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人眼里,“听话”一向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讲究“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今天,“听话”还是好学生的标准吗?老师嘴里的“好学生”,是广义上的好,还是对老师来说单方面的好?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天还要一味的教育和要求我们同学去“听话”吗?当同学们“不听话”时,又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4.
“听话、表现好就是好孩子。”这似乎成了教师评价幼儿的标准。但是,这些“鼓舞性”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呢?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对幼儿说的最多也最具有“鼓舞性”的话是:谁听话,谁表现好,谁就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谁。某某小朋友按老师的话去做了,他表现真好,小朋友要向他学习。于是,幼儿就纷纷效仿,积极响应。这里,教师如此具有号召力的话语,究竟是鼓励幼儿表现什么呢?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教师实际上要幼儿表现的是受束缚的能力,而不是真正的表现力。如为了让幼儿安静,表现为不要讲话,为了使幼儿安全…  相似文献   

5.
说到“好学生”,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爱学习、成绩好而且听话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令教师省心,也让教师放心,因此容易受到教师的宠爱。  相似文献   

6.
拷问听话     
我们都习惯于生活在一种要求听话和赞赏听话的文化氛围之中。谁敢不听话,谁就会挨整,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听话也成了中国的一和种教育惯例。  上级领导要校长听话,校长要老师听话,老师要学生听话,家长要孩子听话。几乎每个学生都听他们的老师或家长说过类似"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准没错","只要你乖乖照我的话做,就一定能如何如何"的话,"听话"似乎成了每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  在这种要求听话的氛围中,我们训练出了大量的没有个性、没有节操、没有生命力的顺民!照此下去,我们培育出的一代人,将是最…  相似文献   

7.
康海英 《新疆教育》2012,(19):114-114
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本册教材也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取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赵成昌 《下一代》2011,(5):21-21
我校最近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例:高三学生杨某在家里一直是个好孩子,父母总是教导他“听话”,于是他逆来顺受,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一直是个好学生,老师总是教导他守规苦学,于是他品学兼优,成了老师的“得意门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直无可挑剔的学生,最近却被一个坏同学打伤了。  相似文献   

9.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历史的沉淀让我们习惯了“听话”。习惯了“听话”的我们往往发不出自己起初的“声音”,有时即便发出一点,也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明白了沟通、对话的重要,不但要求我们自己,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起初的“声音”。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学习《  相似文献   

11.
轻松30秒     
老外说中文 一个老外学了一句中文,便想练一下。这时,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老外便对她说:“你吗(妈)好?”小女孩没有说话。老外又说:“好你吗(妈)?”小女孩生气地说:“你干嘛老说我妈呀!”老外想自己肯定说错了,想了一想,便鼓起勇气对小女孩说:“吗(妈)你好!” 女儿学话同事的女儿晨晨一岁半了。一天,同事碰见姑姑,于是连忙叫女儿:“快叫姑婆好!”晨晨很听话地叫道:“巫婆(姑婆)好!”同事的姑姑笑着摆摆手:“没叫好,姑婆怎么成巫婆了?再来一遍。”晨晨看着…  相似文献   

12.
教师或家长教育学生,最常说的话莫过于"听话"二字。如"要听老师的话","听话才是好孩子","不听话就不是好学生"等。久而久之,"听话"便成了好学生、好孩子的代名词。毋庸置疑,要求学生听话并非有错。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若片面强调学生听话,则会影响一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一,这样会导致部分"听话"的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造成对事物缺乏独立见解,人云亦云。其二,由于"听话",他们往往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环境,从而导致防范意识不强,容易被坏人利用,或者上当受骗。其三,由于"听话",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精神,在以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这里的“退”,并不是说要消极地工作,一味地退让,追求那种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都回避的“清静无为”,而是要注意留有缓冲的余地,以“退”为“进”,从而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退”对学生在中学这一阶段,部分学生正在由“听话”变成“不很听话”,甚至“很不听话”,师生“矛盾  相似文献   

14.
听话不听话     
在家里,我最喜欢的人是奶奶。可我不喜欢她老是举着一根小棍子问我:“听话不听话?”我不知道什么叫“听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妈妈说听话的小孩才是好小孩。爸爸也总是说:“宝宝乖,听话,等会儿爸爸带你去吃肯德基。”可爸爸总也不带我去。  相似文献   

15.
“听话”论     
邵伟  赵桂珠 《初中生》2008,(12):46-47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在童年时期最大的美德就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并照着去做,这样的你才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16.
这天早自习下课后,八(1)班的几位女生在学校花园边见到我就连忙说:“老师好!”我向她们点头回应:“你们好!”刚朝前没走几步,就听张梦说:“老师好哟!太好喽!”她故意将“好”的字音拖得很长。听话听音。她这样说的含意,是老师的“好”名不副实,这个“好”应该打折呢!  相似文献   

17.
《红领巾》2008,(1):16-18
谭硕:在老师眼里,学习好、听话,像小绵羊一样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那么差生就是好动、破坏纪律的“小老鼠”。但是,我更喜欢机灵、聪明、主意多的“小老鼠”。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老实听话的小绵羊,是不是太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18.
郭新涛 《学苑教育》2012,(16):25-25
听别人谈话也是一门艺术。俗诘说:会看戏看门道,不会看戏看热闹。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听话人身上。那么,听话的门道是什么呢?首先要听明白,即心领神会、理解语义;然后汲取其中的营养,丰官自己的语汇和思想。当代作家秦牧说:“语言的宝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阿星原来也很天真,用他的话形容是“纯得很”,一次班主任老师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大家回去对亲人说句“甜蜜的话”。阿星很听话,回家开始“甜”!先是对哥哥说:哥哥好帅喔!哥哥忙着去和女友约会,轻轻敲了一下他的头说:“笨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