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旧金山一个普通华裔家庭梁家的故事.<骨>一书以梁家二女儿安娜的自杀为中心事件,运用点辐射的文本结构,由此而产生的骨架意象与书中"骨"的寓意相对应,从而有力地再现了美国华裔个人、家族和族裔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朱亚梅  郝玉英 《海外英语》2012,(19):224-225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相似文献   

3.
作为华裔美国自传体小说的经典之作,《华女阿五》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模范少数族裔"形象。其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了一位华裔女孩从天真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以自传体形式,开创了华裔美国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相似文献   

5.
《女勇士》通过对历史的大胆改写和杜撰,模糊了历史与文学的界限,揭示历史实为叙事。历史叙事为个人提供了定位和参照,并参与到个体的主体身份构建中。通过书写华裔美国人的历史,汤亭亭打破了美国历史对华人沉默和忽视的不公,突出了历史书写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6.
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认为传统上凭肤色来界定族裔身份的情况,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已经不再适用。在小说《爱妾》中,任碧莲通过人物的多视角内聚集叙事技巧,展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个美国多族裔家庭内部的文化冲突,以及家庭成员在重新阐释家庭定义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变化,探索了建构美国族裔和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主题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研究了汤婷婷《中国佬》中对恢复被扭曲的华裔刻板形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种族和性别界限的质疑.小说《中国佬》通过改写历史神话传说的叙事方式,颠覆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重塑了中国人在东方主义话语中的形象,旨在寻求美国华裔身份中的美国属性及族裔属性和谐共生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在长达60多年的美国排华反华政策的影响下,早期的美籍华人成为了这一政策的牺牲品。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处女作《骨》中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华裔个人、家族和族裔的历史、种族歧视制度下华裔的艰难生活,强烈谴责了历史上美国反华排华的移民政策给华裔造成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再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和华人文化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从空间叙事学的视角分析《喜福会》中所反映的文化主题的空间对立、转化和融合,剖析《喜福会》的空间叙事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深刻历史、文化原因,以此品鉴华裔美国文学女性作家谭恩美高超娴熟的空间思维脉络和空间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族裔幽默"以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为其内在品质,成功地再现了族裔文化的独特精神。在分析其《秀拉》文本后可以看出,"族裔幽默"不仅是该小说主导性的美学风貌,而且还显现特定族裔智慧、价值立场的审美表征。小说中含有族裔刻板形象的族裔笑话可以作为积极地定义族裔性的重要策略以消除该刻板形象,从而揭示出非裔美国文学特征与非裔美国文化特征相互呼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更好地洞察出作家对非裔美国人的处境和出路的深层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在其科幻小说《播种者的寓言》中展现了生活在"恶托邦"世界里的少数族裔美国人,尤其是非裔美国人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小说揭示了导致少数族裔美国人遭受"环境非正义"现象的根本原因,即美国社会无所不在的种种社会非正义。在小说中,社会非正义现象突出表现在男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及白人对少数族裔美国人持续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在表现手法上,作家通过灵活运用新奴隶叙述体裁,巧妙应用劝导式叙述模式以及精心设计隐喻等艺术手段使"环境正义"主题得到彰显。通过"环境正义"主题的书写,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少数族裔美国人,尤其是非裔美国人生存现状的担忧,也体现了作家对建立环境正义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回忆的模仿"指文学的模仿和诗意两方面的特质。在文学文本中,"回忆不可能真正被仿造",而可以通过叙述技巧的运用得以演示。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通过小说《骨》之"回忆的模仿"演绎了"黄色太平洋的故事",动态再现美国华裔跨越大洋的杂糅文化身份的生产。小说以富有象征意义的"骨"之意象贯穿家园空间,并以此为切入口,采用记忆、空间、后殖民等跨学科交叉视角,沿着小说《骨》中对"回忆的模仿"的演示,探析作为散居族裔的梁家两代美国华裔移民文化身份的生产过程——从"华裔移民共同体"的"同一"身份构建、夹在"源文化"与"现文化"之间"分裂身份"的创伤到"杂糅身份"的缝合,其间隐含的是美国华裔"朝内航行"后殖民抵抗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第五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在亚裔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领域里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唐老亚》(DonaldDuk)描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探索和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该小说在文体上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唐老亚》的成长主题、成长领路人和成长仪式进行分析,探讨唐老亚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对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骨》是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开山之作,讲述了旧金山唐人街一个华裔家庭的故事.文章将其独特的叙事形式与主题意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阐释,探讨小说中过去与现在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反思中西文化带给华裔族群的创伤与启迪,挖掘隐藏在作品深处的作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6.
叙事、历史和记忆在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韦尔奇在小说《血中冬季》中是如何借助人物的记忆和遗漏的叙事策略再现蒙大拿州美国印第安黑脚族历史,从而揭示白人主流文化叙事对美国印第安部族在历史上所经历苦难的隐匿和遗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内容与前三部一样都是围绕华裔母女几代人的困境与心理路程展开。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用一条故事线索串起了祖母、母亲和女儿三个女人的故事。叙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过去和现代、中国和美国之间来回穿梭。本文通过探讨该小说运用的叙事策略来研究其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其他几个方面对作者想要表达主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叙事、历史和记忆在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韦尔奇在小说《血中冬季》中是如何借助人物的记忆和遗漏的叙事策略再现蒙大拿州美国印第安黑脚族历史,从而揭示白人主流文化叙事对美国印第安部族在历史上所经历苦难的隐匿和遗漏。  相似文献   

19.
孙峰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99-102,154
按照族裔来划分的话,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可以归纳为非裔、华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别.在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开始有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类型小说在内涵、思路与方法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厘清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从而进一步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说<骨>(Bone)展示了族裔社区过去和现在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关联的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历史对现在的族裔个体寻求自我认识的决定性影响,历史是当代亚/华裔个体在建构自我身份认识的过程中需要与之商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