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日语中与「来た」对应的、表示"将来"的场合,我们自然会用「来る」来表示.如在「田中をんは来る」中,无论田中什么时候来,即便用「今来る」也不表示现在时,表示的依然是「すぐ来る」将来时.但如果就此说日语中的「来る」的「る」表示将来时的话,那么在「山が見える」中则一般表示现在时,而在「もぅすぐ山が見える」中,又变成了表示将来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是不能以「る」(包括其它活用动词)来区别日语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因为日语中没有如英语"过去一现在一将来"的表达形式,即日语中没有将来时.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日语为何没有将来时.  相似文献   

2.
在日语中,关于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现在、未来等不同的时间,该怎么表示呢?一般能够以动词的词形变化为重点来观察。针对日语动词的时态,以"る形"和"た形"为中心,来考虑中文相应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汉语助词"了"和日语助动词"た"在表示"过去""完成"的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不完全一致。两者在时态标记方面差异明显:在表示过去的动作行为时,汉语没有宾语内容或动词前一般用"没有""不"等,而不用"了";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相继发生时,汉语可用"了",日语中则不用助动词"た"。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也有过去和非过去的时态对立。英语中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是用「V+ed」的形式来表达,日语则是用「た」形来表示过去时。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日语中的「た」形并非单单表示过去,对日本语的「た」形时间点的理解我们应该理解为它可能是与现在有关联的那一瞬间的现在这一时间点,也可能是完全与现在分割开的过去这一时间点。  相似文献   

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汉语"来"与日语"来る"为中心,从用法和含义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比较研究。现代汉语"来"与其日语中的对应表达"来る/~て来る",虽然在语法、语义上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两者并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作动词使用时,两者都可以表示方向移动的趋向意义,都可以引申为事件、现象的出现或发生,但"来"与"来る"也有各自独特的含义。作补语使用时,从所表达的趋向意义与状态意义来看,二者很相近,但是现代汉语"来"的结果意义,是日语"~て来る"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7.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后"表将来;强调时间的方向性时,"前"表将来",后"表过去。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后"表将来;强调时间的方向性时,"前"表将来",后"表过去。  相似文献   

10.
汉日语“人气”的词汇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均使用"人气"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从词汇史的角度比较"人气"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可以厘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汉语的"人气"和古日语的"人気"作为一个名词具有相同的词义,然而,"人気"逐渐在构词、词性以及使用对象上发生变化,江户时期已开始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这一用法又为汉语所吸收,令"人气"具有了新意。  相似文献   

11.
古日语中的"して"作为格助词,其语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日本上代,"して"主要接在代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做某事的人或人数。到了平安时代,随着和文化的初步形成,"して"的语义也变得多样起来。通过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文献进行考察,归纳了此时期格助词"して"的具体用法和语义。平安时代的"して"除了承接上代语义之外,根据前接词的不同构成四种不同的形式,每种形式分别表示物品的数量、使役的对象、工具.材料.方法、场所和时间等语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文的动态助词"了"和日语的「た」能作为完成相,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过去、完成,二者的文法意义同样,有着对应关系。但是在实际运用中"V+了"和日语的完成相不是简单地对应,而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了"和日语完成相在不同的文法系统中,有着各自的文法意义。所谓完成相在日语中用作为体标记「した」来表示,而汉语中则用动态助词"了"表示,汉语中的"了"有着更复杂的意义。通过误用例子探求"了"的文法意义及日汉体态习惯误用的形成原因,对日汉互译及汉语圈的日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14.
张林 《考试周刊》2012,(76):80-81
在日语动词中存在相当一部分一个形态却有一种以上读音的词汇,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义不一样.如果不加以区别、辨析,就可能导致误用的产生。如动词“潜る”“怒る”分别有两种读音,每种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如果不进行意义分析,就可能导致误用或者如果不了解其内在语义.就可能导致误读。尤其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语义分析的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义分析的意识。本文以同形异读日语动词“潜る”“怒る”为例,对其发音与语义的对应进行分析。指出对同形异读日语动词严格区分其发音与意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哈维从"时间—空间修复"的视角对"资本主义为什么能长久地生存下来"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哈维认为,"时间的加速和空间的缩减"是资本主义运动的一项基本法则;"时间—空间修复"是资本主义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而全球化策略则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一种空间策略。这些都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是通过"时间—空间修复"的策略而维持至今的。  相似文献   

16.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8.
姜扬 《考试周刊》2010,(32):143-143
在日语中,"ずに"、"ないで"与"なくて"都表示否定的意思,三个词语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本文就三者的用法与异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夜来"一词具有"昨天"义,"来"具有"往昔,过去"之义,这在《汉语大词典》中已有收录。"夜来"一词无论是表示"昨天"义还是非"昨天"义,都应视为主谓结构的复合词。"夜来"三个主要义项"入夜"、"夜间;夜晚"、"昨天"均与时间有关,三个义项之间具有其内在关联。"夜来"在表"昨天"义时是派生词,"来"为时间词后缀的说法有待商榷。"夜来"表示"昨天"义这一用法至今仍保留在山东方言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常常"和"通常"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常常"与句子的核心成分联系非常紧密,且仅仅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很高,既可用于陈述过去、现在发生的事件,也可表达将来的意愿。而"通常"与动词的联系并不紧密,不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通常"不可修饰简单谓语或单音节动词,且不用于陈述将来事件的句子中。此外,"通常"还可以用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因此我们认为,"通常"是对整个事件进行描述,而并非单纯修饰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