙事美学的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空间)出发,对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叙事手法与技巧上与华莱坞"作者电影"一脉相承,其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逼仄的叙事空间与反常规的叙事结构相得益彰,在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下给观众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18.
王璐 《传媒》2021,(2):94-96
数字技术发展促使电影不断尝试新的叙事形式,数字叙事、互动叙事成为电影叙事学新的关注点.VR技术进入电影领域,在感官体验上使电影呈现出前所未用的奇观景象,继而激发起对VR影像叙事机制的研究.本文从对传统电影的叙事性入手,对比VR影像与传统电影在叙述机制中的区别与联系,以叙述和演示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建构一种VR影像叙述机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主旋律电影的突围很大程度取决于主旋律电影形成"类型化"叙事模式,以及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电影《湄公河行动》堪称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典范,并且在叙事策略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创新,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电影承担着文化传播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的共同体叙事往往聚焦于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中国灾难电影具有众多的共同体元素,却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灾难电影具有血缘共同体、国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些共同体叙事大多是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中国灾难电影共同体叙事的复杂性。中国灾难电影的共同体叙事也存在叙事冲突不足、叙事话语单一以及生态共同体叙事缺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