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诸葛亮,字孔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以智慧超人著称。他尽精竭虑辅佐刘备匡复汉室,终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提到诸葛亮教子的故事,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下面,我就给家长朋友讲一段“孔明教子经磨砺”的故事。诸葛亮身居丞相,不但法纪严明,严于律己,而且善理家政,严格教  相似文献   

2.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雪百年民族耻辱,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大陆人民和香港同胞共同的夙愿。使这一夙愿即将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是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没有九七香港的顺利回归,也没有九七后的香港稳定繁荣,更不可能有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 一、“一国两制”为香港和平回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上一世纪英国政  相似文献   

3.
赵光瑞 《成才之路》2011,(3):9-I0004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结果,语文老师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中国青年报》)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许多人会发笑。但这便是典型的中国教育模式。老师解释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同时也宣告英国对香港一百多年来的殖民统治历史随之结束。这不仅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政局变化中的一件大事。“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使香港能平稳顺利地回归祖国,这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富有创见的科学构想,它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它是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①同时这一构想也为解决国际间的争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育善的文章虽说读过,也自然知道他是商洛的优秀写作者之一,但真正结识他,却是孔明的从中介绍。孔明是个才子,言辞滔滔,善良热心是其与生俱来的品格,所以对谁都是一个表扬。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谁的不是,大有“东坡眼里无坏人”的风范。“吹捧使人进步”,这是我发明的话,我不断地重复它,希望它成为传世名言。不过对于这句话的实践,孔明先生比我做得好百倍。可是你要当面表扬孔明,孔明必定难堪,脸红。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中的“二乔”指孙策、周瑜的妻子,史称大乔、小乔。《三国演义》中的二乔故事,是作者根据杜诗虚构而成。孔明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对周瑜谎说曹操曾发誓要夺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乐晚年。为让周确信。孔明还背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有两句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件事被称为“孔明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在《宴长江曹操赋诗》一回里,作者又让曹操亲口说出想得到“二乔”,以此与孔明之言相呼应。 但一查史籍就会明白,孔明、曹操之言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曹操建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而曹植的《铜雀台赋》写成于该台建成后的两年。可见,铜雀台与赤壁之战根本无关。孔明所念的两句诗也是赋中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解决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局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也完全可以采取"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不仅是现实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为"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 周瑜戳着孔明的额头:"给你三天,凑不齐10万只箭,仔细了你的皮!" 孔明走后,周瑜冷笑着对鲁肃说:"孔明这狐媚子,仗着有几分伶牙俐齿,作这轻狂样儿给主公看,调唆他联刘抗曹.正好寻事把这小蹄子撵出去." 鲁肃很着急,来找孔明.孔明让他带着草船上江,笑着打趣:"这会子还不急,你且待我吃了这一杯酒再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孔明始终被看成是封建时代的忠贞与智慧的典型。“诗圣”杜甫曾以“诸葛大名垂宇宙”,来形容他的声誉,并颂扬他为“万古云霄一羽毛”。本文不拟对孔明的形象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只想对《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一章作些分析,通过这一精彩片断,剖析一下孔明“神机妙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邓小平科学地运用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祖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和基本原则,运用这一原则,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也必将解决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演义》中,西蜀阵营有一不太听话的将军魏延,收于他在诸葛亮死后,与杨仪争权力,被孔明遗命斩杀。魏延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孔明生前认为他脑后生有反骨,怕自己死后,无人克制得了他,所以在死前故意将政事交与杨仪,令官衔远高于杨仪的魏延延不平,致使魏延造反成为事实。如此说来,孔明以自己想当然的造反“标签”贴在了魏延的身上,使魏延成为自己“先入为主”式主观猜测的牺牲品。   的确,魏延在西蜀的大将中不怎么“听话”,他曾提出从子午谷奇兵袭击魏国军事重镇长安的战略构想,对孔明所谓“用兵必出岐山”、“依法用兵…  相似文献   

12.
《失街亭》一文,开头在部署兵力时,孔明的精明谨慎就充分地显露出来了。先说精明。首先当听探细人说:“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邰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的第一反映是大惊。很准确料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这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的精明之处。其次,当孔明问及“准敢引兵去守街亭?”而马谡说“某愿往”时,他就对街亭的重要地位一语道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相似文献   

13.
街亭之失,是谁之过?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责孔明用人不当,有责马谡好大喜功。但我认为,街亭之失,实在不能怪他们,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蜀国,除了孔明自己,再也无人能与司马懿抗衡,选择马谡守街亭,在孔明来说,是惟一有望成功的人选,实在是无奈之举。对于马谡性格中的弱点,孔明也有所觉,于是又派出颇有实战经验的王平前往协助。关于这一点,只要看孔明之后的蜀国战将也就清楚了。人们不是把“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视为同义语吗?说到马谡,我以为想要建功立业是人之常情,谁不想出人头地?马谡要求守街亭,是…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集党中央集体的智慧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它不仅为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最佳模式,而且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是2006年江西赣州的一篇满分佳作。小作者以独特的构思对“亮点”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演绎:从西楚霸王项羽、三国卧龙孔明、大唐谪仙李白的经历中,挖掘出了新颖深刻的切入点,并结合历史长卷里的女子,编织了一串串历史人物的亮点。文章语言清丽,词工句美,启人深思,可谓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集中概括地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魏、蜀、吴三足鼎立形势的形成,直至三国归晋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矛盾斗争,并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塑造了几百个栩  相似文献   

17.
动手·动脑     
孔明布阵问:历史上最有名的军师诸葛孔明,率精兵与司马仲达对阵,孔明一挥羽扇,军阵瞬时由图1上图变为下图.其实只移动了其中3骑而已,请问如何移动的?高斯的办法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爱思考钻研问题.一次,邻居碰到一个难题:有一只盛满了4升水的水壶,需要平均分给两个孩子,但没有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录魂,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而“一国两制”构想正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香港回归及一年顺利运行的实践进一步表明。这一构想由于尊重历史、承认现状,所以它必然得出真理性的认识来指导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塑造孔明形象的文人审美倾向张金亮在蜀汉灭亡到《三国演义》成书前的千余年间,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便已不断出现于史传、章表、诗歌、话本、杂剧等文学样式之中。与这诸种文学并行发展着的民间艺术,也世代相传地演述着三国的故事,塑造着诸葛亮这一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新中国对香港特殊政策的历史演变,跨越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国前夕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制定并在此后成功地实施了“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核心内容是保持香港回归以后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同时坚持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付诸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