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徽商的终极关怀是“业儒入仕”,因此很多徽商致富后,或自己弃贾从儒,或让子弟后代专习儒业。这对徽商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应是导致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探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从商艰难,业儒效好;二是家境改善,不贾无忧;三是地位低下,崇儒重仕。  相似文献   

2.
“业儒入仕”是徽商的终极关怀,因此徽商致富后,不少人弃贾从儒或让子弟专习儒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致富的徽商在解决了生存危机后,开始追求社会地位的提升。众多徽商及其子弟由贾入儒,导致商业资本损耗,影响扩大经营;使得从商人数减少,群体实力削弱;一心向儒,贾事必衰。这也是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4.
徽商会馆公所类征信录是有关徽商会馆公所、义园善堂兴建过程、经费收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相关徽商活动的原始档案材料汇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系统了解徽商商业慈善组织或机构的具体建立、运营过程,徽商的商业经营状况、商业网络,徽州绅商在建设、经营这些会馆公所过程中与官府和当地民众的互动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具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徽商.因此,这批文献对商业史、社会史、慈善史、政治史、教育史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甚至为重写徽商史乃至商帮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思变是徽商发迹的源泉,是徽商兴盛的奥妙所在。“贾而好儒”是徽商思变的思想源泉,对徽商的经营产生过积极影响,同时亦削弱、淡化了徽商的思变精神,致使徽商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封建孝道对徽商影响深远,一方面是促使徽商外出经商的原因之一,扩大了徽商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封建孝道对徽商致富后扩大商业规模,起到了限制与阻碍的作用,考察封建孝道对徽商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徽商。  相似文献   

7.
明清侨寓徽商子弟的教育科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为子弟成名计,在侨寓之地或设立专门的书院、义学,或力图使其子弟附学当地官学、书院,或争立商籍,或入籍当地,为其子弟的成材、入仕开辟道路,也为侨寓地教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科举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徽商家庭这一视点对徽商家庭的道德规范和信仰、徽商家庭的子女教育、徽商家庭中之妇女等进行了初步的探析,认为徽商家庭既是典型的封建传统性家庭,又有一些时代促成的新观念。研究徽商家庭对今天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近六十年来徽商研究的状况,综述了有关徽商起源、徽商资本积累、徽商的特色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徽商研究应该大力发掘新材料,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主动服务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徽商简论     
文章对徽商产生的社会原因,徽商崛起的文化背景、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徽商热衰兴文助教烫和博取功名的原因、徽商的历史功绩等作了简括的评析.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2.
公平和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公平和效率在理论上和宏观上是可以统一的,并能够得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从微观和实践层面上分析却往往会发现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两难问题。我国省(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当前急需关注的一个典型的、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反映我国1999年和200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多指标进行聚类、相关等统计分析,考察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区域公平和效率的发展变化特征,并通过对二者量化关系的揭示,对我国省(市)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估,并对我国未来省(市)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平县是云南省地域广、人口多、民族亦多的山区民族自治县。新平县漠沙镇位于红河谷,在这里长期居住着傣、彝、苗、哈尼、拉祜、回等多种民族。民族分布情况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雷同,基本是或大或小的聚居,而在一个特定的民族聚居区内,又杂居着其他民族。坝区主要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哈尼族等,其它民族多居山区和半山区。漠沙各民族与我国民族总体分布尽管有着共同点,但语言使用上却有着不少独特之处。十分明显的是生活在同一漠沙镇的不同民族,大都各自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又普遍兼用汉语,然而语言使用状况,特别是双语类型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探究了该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从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对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内容进行了分析,论文研究基本结论是应从社会对开放教育学生的期望要求、社会未来发展以及开放教育的对象自身需求这三个方面来确定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内容,并根据上述内容指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的原则、社会发展与个体全面发展有机统一原则、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应用性为主的原则、专科本科不同学历层次纵向贯通以及不同专业横向衔接等七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安徽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科举、文化等方面的精英。若以《明史》皖籍人物、进士和遗世著作为考察对象,有明一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皖南的徽州府和北部的凤阳府集中了明代安徽近一半的人才,各府内中心县人才多于其他县,这些差异是当时安徽政治、经济、文教、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Compare》2012,42(2):283-30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networking has played, at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 i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key actors involved in challenging the marginalisation of disabled people from education and from wider Bangladeshi society. Efforts to promot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disabled children in their local schools have gained ground at national level through a complex web of networking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oncerned with education and social welfare, disability-focused NGOs and mainstream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network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experience of blind people, (in their role as members of self-help groups linked to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in rural areas) in supporting disabled children to access their local school, and in ensuring their safety. Some evidence is provided for the role of networking in challenging marginalising policies, in accessing services (including financial benefits), and in resisting marginalisation. In considering this evidence, the authors debate the different forms and meanings of networking in societies which prioritise collectivity and interdependence, rather than individualism.  相似文献   

19.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20.
在伊斯兰教灵知(Irfan)中,人被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这种作用无疑在于他的精神,而非身体。精神的这一方面在东方诸文化(包括波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中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个传统的伊朗人来说,精神首先与神圣生命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他来说,文化是在宇宙和人那里表现神圣生命的一个显白的饲子,明确表现在他的文化中的所有方面,包括艺术、音乐、诗歌、散文、建筑、信仰。此外,按照伊朗圣贤的说法,精神与意义和富有意义之世界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身上的精神才能理解事物的意义。神圣精神将意义赋予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