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中文言诗文的教学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古诗文的课程价值,借助有效方法教会学生寻觅文言津梁。继而通过《氓》的教学片段,具体展示了借文本细读、知人论世、比较阅读等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古诗文的"文章""文学""文化"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哪里?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文言字词,还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多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的藐视之情,还是感受作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如果是前者,这样的文言文学习太简单了。如果是后者,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又谈何容易?笔者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诵读""亲睹""发现"三个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3.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改变只注重"文言"而忽视"文章""文学""文化"内容的倾向。在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梳理、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善于从文章、文学、文化等层面思考并确定文言篇目的教学内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的教学内容,要从"士"的形象等文章层面、章法结构与炼字炼句等文学层面、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文化层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4.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全文言简意丰,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不仅要积累文言词句,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此心乐出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此,本文再现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设计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文言教学的现状是"言""文"分离文言教学之"文""言"之争由来已久,就当下教学状况来看,家常课多重"言"轻"文"——文言实词、虚词、词的用法、句式特点一一道来,此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文言等同于外文来教,目标直指"考试"与"分数";公开课则多重"文"轻"言",执教者抛却烦琐的各类文言现象,着重分析情感、主旨,知人论世,与讲解一篇现代文并无二致,其目标重在"好看"与"热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掌握"欣然""念""空明""盖"等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全文。2.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3.了解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作者乐观处世、从容面对挫折的心态。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简介作者屏显一组月光朗照下澄澈空明、似真似幻的画面:荷塘月色,江南水乡月色,树影婆娑月夜图……配以轻柔的《月光曲》,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静下心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寓理的议论方法;3.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树  相似文献   

8.
正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附录中的《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是一篇辅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的知识短文,内容精要、好懂,很有实用价值;但其中有几处疏漏,常常引起学生的质疑。一、"官""理"是不是名词在"什么是文言实词"一章里,举了《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个例子:"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短文接着说:"其中,‘树’‘官’‘理’‘业’是名词,‘知’‘种’是动词……"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文言教学讲话》一书,是一本文言教学的初学入门读物。它从基本常识入手,讲解文言词汇、文言语法的一般知识,并从中学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一、二段写景,美点纷呈,学生容易品味领悟;三、四段写痛和悲,对"生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困惑,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意图】本课以"读"来构建整个课堂,在"品、思、悟"中,将"文言""文章"和"文化"的教学用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统计2002年以来的全国50套高考试题,发现《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直接命题考查(不含文言句子翻译题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有17个("何"字轮空),其中高频虚词有6个(依次是"以""之""而""为""乃""其"),次高频虚词有5个(依次是"与""因""于""且""所")。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有一种语言现象叫双音节复合词,包括偏义复合词和同义复合词,比如《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家有亲父兄"当中的"公姥""父兄"偏指其中的"姥(婆婆)"和"兄(兄长)","逼迫有阿母""蹑履相逢迎"当中的"逼迫""逢迎","逼"与"迫"意义相同或相近,"逢"与"迎"意义相同或相近,前者"公姥""父兄"就叫偏义复合词,后者"逼迫""逢迎"就叫同义复合词。但在《荆轲刺秦王》中,却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三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词放在一起使用,不仅有意义上的强调作用,而且在艺术表达上也有其特殊的作用,我且把它叫做"三音复合词"吧。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14.
《项脊轩志》是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文言散文名篇. 结合"文言""散文""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几个关键词语,分析徐晓岚老师的这份教案,至少有以下几个亮点: 1.言文结合,体现文言文的教学特点.朱熹说"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是文言文教学的本分,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把文言基础教清楚;但文言文不是文言词语的任意堆砌,它是"文",如果是名篇,更是精美之文.那就需要言文并重,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即"释义"以后,进入文意文化、写作艺术等层面的剖析,且"文"分析只能促进"言"的教学,而非取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从群文阅读的概念、要求出发,根据新课标对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提议,再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选择多文本阅读的对象和设计议题。重点探寻《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两首词的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路径,设计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同种魅力"为议题,从"情感基调" "意象""意境""情感"等四个方面去比较两首词,发现宋词魅力,实现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原名《厦门教育学院学报》)为季刊,大16开,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5-1312/G4,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5-2724。本刊每期定价8.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为职业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传播科学、前瞻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鲜活的经验为己任,侧重于"闽台职教""职教理论""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技术应用""实验实训""校企合作""就业指导""职教文  相似文献   

17.
《阿房宫赋》(见粤教版《语文》必修2)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在教学中颇有争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必修2第97页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的注释是"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种说法。按照这一说法,此句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名词应该有四个活用了,至于哪四个活用,又是如何活用。  相似文献   

18.
由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王国芳老师著、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主编黄建炜先生作序的《做个爱思考的教师》一书,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做个爱思考的教师》分"教学散谈""教科探微""高考品读""学海导航"和"解题探讨"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均精选王国芳老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主题安排与"中国梦"实现的两个发展阶段目标高度契合,即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主题。以"梦想中国"为主线,将《概论》课程教学分为"寻梦中国""追梦中国""筑梦中国""圆梦中国"四个专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积累文言词语. 2.在文本对话中认识《孟子》长于说理的特点. 3.在对比与分析中理解"大丈夫"崇高人格的内涵;观照现实,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分析文本,理解"大丈夫"的内涵;初步了解《孟子》一书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联系张仪、公孙衍的人生经历,在对比中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