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从一鸣惊人的《红高梁》到争议不断的《丰乳肥臀》,再到饱受非议的《檀香刑》,莫言小说一直是为文学研究界所关注。在《檀香刑》中最饱受争议的部分来自作者对于“暴力行为”的从“自然主义”到“狂欢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新时期的文坛新秀;《红高梁》是他"红高梁"系列小说的压卷之作.这部中篇小说刚刚面世,就立即在文坛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从小说中"体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悚和惊异:震悚于流溢全篇的淋离的鲜血,那一直渗沥到筋肉里的感觉;惊异于作者莫言想象力的奇诡丰赡,在他笔下颤愣着、战斗着的半世纪前的中华儿女,不仅是活脱脱的生灵,而且是不灭的灵魂.面对小说里的人物,我们仿佛透过沉实稼丽的红高梁,突然窥见了祖宗的真容,就象啥姆雷特在域堡忽然看见雾中的亡父般惊呼起来".(雷达:《游魂的复活》)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一位写吃的高手。他写《粮食》,写《吃相凶恶》,连中、长篇小说的书名也直接写吃:《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难怪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吃”是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文学改编影视的热潮。红极一时的《红高粱》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梁家族》,《菊豆》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红粉》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分别改编自苏童的同名小说和《妻妾成群》,《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影视与文学大规模碰撞的火花,绽放出巨大的合作与商业潜力。  相似文献   

5.
莫言给我的印象是朴素的,读他的文字,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浓厚的乡村味道。从《红高梁》到《透明的红萝卜》,从《丰乳肥臀》到《檀香刑》,莫言用幽默的语言所讲述的奇特故事,每一次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和阅读的快感。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这些见证了他笔下文字的复杂和广阔。  相似文献   

6.
从《红高梁家族》到《丰乳肥臀》,从《生死疲劳》再到2009年的《蛙》,莫言以巧妙的向度和深人的刻画将中国大地和人民遭受的灾难与被历史叙述所遮蔽的独特生命感受淋漓尽致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他始终"把自己被酱油染黑的心挖出来,切成三份,在那片红红的高梁地里,为我们的祖先,招魂"的姿态和面对历史、现实的文化忧患意识是尤其值得敬佩的。莫言的文学世界既是个人化的,又因为深深浸染着中国历史文化的记忆而萦绕着民族的灵魂;民间资源、魔幻色彩、民族意识、历史思索,种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却被莫言汪洋  相似文献   

7.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红高粱家族的“童话”和民族记忆的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借鉴原型批评等方法,对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进行宏观的评论。较贴切地剖析了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和深沉的内涵。在手法和论述角度上都有新意。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小说中红色的使用颇为丰富,本文就“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典型的“红”意象,揭示其中丰富的内涵,展现莫言小说中丰富的“红”意象。  相似文献   

10.
<正>抗日战争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在抗日小说家族的谱系里,作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围绕武装斗争来落笔。翻开常见的几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新儿女英雄传》、《风云初记》、《平原烈火》和《铁道游击队》是这样的,《灵泉洞》、《清川壮歌》、《战斗的青春》和《敌后武工队》也是这样的。刘流的《烈火金钢》触及了反战同盟,可惜作家在这方面过于吝啬笔墨,仅仅是点到而已。新时期又出版了一批抗日小说,影响之大,评价之高恐怕要数莫言的《红高梁》了,其全部描写与整个艺术感觉的基础也仍然是一个简单的、而且多少有点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叙事结构方面对《红高梁》予以解读,探讨了《红高梁》中第一人称叙述的文本价值及其意义,认为它充分拓展了创作的自由空间,并造成一种陌生化效果,是对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一种反叛和抗争。  相似文献   

12.
莫言有感于现代“不削子孙”“种的退化”,在《红高梁》中着意高扬祖辈们元气充沛的生命强力,作为建构民族品格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与之相应,《红高梁》在艺术上表现为感觉的狂欢;儿童视角的选择,叙述者“我”的设置,异彩纷呈的意象的展示,共同构成了《红高梁》卓异的艺术风味。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红高梁》以大胆的画笔勾勒出高密东北乡这一具有浓郁文化传统的精神之乡。这里生长着茁壮、浓密、结实、自由、顽强的红高粱以及像红高粱一样的人。  相似文献   

14.
据中新网消息,9月26日,莫言获得诺奖后的首部电视剧《红高粱》将在高密实景拍摄。由于电影《红高梁》珠玉在前,电视剧《红高粱》又是由金牌导演郑晓龙执导、周迅主演,该剧还未开机,便引来广泛关注。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电视剧组高梁》拍摄基地的红高梁占地420多亩,  相似文献   

15.
葛浩文是汉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硕果累累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莫言小说促生了中国百年缺失的诺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获奖最多的小说,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葛浩文对莫言小说之《生死疲劳》的翻译活动及剖析翻译背后译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小说创作最初是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开始以民间立场的姿态进行小说创作,这一时期莫言的小说在恪守民间立场的同时,并未和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传统和批判精神发生对立。《檀香刑》是莫言小说民间立场的一次大的转折,莫言站在了民间消极性的一面,站在民间和知识分子传统对立的一面,结果使莫言追求的民间立场写作因为道德的缺失而显得暧昧含混。  相似文献   

18.
无可置疑,新时期的中国乡土小说逐渐走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也无疑给乡土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在整个小说领域内是作为一个主流体系而存在的,它几乎在左右着小说发展的走向。从莫言的“三红”(《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红蝗》)到《丰乳肥臀》,从刘震云的《塔铺》到《天下故乡黄花》,从贾平凹的“商  相似文献   

19.
1984年9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莫言,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然而,“军艺”的学习也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刊载于1986年《人民文学》第3期的《红高粱》给莫言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对其的争相命名,构成了《红高粱》最耀眼的一道光芒。论文以80年代文学生成的视角,具体考察《红高粱》诞生的过程,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红高梁”现象中,厘清《红高粱》的创作意图以及莫言与80年代高潮迭起的军事文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创作困境、策略以及其与80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莫言通过追忆历史重建了现代民族与国家的想象,他的《檀香刑》《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作品,所描写的范围涉及义和团、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1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所以要研究莫言的文学必须将其置于一个连续、完整的文学谱系之中,跳出孤立的文本,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维度上,对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的、政治的、人性的、乡土的文化作出评判。莫言的新作《故乡人事》,只看名字就能够知道小说的三个侧重点是故乡、故乡的人和人做的事,所以笔者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寻找莫言的小说与前人所留或一脉相承、或不拘一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