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含SH2结构域蛋白(cytokine-inducible SH2-containing protein,CISH)基因的-292、+1320多态性位点与世居藏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世居藏族结核病患者135例,并以143名健康体检者(藏族)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并进行测序验证,对CISH基因-292和+1320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了χ2检验,用比值比(oddratios,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相对危险度。结果对于CISH基因-292位点,A/A基因型在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比例分别占43.0%和46.1%;T/A基因型占48.1%和43.4%;T/T基因型占8.9%和10.5%;对于CISH基因+1320位点,患者和健康人群中A/A基因型占60.0%和56.4%;C/A基因型占37.8%和39.2%;C/C基因型占2.2%和4.9%;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基因型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ISH基因-292、+1320位点的多态性与世居藏族人群的肺结核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P110基因rs1135791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肺结核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43名藏族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成组匹配的260例藏族健康人群,采用iMLDR分型技术检测SP110基因rs1135791多态性。结果SP110基因rs1135791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61.5%、33.2%、5.3%;对照组分别为63.5%、32.7%、3.8%,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p=0.69)。对rs113579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和对照组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78.1%、79.8%,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1.9%、20.2%,两组间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p=0.48)。结论 SP110基因rs1135791多态性位点可能不是藏族肺结核人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MTHFR(C677T,A1298C),MTRR(A66G)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12月间在本院进行孕前及孕期检查的女性526名,分别采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利用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荧光定量PCR,确定受检者上述基因位点SNP特征,并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汉民族间的差异比较。结果本地区藏族女性MTHFR C677T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5.1%,36.1%,8.8%,与汉族女性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TT型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汉族女性;MTHFR A1298C位点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2.4%,42.9%,4.7%,与汉族女性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RR A66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0.2%,49.0%,10.8%,其中GG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女性(p0.05)。结论西藏地区藏族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位点多态性特征分布不同于汉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HBV)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及GeneAmp SDS软件检测113例藏族HBV患者和78例藏族非乙肝对照者TNFα-308、23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应用X~2检验及单因素分析与HBV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TNFα-308、238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藏族HBV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TNFα-308、238基因多态性与藏族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TNFα-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于滢  李云广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45+170-45,170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冬季项目运动员肌型肌酸激酶基因(CKMM)A/G多态分布及其与优秀耐力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应用MALDI-TOF技术测定120名我省汉族健康大学生及50名我国优秀冬季项目运动员CKMM基因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为A=87%,G=13%,基因型频率为A/A=76%,A/G=22%,G/G=2%;冬季项目运动员等位基因频率为A=86%,G=14%,基因型频率为A/A=72%,A/G=28%,其中名25耐力项目运动员等位基因频率为A=85%,G=15%,基因型频率为A/A=70%,A/G=30%,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与耐力运动员组间差异也不显著。结论:我国耐力型冬季项目运动员的优秀耐力素质与CKMM基因N coⅠ多态性无关,该位点不能作为其耐力素质选材的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I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41和0.524)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0.200和0.374,P<0.05)和EH组(分别为0.179和0.358,P<0.05),而EH组和C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ACE基因的D/D基因型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亚型;方法 随机选择HBsAg阳性携带者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应用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长度多态性分析法,通过PCR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然后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根据酶切图谱进行基因型及亚型的测定.结果 43例HBV-DNA定量阳性血中c基因型占83.72%(36/43例);B型占6.9%(3/43);B、C混合型占4.65%(2/43);D型占4.65%(2/43).B基因型的亚型中Ba6.91%(5/43);B、C型混合型中C2亚型4.65%(2/43).结论 西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B型亚型以Ba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西藏藏族群体的7个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进行研究,并调查其在中国西藏藏族高原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获得西藏藏族群体D7S820、CSF1PO、D13S317、D16S539、D2S1338、D12S391、D18S51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形成西藏藏族人群的基因频率数据,研究其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重PCR、华夏直扩试剂盒和五色荧光(6FAM、VIC、NED、PET、LIZ)自动化检测技术,对随机选取600名西藏藏族无关个体的血样7个STR基因座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在西藏藏族人群中7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7个STR基因座个体识别能力DP:0.7956、0.6268、0.8054、0.7500、0.8482、0.8339、0.8018,遗传标记杂合度H为:0.7843、0.7033、0.8165、0.7686、0.8425、0.8190、0.8257。结论上述7个STR基因座在西藏藏族人群中,非父排除率较高,个体识别率高,基因分布较好,适合法医物证鉴定中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并在违法犯罪人员和中国少数民族国人DNA数据库的建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西藏高海拔世居藏族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并进一步探讨BMI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海拔4500m,179人)、芒康县纳西乡(海拔2516m,252人)合计世居藏族居民431人。对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留取血样标本进行血脂检测。结果 两组不同海拔人群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两组不同海拔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析,体重过低占3.5%、体重正常47.6%、超重30.6%、肥胖18.3%.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组的TG(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较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各项指标均与BMI有关,尤其海拔在2516米的人群TG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海拔、性别、年龄校正后BMI和血脂仍有相关性,血脂异常人群的BMI均值比血脂正常人群高2.207kg/m2(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10.
探讨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生的关系.采用突变基因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M235T等位基因型.BI组AGT基因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0和0.811)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0.516和0.700,P<0.05)和EH组(分别为0.537和0.716,P<0.05).结果提示,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增加了汉族人群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藏高原地区藏族居民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世居西藏拉萨及周边地区18-75岁藏族居民1485例作为受试者,进行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体检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85例受试者中,最终纳入1379例,其中120例符合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总体患病率为8.1%.其中男性49例,患病率5.06%,女性71例,患病率13.73%.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0)。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在血糖正常组与糖尿病前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肥胖是西藏藏族人群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西藏高原藏族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8.1%.年龄、体重增长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应对老年肥胖人群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健康管理,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刘莉  董静 《科技通报》2007,23(3):360-367
综述分子标记在大麦耐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发育基因效应、野生种或地方种的变异、遗传(QTLs)图谱等。现代引种和育种过程引起物种的遗传变异趋于狭窄、多样性减少,由此可能加重疾病、害虫和非生物胁迫等危害的潜在威胁。发育基因对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多态性效应;野生大麦和原始地方种为提高耐胁迫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大麦遗传多样性的分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野生种质优良抗性,更有效的选择耐(抗)性基因型。文末从正反两方面简要讨论了分子标记在大麦耐非生物胁迫遗传育种研究中作用。  相似文献   

13.
92期《中国科学》若干载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查阅的2000年以来92期《中国科学》共载文1254篇,期均载文13.63篇。A、B、C、D、G辑中,A辑(数学)的期载文量最低。1254篇载文中,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高达91.64%,且资助力度大,国家级基金资助和多项基金资助的论文均占绝大多数。B、C、D、G辑的图表数量较多,数据量大。引文普遍较多(单篇论文最多引文达118条),英文引文占绝大多数。合作的论文占95%以上,作者最多的达55人。第一作者中高校的约占50%,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约占45%,其他单位的仅占约5%。出版时滞最长的为25个月,最短的1个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5)
目的: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ECs)通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从而建立体外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测NF-κB1基因启动子区-94号位点ATTG插入/缺失(rs28362491,-94ins/del ATTG)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检测ox-LDL对细胞活性影响的适宜时间及浓度,并通过ox-LDL诱导HUVECs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及oxLDL诱导组NFKB1不同基因型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Huv ECs通过100umol/L ox-LDL诱导12h细胞活力即可显著降低;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ox-LDL可诱导Huv ECs发生细胞凋亡,且DD型凋亡水平较II型显著增高。结论:ox-LDL诱导HUVECs可促使细胞发生凋亡,且NFKB1不同基因型中细胞凋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红水河野生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群体29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了长度为823bp和1090 bp的D-loop和Cyt b基因片段。分析表明,D-loop序列共定义了15个单倍型,存在17个多态位点,发生转换4次,插入/缺失13次。Cyt b序列共定义了5个单倍型,存在7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2次,插入/缺失5次。两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和群体内遗传距离较小,遗传变异的分子变异等级不显著。上、中、下游均有共享单倍型,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藏族孕产妇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藏族子痫前期孕产妇9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61例正常藏族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产妇临床一般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研究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及寻找对预测其发生的可靠的指标。结果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周(OR=2.376)、ALT(OR=1.332)、AST(OR=0.802)、白蛋白(OR=1.212)、血镁(OR=0.51)、凝血酶原时间(OR=7.689)、D-二聚体(OR=4.596)、纤维蛋白降解产物(OR=0.619)、APRI(OR=0.000)、ALT//AST(OR=0.008)、WBC/RBC(OR=0.000)均为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2)APRI预测子痫前期的AUC为0.694,当截断值取0.2464时,预测子痫前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和74.8%.结论肝功、血镁浓度、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APRI、WBC/RBC可用于预测藏族孕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生,其中APRI的预测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拉萨市育龄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浓度水平,并初步建立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180名表观健康育龄妇女,年龄均为20~35岁,采用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浓度,建立正常参考范围,并粗略分析拉萨市育龄妇女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结果 180例受检育龄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浓度范围为7.6 ng/mL~11.67ng/mL,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6.3 ng/mL~22.7ng/mL。在180例受检育龄妇女中维生素D分为严重缺乏、缺乏和不足,分别占受检者总数的77.78%、20.56%、1.66%.结论 拉萨市育龄妇女维生素D水平处于低下状态,应加强早期干预及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相关因素,以指导人工流产,提高流产管理水平。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共收治稽留流产120例,纳入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正常流产女性400例,纳入对照组,均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单纯阴道流血就诊占51.67%,阴道流血伴腹痛就诊占31.67%,面唇青紫等异常面色发生率26.67%;病例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妊娠时间、妊娠囊平均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宫颈支衣原体、人流史比重分别为11.67%、40.00%高于对照组2.00%、2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影响因素较多,对于高危,需采取更积极的人流策略,放宽吸引术指征,预防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藏族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M)的临床特征、主要致病菌、疗效及预后等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8例藏族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藏族化脓性脑膜炎患儿98例,男56例57.1%,女42例42.9%,男女比例1.3:1;年龄0~28天的12人,12.2%;29天~1岁的79人,80.6%,1岁的7人,7.1%.全年散发,春季发病28人,占28.6%、夏季发病29人,占29.6%、秋季发病10人,占10.2%、冬季发病31人,占31.6%,城市20.3%,县级35.5%,农村44.2%.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的占41.7%,其次为抽搐占29.4%,呕吐占10.7%,嗜睡占5.4%,其他占7.4%;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发病,占56.1%,其他占43.9%.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500×106/L占48.6%,出现并发症硬膜下积液28例占50.9%、脑室管膜炎1例占1.8%、脑积水24例占43.7%、其他2例占3.6%.血培养阳性者占24.5%,以肺炎链球菌最常见占28.4%,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占18.2%;脑脊液培养阳性者35.1%,以肺炎链球菌占33.3%、流感嗜血杆菌占29.6%、大肠埃希菌占22.2%为常见。治愈30.6%,好转49%,未愈17.3%,死亡3.1%.结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拉萨地区化脓性脑膜炎全年散发,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人群仍以婴幼儿为主;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初以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抽搐、呕吐及嗜睡;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该病的主要致病菌;总结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参数分析,能较好的为西藏地区化脓性脑膜炎提供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缘祖先种,其地理分布限于亚洲东部,包括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野生大豆考察,搜集资源800份,在我国大豆界引起巨大的反响。1979-1980年,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从25个省区搜集资源5000余份。到目前为止,已搜集到野生大豆资源6000余份,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这些野生大豆资源中蕴藏着品质好、抗性强、丰产性好等一大批优异基因型,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不仅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来源,同时也为大豆起源、演化及分类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因此,中国野生大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我国野生大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