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条成语的异读词在不同汉语成语辞书中标音不一致,这会让辞书的使用者无所适从。辞书标音不一致,因此广大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各种有声媒体对成语的误读屡屡出现。造成成语读音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什么原因,各类成语辞书对同一条成语的标音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有一种单音化的倾向:通假字造成的异读音、语体差异造成的异读音、古音破读造成的异读音、古书面语读音造成的异读音、某些音译联绵词或拟音词造成的异读音、某些简化汉字造成的异读音均具有单音化倾向。成语中异读词单音化的倾向符合人类语音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可以遵循“从俗、从众、从今”的原则进行统读处理。新世纪审音时要进一步加大汉语异读词单音化的审音力度,降低普通话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3.
异读是指一个字在习惯上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异读词既包括习惯上有异读的词,也包括有异读的、作为多音节词中语素的字。如“谁”即读shuí,又读作sheí,“ 波浪”中的“波”既读bō,又读作pō。异读词不等同于多音多义字,对异读词的整理审音是以词为研究对象。并不一定涉及多了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义项。 普通话中异读词的存在,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一九五五年,国家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从六三年到八五年分几个阶段对普通话的异读词进行了审音整理,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异读词的审音整理对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对《审音表》中的部分非统读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整理合并。  相似文献   

4.
陈千里 《学语文》2013,(5):64-64
“冠”有两个读音,一个读“guan”,一个读“guan”。《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收了这个字并进行了审定,说明这是一个容易误读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冠”的读音是这样审定的:(一)guan(名物义),例如;冠心病。(二)guan(动作义),例如:沐猴而冠,冠军。“冠状病毒”的“冠”是名物义,应读guan。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异读词不利于使用和规范,不利于信息处理和走向国际社会。因此,要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文白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破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古代文言词语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表音词的异读词精简,对专有名词异读词精简,对方古音口语音等造成异读词精简,而要对轻声儿化异体字造成的异读进行精简。精简的前提是要进一步修订对审音具有指导意义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异读词数量很多。虽然,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广电部曾在1985年12月27日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其中的许多异读词作出了“统读”的规定,相对减少了异读词的数量。但是,普通话中的异读词数量还很庞大,还需要进一步统读简化。  相似文献   

7.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点简说]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高考只考字音的识记,不考拼写。命题以《现代汉语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据,常考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多音字误读;②形声字误读;③形近字误读;④方言字误读;⑤已统读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委托课题"普通话审音原则制定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鉴定会于2016年4月20日在教育部召开,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研制报告,审阅了普通话审音原则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版,认为本课题研制的普通话审音原则科学、全面、稳妥,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修订,学术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精神,自《通知》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我们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应参照执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提到的《初稿》,是指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到1962年分三次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录成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川剧中的8个单音异读词为例,对川剧中的单音异读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异读的若干成因和规律,并将异读的单音词同当代成都方言语音进行了对比,从而简要说明了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川剧单音异读词的现实面貌。  相似文献   

11.
在语音复习过程中,广大教师根据近几年高考语文第1题的考查规律,加强了对易误读的多音字和形声字的正音工作。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贯彻落实《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早在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异读词。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进一步规范异词读音,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异读现象。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对语音的考查,以常用的3500个汉字为主要范围,以常见的多音字、形似字和其他容易误读的字为重点内容。相比之下,多音字(包括多音多义字、普通话中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的读音确认考得多一些,难度也大些。因此,本文在这里和同学们谈谈确认多音字的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19世纪中后期罗马字著作中,记载的北京官话中的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在成语和常用词中的文白异读。这五摄入声字在今普通话中的读音能追溯到19世纪北京官话的文白异读,丈白异读的对立能显示语用风格的不同及词义的分工,有助于我们了解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在今普通话中读文或读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孟蓬生 《中国语文》2016,(4):493-497
1.问题这次审音是在《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63,以下简称《总表初稿》)、《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修订)》(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86,以下简称《审音表1985》)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两表对"钻(鑽)"字的审音结果如下:①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存在九个方面的不足,本文逐一列出。本文认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自身的瑕疵,还和宣传力度不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字典在推广普通话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至于人们都认为字典就是汉字正音的标准。可是,在字典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便是普通话异读词的问题,即同一个词不同字典注了不同的音。可见,对于一般字的读音,字典可以作为规范的标准,但对于"异读  相似文献   

18.
从常州话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文白异读的主要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常州话的文白异读现象。普通话中改变了古音而常州话仍保留了古音的字.在常州话中往往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书面色彩较重的词或新产生的词及外来词语往往说文读,反之则说白读。  相似文献   

19.
成语中存在“异读”现象,这些“异读”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影响极大。成语中的“异读”可分为四类:专名异读、通假异读、异义异读和易性异读,每类异读均与意义发展、解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常见易读错的异读词语马爱华,曹荣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于1985年12月27日,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并通知要求:“自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