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哲学概念关系例释○杨年昌○一、意识反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区别:①定义不同。意识反作用,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而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叫人的自...  相似文献   

2.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理解】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全面的、变化的、发展的)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意识反作用的含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觉悟方面:提高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教学难点]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同学们都听过吧,备课参…  相似文献   

4.
一、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二)运用范围:根据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说明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计划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主观符合客观;说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是否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一)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二)运用范围:根据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  相似文献   

5.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它不仅能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而且还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是稍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常识的人所熟知的 ,毋庸赘言。但意识是否也能反映和作用于主观领域的事物呢 ?对此问题 ,就有许多人不甚明白了。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略作探讨 ,欢迎行家指正 !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反映和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作用 ,而且也具有能动地反映和作用于自己所在的主观世界的作用。一、人类世代的实践活动证明意识具有反映和作用于主观世界的作用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就要认识和改造自然 ,获取物质资料 ;就要认识和改造社会 ,创造和改善社…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点解读1.准确理解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的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宏观角度: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生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地就经济生活而复习经济生活,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学生巧用已具有的哲学思维来学习经济生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学习与分析就业问题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还要求我们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意识反作用的含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指出 :“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主体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神、心意之类的东西 ,我们叫做主观的事物 ;属于外界的客体 ,也即是物质一类的东西 ,我们叫做客观的事物。这样我们就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分为两大类 ,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 ,任何一件事物都可归入这两类之一 ,不是主观的、精神的 ,就一定是客观的、物质的。”所以 ,从哲学上讲 ,客观是与主观相对称的一个哲学范畴 ,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 ,是指认识的一切对象 ,是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它表示在人类意识之外和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东西。有时客观也…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下图中的大小、颜色不同的小球,分别表示不同质子数的原子(1)上述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图中所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用符号表示图片B中所有的粒子。(2)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该反应的类型属于;请例举初中化学中符合此过程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要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准确掌握下列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能正确理解图示法的含义。(1)物质的组成:包括种类组成和元素组成两个方面。按种类组成可将物质分为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及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按元素组成又可将纯净物分成:由同种…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A)氧原子     (B)氧离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2 0 0 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 )2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做离子(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 0 0 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3 下列符号中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 ,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 .(A)Cl (B)H2 (C)Na (D)C60 (2 0 0 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所谓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应,是人脑的机能、“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面已”.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计算。在初中化学中,这类计算,都是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的。解题过程一般分五步:(1)设未知数;(2)写化  相似文献   

14.
评析 D为易错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二是对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不同回答。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是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答案C。  相似文献   

15.
各种物理考试中,常遇到关于热平衡问题的计算:几种物质混合,通过分析哪些物质吸热,哪些物质放热,然后利用Q吸=Q放列方程解答.若只两种物质,自然不存在困难,若不同温度的物质有三种甚至更多,采用直接分析,往往出现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等问题,此时利用“假设法”,假设一个特殊的过程,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收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的物质多种多样,但是每种物质(纯净物)组成是一定的,且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即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怎样确定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呢?确定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该物质的组成,并通过计算求得。而在初学化学时,常是通过元素的化合价来求出化学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那么物质的东西以什么样的形式、怎样移入人的头脑并形成"观念的东西"的呢?笔者认为,物质的东西是以信息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神经传输系统传到人脑之中,人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得了关于客观事物的"观念的东西",即认识.认识的过程就是人脑获得、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英语动词有三种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的话不是事实,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是一种愿望、建议、假设的语气。虚拟语气的用法:1.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1)表示与现在、过去、将来事实相反的假设时,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和主句谓语动词分别如下:If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主句中的谓语动词现在过去式(be动词用were)would(should,could,might) do过去had 过去分词would(should,could,might) have done将来过去式(be动词用were)were to 动词原形should 动词原形would(should,could,might) doYSW2007.2语词…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先人,何时萌发一种自觉的创造意识,即自觉自为地进行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意识?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这种自觉的创造意识,要在人们摆脱“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之后,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前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与此同时,社会分工也发展起来,这种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当分工发展到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就“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真实地这样想象:它是某种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①这就是自觉自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意识。在中国远古、上古时代,有一个字(也是一个观念),可以作为先人物质、精神的创造意识萌发的标志,这就是“道”;有一部书,完整地反映了先人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 .2 了解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及意义 .3 理解与掌握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 .二、知识结构初中化学用语表示元素或原子 :元素符号表示离子 :离子符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结构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及其组成 :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表示电离过程 :电离方程式三、主要内容提示1 常见化学用语的意义(1 )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意义种类表示一种元素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反应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