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所在地奥罗米亚(Oromia)州进行农户调研,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埃塞俄比亚当地推广的小麦苗床拓宽技术(BBM)为例,实证分析农户资源禀赋与内在感知对非洲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资源禀赋作为外在约束对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内化的社会约束,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由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应在实施对象、前期推广、传统转变等方面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2.
朱月季  杨倩  王芳 《资源科学》2021,43(6):1099-1114
新的资源节约型技术在农户群体中的扩散是中国农业转向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具备有限知识的农户在采纳资源节约型技术过程中势必受到其社会网络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有限知识农户的假设,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网络在不同维度对农户采用新的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影响,以及农户技术认知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纳决策两者关联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然后,以水肥一体化技术(DFS)为例,利用2019年广东、海南和云南3省632户香蕉种植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社会网络、技术认知与DFS技术采纳决策之间的作用逻辑。研究表明:农户社会网络与技术认知可以显著促进农户在生产过程采纳资源节约型技术;且农户的社会网络可以弱化农户在新型技术上的认知差异,从而可能形成新的关于技术的群体认知,加强农户对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具体地,社会网络的“倾向”和“互惠”可以改善农户关于技术转换梯度和技术认知嵌入度的感知,从而影响农户对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决策,而社会网络“范畴”会直接影响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决策,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陈宏伟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22,44(6):1196-1211
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是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重要方面,分析二者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节水技术采纳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基于冀鲁豫1188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及其交互项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研究发现:①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农艺和工程节水技术,对同时采纳两种技术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策补贴、经济感知、农技宣传、适用感知、环境感知和灌溉水价。②价值感知在政策激励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农技宣传、政策补贴、灌溉水价对农艺和工程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均受到经济感知的影响,农技宣传能够激励高环境感知农户采纳农艺节水技术、高适用感知农户采纳工程节水技术,灌溉水价有助于高适用感知农户采纳农艺节水技术。③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老一代农户、规模农户的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受到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各变量的显著影响,农技宣传、适用感知显著促进新生代农户采纳工程节水技术,小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主要受到农技宣传、政策补贴和适用感知的影响。④农技宣传、政策补贴与灌溉水价在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强化政府在节水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注重提升农户价值感知水平,加强对新生代农户和小规模农户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4.
段培  刘润  陈绳栋  李敏 《资源科学》2022,44(4):833-846
使用农业节水灌溉服务是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农户的节水灌溉服务支付决策影响着农户的收入。本文基于2018年12月对新疆昌吉州和巴州的7个县(市)613户农户的抽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节水灌溉服务支付决策对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和收入感知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支付决策存在的内生性,并采用分组模型分析服务供给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①农户支付决策中,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但均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生态脆弱区农户以种植业为主,务工所得非农收入相对较少,但生态脆弱性越严重时,农户越倾向于通过非农务工获得家庭收入。③支付意愿和支付行为均对收入感知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节水灌溉服务供给在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行为对收入感知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本文拓宽了农业服务外包在节水灌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国内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区基于农户收入效应的视角推广节水灌溉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兆林  王敏 《资源科学》2021,43(7):1335-1347
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当前宅基地低效利用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价值理论,利用重庆市503份农户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机制。结果表明:①技术接受模型(TAM)整合感知风险(PR)的研究模型适用于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农户退地决策主要受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和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②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决策各因素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最强,感知易用性次之,感知风险最弱,其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29和-0.18;③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宅基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农户的退出行为决策,是推进宅基地政策有效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的制定应契合农户的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并确保退地补偿按时到位。  相似文献   

6.
谢晋  蔡银莺 《资源科学》2016,38(11):2082-2094
以成都和苏州两个地区为实证,调查7个乡镇35个村的644户乡村家庭,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成都受访农户的自然资本及物质资本有相对优势、生计资产高于苏州农户,但苏州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均较成都农户有优势。成都及苏州农户家庭的综合禀赋均与政策成效感知评价呈负相关关系,且苏州农户在政策满意度及政策激励其参与农田管护及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感知评价均高于成都农户;②从生计禀赋综合评价值看,非农经营户(0.3084)>兼业经营户(0.3013)>农业经营户(0.3008),农业经营户的自然资本丰裕,非农经营户的金融资本较丰富。在补偿政策成效的评价值上,兼业经营户(0.1506)>非农经营户(0.1364)>农业经营户(0.1321),且自然资本丰裕度正向提升非农及兼业农户的补偿政策满意度,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农业经营户的农田管护激励性;③苏州农户感知政策效应的关键生计指标依次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则依次影响成都农户的政策满意度及农业生产积极性。建议根据农户家庭的资源禀赋情况采取适宜措施,促进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率改进及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煜阳  陆迁  贾彬  刘戴娆 《资源科学》2021,43(6):1088-1098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下,黄土高原农户在时间禀赋恒定条件下的劳动力配置逐渐成为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关系对于提高技术采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区1197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主要考察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行为及时间长短对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逐步检验法,检验了农户参与集体行动对外出务工影响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用。但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延长,农户对农业收入依赖性降低,削弱了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采取。②农户参与村集体行动是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渠道之一,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证实了集体行动模式在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推广中的价值。此外,农业经营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与农户家庭的邻里互助、技术改善认知以及政府的技术推广活动均对农户的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不仅提供了劳动力转移趋势下水土保持技术扩散的研究证据,对健全村集体行动以促进技术采用也具备一定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汉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robit模型对武汉市洪山区、黄陂区、东西湖区3个区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水平和技术来源渠道是否畅通三个因素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性别、年龄、科技成果实用性等因素对农户采纳新技术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朝辉 《资源科学》2018,40(7):1387-1396
退耕风险感知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1451户农户的调查,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从预置性因素、政策性因素、过程性因素与外部性因素出发,探索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户退耕参与风险感知、激发农户退耕参与意愿、优化退耕还林政策设计提供信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业经营收入比重等预置性因素、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等政策性因素、退耕还林直接成本等过程性因素、非农就业能力等外部性因素具有统计显著性;② 家庭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情况、退耕还林政策认知水平、退耕配套政策、非农就业能力等变量对显著降低农户参与退耕的高风险感知或提升低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农业经营收入比重、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业自然生产弱质性、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变量对显著提高农户参与退耕高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③ 退耕政策认知水平、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是影响农户参与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变量,也是降低农户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农户禀赋和风险偏好的视角研究农户对"一篮子"农业新技术的投入决策行为,以广东种植水果的357个农户样本为依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技术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因素除了农户年龄、经历、收入、土地规模、家庭资源、组织程度等个人和家庭禀赋因素外,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其新技术投入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其边际影响更大。基于此,提出调整农业补贴政策、设立政策性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涛  赵敏娟  李二辉  乔丹 《资源科学》2018,40(4):809-817
探究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阶段性特征,对促进其持续采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滴灌技术为例,结合民勤县35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技术认知与补贴政策认知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初始采用阶段到后续采用阶段,农户感知技术的易用性有所提升,而感知技术的有用性与感知补贴政策的合理性有所下降;感知有用性对农户采用意愿的影响相对于感知易用性有所增强;补贴政策认知对农户采用意愿的影响有所提升,并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建议:技术宣传、培训与田间示范在技术推广中仍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提升农户技术采用的效果与持续性;适当调整补贴标准与方式,提高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梁杰  高堃  高强 《资源科学》2021,43(8):1589-1604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山东、河南2省6市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效应调节视角下外包交易成本、农业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市场容量、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外包交易成本的重要表现。市场容量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面积外包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增强会增加外包交易成本,阻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②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是隐性生产成本的重要体现,二者均会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③外包交易成本、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会受到农户农地禀赋效应的调节。在外包交易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削弱市场容量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阻碍作用;在隐性生产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削弱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④农业外包市场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培育农业外包市场,需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司瑞石  陆迁  张强强  梁虎 《资源科学》2018,40(9):1762-1772
土地流转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甘宁黄土高原区973户农户数据,从基础设施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5个方面刻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土地流转使得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总体效应主要由土地转入带来的规模效应贡献;② 土地流转对基础设施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需求强度分别提高0.215、0.070、0.094和0.162;土地流转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0.306;③ 土地转入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方向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一致,且影响强度大于总体强度;但土地转出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差异较大,且影响强度小于总体强度。提出减少政府供给农资供应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拓充社会化服务内容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户,基于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其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等均会影响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且通过采纳意愿中介效应影响农户的采纳行为,而良好的便利条件、强烈的采纳意愿会促进农户的采纳行为.最后,从农户个人、乡镇村等各级组织、合作社以及政府等方面提出促进社会影响的正向作用、注重经济收益兼顾环境效益、增强农业新技术的易用性、优化获取农业新技术的便利条件等对策建议,以有效提升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户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TAM框架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愿性原则是当前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对盘活闲置宅基地、实现农户宅基地资产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安徽省合肥市近郊肥西县农村与偏远宿松县农村738份农户问卷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效应、作用路径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期望权益诉求、实现期望权益的信心与确权效应认知等因素对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在近郊县农村,合理补偿、新区安置或代际继承是农户重点关注的期望权益,农户退出宅基地信心主要源于“自发性”与“诱发性”驱动力;在偏远县农村,新区安置或代际继承是农户重点关注的期望权益,农户退出宅基地信心主要源于“诱发性”驱动力;近郊县农村宅基地确权对农户退出行为意愿的激励效应大于偏远县农村;②2个区域农户退出行为意愿的作用路径中: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传递中介效应显著,满足农户期望权益并增强其信心,是推进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条件;2个区域潜变量总效应排序一致:确权效应<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但近郊县农村各潜变量总效应强于偏远县农村;③近郊县农村同类型农户分化组各潜变量效应明显强于偏远县农村;近郊县农村深分化农户组呈现确权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这预示未来宅基地确权比政府的强力推动更能有效激发农户退出行为意愿。基于此,应依据地区差异,从尊重农户期望权益诉求、增强农户信心及保障农户宅基地产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