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1):92-93
间接言语行为指通过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地实施另外一种言语行为,即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不直接实施某一言语行为来表明交际意图,而是通过另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委婉地表达其用意。在韩语的否定陈述句中,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说话人通过否定陈述句并不是为"陈述某一事实",而是间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中口头语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理论来自于对语言事实和数据的分析研究,本文用语用学和心理语言这的理论分析了言语行为中的口头语现象,认为这种言语行为的内在本质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反映,并且讨论了它的语用意义和句法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燕  吴燕兵 《英语广场》2023,(10):50-53
网络交易即席话语是典型的实施言语行为的一种话语,非常适合运用英语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断定式和表情式言语行为贯穿整个交易过程,指令式、承诺式和宣告式言语行为与断定式言语行为共同作用,构建了网络交易事实。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的发生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独立存在,它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规约的制约。批评言语行为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对批评言语行为的发生有何制约作用?这种文化的影响又是如何体现在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文章从行为发生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批评言语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宋静 《昆明大学学报》2004,15(2):28-30,58
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是非常普遍的,简单地讲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做某一言语行为来做另一件言外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影响问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背景出发,对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心理、社会文化模式、社会政治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等几方面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关系与请求言语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交际双方地位、距离、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言语行为被看成是一种社会行为,集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势”和“平等”关系。请求作为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其实现方式也必然会受到“权势”和“平等”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倾听与言说是人们言语沟通的两个基本环节,二者一起构成了日常言语交际的基本结构。倾听作为一种交流行为,是对对方态度、情感的反应,它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社会生活中,倾听不但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它在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默凡 《中文自修》2005,(11):17-17
礼貌 “讲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原则。‘礼貌’维护了交际者的自尊,保持了交际关系的融洽,”朱老师娓娓道采,“在言语行为中,礼貌分为两种,一种是礼貌的行为目的,一种是礼貌行为的方式。像祝贺、道谢、恭喜等言语行为,是对说话人有利的,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都是礼貌的。像请求、警告、命令等言语行为,为的是让听话人服从自己的意志,行为目的是不礼貌的,但是行为方式可以讲礼貌。采取礼貌的行为方式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不礼貌的行为目的。批评也是如此,如果不涉及大是大非问题,礼貌的批评才是最高级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用语言进行思维、交流思想、传递社会信息时,通过言语修辞行为在言语交际中调节相互关系,达到互相理解和了解;在思维活动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调节整个社会成员的一致行动,这种调节作用影响并促进了言语交际行为顺利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 ,市场交易法则使人们更关注个人利益 ,更重视个人价值。本文从人的行为的角度 ,探讨人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并提出了新的经济形态下高校德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私法领域,随着“大陆法系民法学中最辉煌的成就”——法律行为制度的创立,人们对事实行为,这一同样重要的法律事实的关注愈来愈少。因此,为了促进民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对事实行为的内涵、内在本质进行合理地界定,把侵权行为排除在事实行为之外。同时,应当通过意思表示等要素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等进行严格地区分,加深人们对事实行为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一类三阶非线性脉冲时滞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与渐进性,解决了非振动解与其导数的符号关系,所给出的充分条件改进了一些已知结果,并且比相关文献中的条件要简洁且易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投入"市场不为,政府不能"双重利益诉求下,企业教育捐赠逐步演变为教育投入的重要砝码。因企业的性质、规模、决策思维、发展模式的差异,企业捐赠方式大相径庭。然而,无论企业捐赠方式如何,决定企业捐赠的基本因素始终是捐赠投入与捐赠收益。教育捐赠收益决定教育捐赠行为,提高企业教育捐赠需要培育社会捐赠慈善文化环境,改变陈旧慈善观,认可和积极回应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加强教育捐赠的税收鼓励,才能激发企业教育捐赠动力,推动教育捐赠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教与学的行为数据中洞察教与学的行为规律,打破现有的以经验为主、人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转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化教学行为计算,已成为智能时代教学行为分析的重要趋势。研究从教与学行为的视角切入,梳理传统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到广义学习行为分析的历程,结合行为计算,提出教学行为可计算的概念,构建教学行为计算的通用框架,并梳理学习者与参与者、学习者与环境、参与者与学习成就、学习环境与学习成就四个研究方向。大规模教学行为数据的获取、表征、挖掘和呈现,将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助力智能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行为支持(PBS)干预模式是一种在家庭情境中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理念和技术,它对于行为管理领域倡导开发积极的、教育性的、非强制性的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详细阐释该模式的概念、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实施程序,在此基础上,就源于美国的PBS干预模式能否在我国本土生根发芽的可行性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实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1) students’ use of power to gain compliance from instructors, (2)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udents’ use of power and their instructors’ power, and (3) students’ use of power and the nonverbal immediacy of the instructo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ven though students did not feel they had a great amount of influence with their instructors, they used a variety of behavior alteration techniques (BATs) to gain compliance from them. Specifically, students reported using prosocial strategies most frequently and antisocial techniques least frequently.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tudents’ overall sense of power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heir teachers’ power. Instructors’ use of reward power was also related to students’ use of prosocial BATs. Conversely, instructors’ use of coercive power wa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s’ antisocial BATs. Finally, students tended to use expert power more with nonverbally immediate teachers than nonimmediate teachers. Students’ use of BATs did not depend upon the nonverbal immediacy of the instructor.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而构建的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它的应用会促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发生本质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对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大多采用"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模式,不符合我国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整合的"课内整合模式"教育理念。在电子书包示范应用与推进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教科书上线,而应并行推进数字化教材及相关资源标准体系的研制、内容和服务平台的研发,以及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的开发,解决应用数字教科书进行教和学过程的信息双向传输问题。这就需要对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符合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模式。在上海市闵行中学电子书包项目试行中初步证实:电子书包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自主研发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虽然较好地支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和点评情境,但对分析情境与协作情境的支持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摘要:日常言语行为是导致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奥斯汀“说话就是做事”之观点启发人们要从实际语言交流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如实地把语言看作一种实施行为的手段。美国哲学家塞尔依据奥斯汀的理论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奥斯汀的理论作了继承修正和改进。本文主要依据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间接言语行为与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之间存在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对怎样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化解人际矛盾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气质研究的新视角——行为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提出了气质的行为抑制—非抑制性类型说 ,激发了学者从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角度对气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当前对行为抑制性的两种研究思路以及行为抑制性与儿童后期社会适应的关系问题。这些研究从不同层次水平上综合地描述和解释了行为抑制性的特点 ,使我们对气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