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姜夔词中,到处可见他对虚与实这两种手法的交错运用。实的一面是姜夔词情感和意境的载体,是客观实在的场景物象和人物踪迹,是可以分析把握的实体。虚的一面是词的气韵,贯穿于词作之中,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趣及所触发的艺术联想,它能够被感知,却难以清晰地描摹出来。姜夔将虚与实这两种艺术手法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和处理,并使二者高度融合,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姜夔词的风格是点到即可,留有余地,绝不和盘托出。他所写出来的内容(指文字的)与所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之间总有一种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这也是他向诗借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即隐晦其旨、含蓄其意,不着一字,最得风流。本文以姜夔的写景抒情词、恋情词、咏物词三种题材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姜夔词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3.
咏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古老的题材,姜夔在以词咏物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咏物词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史达祖一方面较好的吸取了姜夔的艺术特点,在创作风格、托物取兴、咏物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继承,借此来抒发词人的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史达祖又独辟蹊径,,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咏物词风貌。  相似文献   

4.
艺术表达的空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现象,指作品中没被文学家采用却可以用来塑造同一文学形象的各种生活场景和艺术手法,即生活场景表达的空白和艺术手法表达的空白。但它又不同于艺术手法中的空白艺术或艺术空白。空白艺术是文学创作时以虚写实、以虚衬实的技法;艺术空白则是运用这种手法而创作成的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四个重要板块.其中,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在基本把握思想内容之后对诗歌的精妙之处所作的进一步品味和感悟."虚实"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针对这一艺术手法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首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虚"与"实"的概念. 在诗歌中,"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虚"则是运用想象、回忆、联想所塑造出来的虚境,或者是由实写所传达出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然而,面对灵活多样的诗歌鉴赏,只凭借这些繁冗复杂的概念来指导学生,很可能起不到太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我们把概念的讲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我国的诗歌中运用广泛。虚与实的关系有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和侧面为实,正面为虚等五种。中学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诗人的心灵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7.
姜夔作为南宋格律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音律和谐精密,词句雅正工丽,词风清空峭拔。“清空”、“骚雅”是历来批评姜夔艺术风格之定论。从姜词色彩词语运用这一角度可以分析其清空骚雅的艺术特质,从姜夔生活的时代及身世背景等可以探究造成其词清空骚雅的艺术成因。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象可以从梅溪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找到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诗词以背诵和能够鉴赏为目的,鉴赏的前提是明白诗句句意,整体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首诗词在遣词造句、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本词属于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最后一首词。本词在对比、虚实相衬、情景交融这三种手法的运用上非常典型,而且采取化用前人诗句的用典方式,因此教学便以从这四个方面来鉴赏本词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本设计是针对一般层次的学生而言,因此解析不宜过深。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慢词的有关常识。2.归纳并把握本词今昔对比、虚  相似文献   

11.
姜夔是南宋词人的代表,其词题材广泛,涉及感时抒怀、咏物记游、交游酬赠等,但关于姜夔词中的爱国情怀却始终存在一定争议。近现代以来,姜夔的爱国之思、淑世情怀已经逐渐被专家和读者认可,然而关于其爱国词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姜夔爱国词的艺术手法、章法结构、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其爱国情怀之所以含蓄隐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姜夔词有关合肥情遇的剖析,论述了姜夔词健壮的词风、丰富的思想、深重的情感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工力,得出壮桑结合、各极其工的情通词,是姜夔词的主要思想基调和艺术造诣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姜白石的爱情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的词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激赏,而对他的爱情词谈及的却不多.当然是由社会和词作本身的含蓄两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姜夔的爱情词一反四百年爱情词的余绪,具有独特的情感基调和艺术形式,将爱情词写得清刚深情,柔而不媚,实在中国词史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16.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书法艺术中,虚即白,实即黑,黑白虚实之间充满了辩证关系。一、虚与实在书法中的辩证关系。1.以虚衬实。映衬,是艺术中常用的手法,能产生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可以把事  相似文献   

18.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虚和实,是写作艺术中经常运用的技巧之一。本文对虚和实在写作构思中的作用、关系、成因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论析,并从中归纳出类型化的手法来。  相似文献   

20.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但也是中国各种艺术门类的一个重要共通观点,显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留白与着墨相对,虚与实相映,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作品中有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给人发挥想象的余地,从而在创作者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